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17 下午两点多,从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校选赛复赛的赛场滚离,给妈妈打了一通电话,一路回到寝室。
复杂的感受,什么感受都掺杂了一点,但也都不浓。即兴演讲两分钟,三十分钟的准备时间。我严重超时了,我觉得我只开了个头吧,甚至还没正式进行阐述我的观点,时间到就被掐断了,结尾的升华就更没影儿了,虽然也不见得是个好升华。狼狈吗,也不狼狈,没有即兴演讲的经历,这样的情况也是会出现的案例之一。复赛有两个环节,除了即兴演讲还有老师提问的环节,因为我根本没完成我的演讲,老师也没有进行提问,或许我的表现也已经是名单之外了,就没必要提问了。窘迫吗,尴尬吗,也只有一点点而已,只有在真的care你的人面前,这些情感才成立,然而,你灰蒙蒙的,who care你。唯一难受的时候,是自己面对自己,自我询问的时候,难受,无法释然的难受,除非我达成了。达成什么呢?达成什么呢?我也不知道。
多复杂一人,也多蠢一人。做梦的人,贪婪的人,懒惰的人。
我老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我总想同龄人不会想的问题,我看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同龄人这么幼稚,这点在初高中尤为明显。现在,我在非985/211理工院校读普通的英语专业,我又觉得我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她们想做的事和我的不一样。我知道我并不够优秀不是top student,没资格指责些什么,但我又止不住去失望学校资源不够多氛围不够好。我觉得这是那些从重点高中落到普通大学的人都会经历的阶段吧。我也知道我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个问题:既然环境已定,能做的只有从自身出发,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提升自己,如果可以,去做这个小天地的王吧。有何不可?
那我做了什么呢。三分钟热度?因为小成绩小进步飘飘然?学会撑着假壳躲进了舒适区?然后重复我在今后一定会后悔的日子。害怕现实,麻痹自己,逃避困难,假开心的日子。我肯定属于某一类人吧,我还没找到明确的定义,但肯定不是正向的,最后也往往会以糟糕收尾人生的那一类人。可怕的是,我明明知道,可还是这个样子。
我尝试过很多个开始,到后来都不敢开始,因为不想污染“开始”这个充满希望的圣洁的词儿。但今天,我还想再试一次。在过去的两个礼拜,坏心情和坏习惯以及身体状况的影响,生活简直是一团乱麻;还为演讲比赛做无谓的紧张,希望和失望并存的状态。那个在开学初仔细制定学习计划的好孩子哪去了。
嗯。太糟糕了吧。但肯定还有人和我一样,一边迷惘一边渴望。所以接下来呢,我想用记录的方式监督以及见证我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里摸索与进步的点滴,因为我还想期待。如果你恰好看到,或许你有相类似的经历,或许咱可以互相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