分析完学生浪费食物的原因后,我就开始思索管理和调整的办法。首先一定要从学生身上下功夫,让他们明白“吃饭”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营养的均衡摄入对自身的成长非常关键。同时还要加强节约意识的培养。
调动学生的行动热情是最重要的。其次要从食堂和家庭入手,给孩子制定合理的进餐目标与要求。除此之外,也是非常重要的,提供必要的监督与反馈并坚持下去。“步步为营”的光盘行动就此开始。
第一,郑重其事地组织第一次“光盘”主题班会。了解全球饥饿人口数据、观看中国贫困山区学校的爱心午餐照片、聆听袁隆平爷爷对“吃饭问题”表达出的忧虑与关心……数据和影像资料都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对全世界而言,粮食依然是不足且十分宝贵的,我们能获得足够的粮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而浪费行为的泛滥可能会加剧饥饿问题。之前,孩子们都听说过“光盘”一词,但这一次班会让大家更深刻地明白了“光盘”的意义。
第二,不定期强化节约思想教育。当讲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时再次跟孩子们简单地解释粮食分配问题。适时地以古诗、名言警句提醒学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励他们传承这样的优秀品质。这样做是让学生理解“光盘”行动的价值并为“光盘”而感到光荣, 激发他们“光盘”的主动性与决心远比强制“光盘”有效。
第三,跟食堂工作人员提出减少餐量。在班上简单地统计了一下,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都觉得餐量太多。于是我和食堂工作人员讨论并决定减少了我班的餐量。学生们觉得自己的声音被更多的人听到并接受了,都很开心,还表示这样自己离“光盘”目标又进了一步。随后,我又引导他们思考减少餐量的目的是什么、没吃饱的话应该怎么办。指导“光盘”的同时,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第四,榜样示范,长期监督并及时反馈。我们学校的班主任每天都是和学生一起吃饭的,自从“光盘”行动开始后,我自己每一次都做到了“光盘”。学生都看在眼里。每天吃完饭后他们都要给我检查餐盘,我会拍照记录“光盘”的光荣时刻。哪怕一下子做不到也没关系,因为进步的过程也是值得记录的。我的手机里留存了大量的“光盘”瞬间。在“光盘”行动中坚持得很好,或者进步明显的孩子,我还会把照片发给家长,一起表扬他们。不定期的表扬与鼓励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监督是一种支持与帮助,从而调动起他们更强烈的配合意愿。
第五,及时反思,调整要求,提高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级整体浪费现象大大改善。二年级下期,学生可以自己打餐后,我又设想了排队、选菜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提前进行了教育与指导。
这时,我们的“光盘”标准就更高了,就是“吃多少,打多少;打多少,吃多少”、“第一次吃的菜少打一点”,同时还提出了打餐必须“有荤有素”的要求。因为有了一个学期的教育积累与练习,孩子们很快地理解了这个要求背后的逻辑,并接受了更高的标准。
在二年级下期的后半学期,孩子们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在“吃饭”这件事上的进步。自己打餐时,我还留意到有些孩子特别有礼貌,于是我们讨论后又添加了一个要求。不仅要理性打餐,还要使用礼貌用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感谢。有效的反思能促进学生看到自己进步、提高的痕迹,让他们产生更强的内驱力去接受更高的挑战。
经过一年的努力,学生们的吃饭习惯都得到了改善,绝大部分的学生午餐时都能做到“光盘”。哪怕食量很小的孩子也在一次次努力。期末时,食堂打餐人员表扬我们班学生懂礼貌、尊重他人,孩子听了,都非常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