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语文专业课复习——成语
一、辨正误
考法1 望文生义
成语属于固定短语,其意义是约定俗成的,具有整体性,很多时候不能从字面推敲得知。
例题
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解析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这里将其理解为“进入厅堂内室”,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关键拓展
以下成语容易望文生义,需识记其关键字词的意思:不刊之论(更改)、不赞一词(添加)、犯而不校(计较)、屡试不爽(差错)、文不加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细大不捐(抛弃)、罪不容诛(包容)。
更多望文生义的成语来自师出教育
考法2 张冠李戴
有的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文章或文学艺术等。
例题
本届展销会邀请到了安徽、浙江、上海等地知名企业,湖笔、宣笔、徽墨、宣纸、歙砚等文房四宝济济一堂。
解析
“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该成语用来形容人才,不能形容笔墨纸砚等。
关键拓展
以下成语容易张冠李戴,需识记其适用对象:耳提面命(长辈)、汗牛充栋(书籍)、美轮美奂(建筑、装饰)、巧夺天工(工艺品)、石破天惊(事情、文章议论)、相敬如宾(夫妻)、雨后春笋(新生事物)、崭露头角(青少年)、振聋发聩(言论)。
考法3 褒贬失当
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例题
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解析
“倾巢而出”指出动全部力量,多含贬义。这里用来形容“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在感情色彩上,明显失当。
关键拓展
以下成语容易褒贬失当,需识记其感情色彩:处心积虑(贬)、刮目相看(褒)、上行下效(贬)、始作俑者(贬)、弹冠相庆(贬)、叹为观止(褒)、推波助澜(贬)、蔚然成风(褒)、无所不为(贬)、振振有词(贬)。
更多褒贬失当的成语来自师出教育
考法4 语义重复
虽然有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无误的,但句子中的一些词的含义与成语自身包含的意义有重复,从而造成了赘余的语病。
例题
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解析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句中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
关键拓展
成语使用时常见的语义重复有:忍俊不禁地笑了、难言之隐的苦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让人贻笑大方、津津乐道地说、海内外闻名遐迩、心里一直耿耿于怀、无数莘莘学子、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考法5 不合语境
成语运用时,在意义上要符合语句表意的需要,在逻辑上要合情合理,在程度上要轻重适度。
例题
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解析
“甘之如饴”指感到像糖一样甜,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这里用来形容欣赏交响乐并不合适。
关键拓展
以下几组近义成语容易在同一语境中误用,需注意:①耳濡目染—耳闻目睹;②匪夷所思—不可思议;③舍本逐末—本末倒置;④身临其境—设身处地;⑤首当其冲—首屈一指;⑥望其项背—望尘莫及。
考法6 谦敬错位
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只能对己。敬辞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只能对人。
例题
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虚怀若谷。
解析
“虚怀若谷”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该成语只能用于别人,表示敬意,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关键拓展
常见的用作谦辞的成语有:敝帚自珍、不足挂齿、姑妄言之、抛砖引玉、蓬荜生辉、一孔之见。
常见的用作敬辞的成语有:鼎力相助、不吝赐教、高抬贵手、大材小用、洗耳恭听。
考法7 搭配不当
成语的搭配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②主谓搭配不当;
③介宾搭配不当;
④某些不能带宾语的动词错带了宾语。
例题1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解析1
“莘莘学子”指众多学子,是集体概念,不能与数量词“一位”搭配。
例题2
改革换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却让环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如果有一天,人们司空见惯了绵延不散的雾霾,那我们还如何走出这令人窒息的污染围城?
