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2022中秋·大同
deblzz 2023-08-18

2022中秋大同

 

周五下班后的傍晚,第二天便是中秋,我们要出发了!


本次出场人物有于哥、雨涵、阿展还有我阿牛。短暂汇合后,我们便走向各自的车厢。本想车厢内穿行的我,遇到了两节相连的车厢,被迫走出来并拍下了这张照片。


车上看了伊丽莎白二世的生平,女王真是从小美到老。


到站取车!要说一嗨的工作人员也真是绝,考虑到第二天是中秋假期,直接省去了取车的审核环节。电话里沟通的是:“这边给您办理一个24小时自助取车。”实际体验:车钥匙在轮胎上,自己拿。本次登场车辆是1.4t的迈腾。


大同小分队成立当晚。要说前置摄像头拍照,真是谁拿手机谁吃藕。


一堆人嚷嚷着饿,盘算着这次在大同只能吃屈指可数的5顿饭,要珍惜,最后选择了老朋友麦当劳。于哥俩吃了30多,我和阿展吃了80多,阿展悄悄告诉我说要多向人家学习,要节制,第二天见面,于哥说该多买点,没吃饱。


兄弟们,超丰盛早餐,到底谁能不爱?这营养物质直接给满,再吨吨来两杯咖啡,心情怎能不愉悦!


本次早餐提供者于哥,恭喜他发现并使用了道具:儿童餐盘,解锁27岁人生新成就。


中秋节,先把吃月饼吃了,晚上指不定要到几点。onesmall 月饼 perperson


与远在美国的蟹不肉谝一谝,谝完上路。


这次出行装备老全了,于哥二人甚至整了个麦。于是本车成了辆移动KTV,到底还有谁。


换人了,我成了领航员,这以后开车得靠抢了,已经不再掌握核心技术~_~


意外地发现了三设备同步,每次到需要转弯时,watch就会震动提醒,真的就差手把手教你转方向盘了。


唱K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唱着,便到了此行第一个目的地恒山悬空寺。


传说,悬空寺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此庙建于公元491年,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两位花姑娘在研究到底要不要花上100上这悬空寺。


甭管了,先拍照。雨涵说寺下这壮观是实体弹幕


最后的最后,我们没有上,“来都来了”在这没管用。


随后爬了恒山,缆车上下,没啥好看的,倒是这山脚下8块钱的凉粉解馋了。此时已经下午3点,是早餐后的第一顿正餐。


土林,一种地貌特征,是河流、湖泊中松散堆积物在干燥气候环境中,受季节性雨水淋蚀、冲刷而成。身处土林中,仿佛能够感受到历史的积淀,土林一直在,人换好几代。


大同土林带来的震撼也不是没有,只能说这个地比较适合拍照。


夕阳和朝阳,毫不犹豫的选夕阳。这张有种小新西兰的感觉,大同新西兰。


回城路上,不睡不是阿展,不拍不是阿牛。


找吃饭地,意外地发现了大同的市中心—鼓楼,这两天的晚饭都集中在这吃了。要说大同市规划也蛮有意思,鼓楼附近人流极多,但两条街之外甚至连人影都没有,商户基本都是关门状态。按于哥话说,大同看样子在转型。


第二天晚上飞了下无人机,,鼓楼处在明城墙内的中心区,一纵一横的街道把明城墙分成了四个区域,不过也只有这横纵街道有车流通过,整个四个区域都是百废待兴的状态。


说远了,晚饭前我去调了个车,回来后兄弟们把饭都点好了。兄弟们点了7种不同样的主食,吃的很饱。


饭后,在诸位女生不那么情愿,以及我和于哥无比的纠结中,我们还是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去拍星轨。第二天回过味来的于哥说了句,中秋节哪有拍星轨的?


就在我回忆当晚的点点滴滴,试图拼凑出无数个让我发笑的细节时,收到了交管12123发来的照片。看,我们在拍星轨,也有人在拍我们。


荒郊野外的火山旁真的很冷,我听到雨涵跟家里打电话说:带了无人机,开车来的,还有相机,要拍星轨。我拍了拍于哥,一是觉得雨涵心里跟明镜似的,啥都懂。二是觉得,今晚我们能行吗?毕竟上一秒我还拿着无人机准备找个路灯充充电。


拍星轨,我问于哥咱们有理论知识吗?于哥笑了。我们没有理论知识,有的只是一腔热情和很全的装备。几乎是一瞬间,兄弟们架好了相机,挂好了露营灯,也撑起了折叠凳,正准备撑天幕的时候有人愣了,这玩意不是白天用来遮太阳的吗。也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正好还有两个补光灯没用上,开始在郊区的深夜拍起了人像。


像理论知识这种,都是架好相机现搜的。比如可以用天文通小程序看当晚的观星指数,可以用StarWalk 2增强现实的查看银河方位。我们也大概了解到拍银河的几个小tips,最佳时间是4-9月,需要提前确定好银河的位置,以及月圆之夜是看不到银河的。图为非专业拍摄现场,已经分不清是在拍带人像的星空,还是拍带星空的人像了,只记得那晚够傻逼,够快乐。


2022,中秋夜的星空。摄于山西大同。


凌晨回来便沉沉的睡去,第二天早饭已是11点,一行四人又来吃削面,喝咖啡了。仔细想想,这种早餐搭配应该是生平第二次,第一次恰好在昨天。那么,小嘴抹了蜜该是种什么样的表情呢?


饭毕准备出发,却被这桌式足球吸引,四人两两组队,踢一场。看得出阿展比较喜欢这玩意。


What’smore?上次打或许要追溯到大学时期了,雨涵这新手局搞进4个,全场最佳!会不会新手光环的确是人类学习新事物的“自然规律”呢?


卧推不得整两下子?


汉服加博物馆,二位已经走不动道了,不知道于哥这次有没有拿得出手的照片。


记住一个瞬间必不少的两个要素,心情+照片。


晚饭,请大家记住这个店名,紫泥369粗粮季,味道确实不错,店名也足够奇特。托于哥福,感受到带小费的包间是种怎样的体验。


(阿展:原图是四人合影,实在丑啊,我换成风景了- -)

最后,希望大家多一些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鲜事物带来的冲击或许越来越小,而这种独特性又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又或许是我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原因之一。

最近感觉比较cool的一句same gamedifferent levels,same hell,differentdevils.

本文完。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