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咖啡,耳熟能详的几个国外牌子大家一定不陌生,像星巴克、Costa、漫咖啡、ZOO咖啡等等,就连咖啡的类型也是层出不穷,速溶咖啡、即饮咖啡、咖啡机咖啡、便利店咖啡、外卖咖啡、快餐咖啡以及专业咖啡馆咖啡......在这些专业做咖啡的品牌前,肯德基、麦当劳甚至也想分一杯羹。但看看如今的市场,瑞幸咖啡的门店数量已达到2000家,在所有开业城市的核心区域,实现100%覆盖,门店间距小于500米,顾客步行10分钟内就能找到一家瑞幸咖啡门店。这样大面积、密度强的情况下,瑞幸到底想要干什么?
打开瑞幸咖啡的APP,除了去年底加入菜单的“瑞纳冰”和“鲜榨果蔬汁”之外,前不久又相继加入了“轻食”和“小零食”板块。从商业布局的角度说,尽管瑞幸以“大师咖啡”入局市场,但其真正的模式却是便利连锁店,也就是说,瑞幸会越来越像一家网易严选的便利店,线上线下都可以购买。
但最新消息,咖啡界巨头星巴克已于2018年8月与阿里巴巴达成新零售战略全面合作,在中国开启数字化之路,首个重要的决策就是在饿了么平台推出外卖服务。除发力线上渠道,今年5月,星爸爸在其首次召开的中国投资者大会上,称到2022年,将在中国开设超过6000家门店,持续扩张线下网点。同时,8月28日美国时间,雀巢和星巴克发表联合声明宣布,雀巢以 71.5 亿美元收购星巴克零售咖啡业务并将获得永久性的全球营销权,能在星巴克门店以外销售包装消费品等星巴克产品。
根据协议内容,雀巢将获得在全球相关渠道推广、销售、分销星巴克、星巴克臻选、星巴克VIA及Seattle’s Best Coffee 等星巴克产品的永久权利,包括在超市出售的包装型咖啡和饮料业务,但协议不包括即饮型产品以及星巴克咖啡店内销售的任何产品。
有了雀巢的加入,星巴克在咖啡届无疑又多了一份收益渠道,而对于瑞幸而言,基于顾客视角,如何管理顾客口碑和口碑反馈的系统运营提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部分人都认为瑞幸咖啡是资本的产物,但我觉得其实它是互联网的产儿,很多人说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就是神州模式,还不如反过来想,为啥是瑞幸来做咖啡?其实这考察的是互联网时代“机会和能力的匹配度”。
目前瑞幸咖啡130万的用户规模,就是其“烧钱”烧出来的资产。但也有另外的角度认为,以每一杯20块的获客成本,相对于互联网企业动辄上百的获客成本来说,瑞幸咖啡具备结构性成本优势。滚雪球滚大用户量,从而快速进行新一轮融资,反哺资本优势。
那对于瑞幸与星巴克,你是怎样看待的?欢迎在下方给我们留言评论,华夏土地网期待您的新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