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北京密云新建成的行宫农贸市场开始营业,市场内的商户已经超过100余户,吸引了不少周边老百姓前来购物。家住附近的老百姓陈西滨说:“这个新市场真好,鱼、肉、蔬菜、水果啥都有,来一趟就全买齐了。”
新建成的行宫农贸市场设置了水产、生鲜、蔬菜、水果等9个功能区。
行宫农贸市场的“前身”,正是让密云城东百姓又爱又纠结的“法制公园早夜市”。据了解,法制公园早夜市自2010年自发形成,先是星星点点的本地商户来此售卖自产蔬菜瓜果,因为周围老百姓需求强烈,摊位越摆越多,渐渐形成规模,最多的时候聚集了400多个摊位。虽然老百姓买菜购物方便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经营户挤占了便道和非机动车道,行人被逼到马路中央,汽车通行也很困难,尤其赶上周边两所学校的上学放学时间,更是一片混乱。
如果直接取缔市场,确实可以解决交通混乱、事故频出的乱象,但是城市治理不仅要“面子”,还需要“里子”,老百姓的生活方便更要考虑。
按照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部署,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鼓楼街道、区房地产开发总公司等部门密切配合,对距离法制公园几百米的石桥集贸市场进行提升改造,新建了行宫农贸市场。新建市场建设用地面积25377平方米,设置了水产、生鲜、蔬菜、水果等9个功能区,其中门面房36间、集装箱50间、固定摊位1000余个。
市场管理方专门为法制公园早夜市商户们提供了固定摊位和流动地摊两个方案,并供其优先选择。固定摊位收取每天15或25元的摊位费,费用明显低于低于周边其他市场。不签约的本地菜农也可以携带村里介绍信和有效身份证件,选择不固定地摊。目前已有200余名法制公园早夜市的本地菜农和流动商户入驻新市场。摊主马金泉介绍:“新市场的环境比原来好多了,而且我们够60岁还能享受优惠政策,免收摊位费。”
行宫农贸市场副经理梁晨介绍,市场开始营业后可有效疏解旧密古路沿街临建商户,同时辐射石桥、行宫、行宫南、御东园、檀营等多个地区和刘林池、新农村等行政村,受益老百姓超过8万人。
10月8日,原法制公园早夜市正式关停,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其原址将用于建设公园绿地,改善提升周边老百姓的环境。
光影农贸市场研究院不断探索现代化设计理念,推出了一系新型农贸市场设计风格元素的农贸市场设计案例,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新的购物体验的同时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详情咨询0571-28120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