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翻到了我十九岁写的最后一篇日记,已经结束了一学期结束了将近两个月实习的我回头看那段时间的焦虑感觉很有意思。时间推着我往前走,走着走着很多问题就有了答案。
正文
即将踏上奔三得旅程的中年少女或多或少都有些焦躁。其焦躁的主要表现在于总是前言不搭后语,还有回国的行李还没收拾完。
今天连续几天和母上视频的时候都被一个很犀利的问题问到,这个假期你得想想你之后的安排了呀,你本科读完了之后是怎么打算的,研究生打算读什么专业在哪儿读。我总是在心里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并且在用脑电波回答一句:good question,然而话到了嘴边就变成了:是的,我也觉得我该想想这个问题了。
也不知道多少我身边的朋友会考虑这个问题,反正我闲来无事的时候确实也会想想,在我不可见的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颇有一种若一失足便会成千古恨的感觉。这样的问题常常会让我怀念当初那个被卷子练习册教科书填满的假期,毕竟从来没人告诉过我,没有练习册的假期需要思考这么深沉的问题。(我这段话绝对没有什么长大真是让人烦恼或者大人的世界压力真大的意思,毕竟我深知假期作业的不易)
自称为中年少女的我确实很焦虑,我大概也能感受到我身边的人和我一样的躁动和不安,毕竟这个环境并没有给我们太多的时间去好好长大,所以我常常在心里暗想:要是时间多一点,我可以做的更好的。这种想法在赶due的时候尤其强烈,强烈到让我不能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掌控自己的情绪真的是一门学问。
其实在国外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叫做gap year,大概就是在你读本科或者读研究生之前空一年或者半年的时间出来做一点事。这个说法其实很抽象,做一点事,具体是什么事呢,我也不清楚。大概那种感觉有点像在刀锋里larry的那段对话
"Then what do you want to do?"
He gave me his radiant, fascinating smile.
"Loaf," he said.
当然我没有经历过战争,如果我回答loaf 的话我母上会想要打死我,但是我想你们大概能够明白我是什么意思吧,如果你也是和我一样的中年少女(少男?)的话。很多时候我的焦虑来源于对于未知的畏惧。大概是因为看过太多人还没想好自己的路要怎么走就走完了这一生。我有个朋友和我聊天的时候说到过这样一个观点:我那天走进教室突然有了这么一种感觉,我感觉仿佛能看到了很多人几十年后的生活状态。(我发誓这个朋友绝对不是我本人)而我在这种时候也只能回复一句:人各有志。
大多数的我们都会普普通通地过完这一生,可我相信普通平凡这类的词和一眼就能看得到尽头的无聊是不一样的。大概我们一生都不会成为一个多么伟大特别的人,我们的一生都会普普通通的度过,但是这条普通的路绝对不是一眼可以看到头的,不然这一切都太无趣的了。在成长为大人的路上反复摸索尝试并且找到自己想要走的路,或者就算最终也没有找到也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做过任何的尝试而后悔,这大概才是我所想要的状态,当然这也是我焦虑的源泉。
能留给我们思考犹豫的时间真的很短,即使没有外界的压力自己也得给自己找条路走。不过其实这也是一个life long process,按道理说你可以一直尝试一直寻找直到真正的deadline到来的那一天。作为一个中年少女我真的很焦虑,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当我的焦虑消失的那一天,我或许就是真正地老去了。
现在的我19岁,很快我就会踏上奔三的路了。
c’est la 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