解析2
“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该成语后面不能带宾语。
关键拓展
不能带宾语的成语有:耳濡目染、感同身受、津津乐道、漠不关心、深思熟虑、视而不见、拭目以待、知恩图报。
只能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的成语有:善罢甘休、天高地厚、同日而语、望其项背、相提并论、一蹴而就。
考法8 自相矛盾
在具体语境中,有些成语自身意义尽管准确,但有时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一致,因而造成前后语意自相矛盾。
例题
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解析
“亡羊补牢”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与后文“及时得到解决”相矛盾。
关键拓展
成语运用中常见的自相矛盾的情形:①“不期而遇”与“精心组织”;②“不易之论”与“初稿”;③“浮光掠影”与“极深刻的印象”;④“付之一笑”与“感激”;⑤“老朋友”与“萍水相逢”;⑥“拈轻怕重”与“勇挑重担”;⑦“平分秋色”与“几个人”;⑧“身无长物”与“腰缠万贯”;⑨“蛛丝马迹”与“明显”。
考法9 多义误用
例题
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解析
“短小精悍”常用来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其实它还有一个意思: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在本句中用来形容人,使用恰当。
关键拓展
常见的多义成语有:不翼而飞、不绝如缕、灯红酒绿、淋漓尽致、如虎添翼、粉墨登场、指手画脚。
二、辨差别
考法1 形近而义不同
例题
他对袁枚的某些观点 ,因为袁枚在一定意义上注重文学形式,贬抑文学道德本体内涵的价值。
(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
解析
“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虽都有“不以为”的语素,但意义迥异:“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根据句意,横线处应填“不以为然”。
关键拓展
以下几组成语形近而义不同,需注意其关键语素的意思:不负众望(辜负)/不孚众望(令人信服);另眼相看(另一种眼光)/刮目相看(擦亮眼睛,即新的眼光);一文不名(占有)/一文不值(价钱相当)。
考法2 义近而适用范围有别
例题
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 ,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
解析
这两个成语都有“提前做好准备”的意思,但各有侧重。“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未雨绸缪”指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根据语境,消防工作防的是火灾等不好的事情,横线处应填“防患未然”。
关键拓展
以下几组近义成语,需注意适用对象的不同:别具一格(侧重风格、样子)/别开生面(侧重新局面、形式);东山再起(多用于本来有势力、地位的人)/死灰复燃(多用于坏事);固若金汤(用于城池或阵地)/坚如磐石(多用于意志)/坚不可摧(用于工事、意志)。
考法3 义近而用法有别
例题
李金发先生一生清高,不大与文坛往来,出版的作品也甚少,但却以风格迥异的诗歌,成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 。
(开山鼻祖 始作俑者)
“开山鼻祖”比喻某一事业或某一流派(学术、技艺等)的创始人。“始作俑者”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从感情色彩来看,横线处应填“开山鼻祖”。
关键拓展
以下几组近义成语,需注意用法的不同:信口雌黄(语义重)/信口开河(语义轻);无微不至(褒义)/无所不至(多含贬义);进退维谷(多用于书面语)/进退两难(多用于口语);瓮中捉鳖(主谓结构)/瓮中之鳖(偏正结构)。
综合考法1 辨析成语正误的方法
1. 通过排除锁定答案
判断成语正误主要采用的是选择题型,故可用排除法来解答。在排除的过程中,避生就熟、以熟带生是一条应当遵守的原则。历年的高考试题都会出现一些较为生僻的成语。从命题角度看,这是有意拔高,既能使考生凭借所学的知识来分析答题,又能使其扩大词汇量。而从解题角度看,也有迹可循,越是生僻的成语越不容易设置为错误选项,往往是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的成语,最容易出现问题。
例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解析
“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②中并没有新旧对比之意,成语运用不合语境。故排除A、C两项。“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⑥将其用来形容春天景象,属望文生义。故排除D项。
答案 B
从成语的意义切入,一要全面理解,不能只看字面意思而望文生义,也不能忽略多义成语的非常用义而顾此失彼;二要看成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不能张冠李戴或谦敬错位;三要看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能褒贬失当;四要看具体语境,判断成语的意义和语句表达的意思是否吻合。
例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处心积虑,亲力亲为。
②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茶馆》《骆驼祥子》等经典剧目。
③元旦期间,寒冷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购物热情,大街上人头攒动,许多商场内甚至出现了人们重足而立的火爆场面。
④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从事网络文学创作的人也越来越多,但作品不免良莠不齐,有的网站上连载的小说内容浮浅,情节突兀。
⑤伴随着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明确表示,人社部将进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子女带薪护理”方案呼之欲出。
⑥近年来,随着“微信”这种能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软件被广泛应用,曾是“香饽饽”的综合服务软件“飞信”已成明日黄花。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解析
①“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该成语用于义工,褒贬失当。
②“粉墨登场”的意思是化装上台演戏,今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句中用的是该成语的本义,符合语境。
③“重足而立”指两脚并拢站着,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句中将该成语理解为“脚挨着脚,非常拥挤”,属于望文生义。
④“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该成语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作品。
⑤“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句中用的是该成语的后一个义项,符合语境。
⑥“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句中所提的“飞信”属于过时的事物,该成语使用正确。
答案 D
从语法的角度切入,分析语句的结构时,一看成语是否可以作当前的句中成分,二看成语能否与其他成分搭配,三看成语是否与前后字词有重复的问题。
例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来的这位同学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异,但是他性格封闭,漠不关心班集体活动,班主任对他这种自扫门前雪的做法进行了耐心的教育。
B.今年,许多大公司在毕业生供需会上增加了业务员的招聘份额。大量岗位虚左以待的情况让面临毕业的大学生们满心欢喜,跃跃欲试。
C.许多理财产品的合同对投资者权益的内容总是含糊其词,而对于银行的负责条款却规定得详尽至极,这就为日后投资者权益受损索赔设下了陷阱。
D.中国年青一代的接受能力与知识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对新事物的敏感度要超过老一代人,在创新竞争中,只有一批高端、领军人物脱颖而出地涌现出来,才能有实质性的希望。
解析
答案 C
综合考法2 辨析近义成语的方法
1. 代入句中予以检验
鉴于辨析近义成语多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进行考查,代入检验法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就是把备选的几个近义成语代入所给的句子中,通读一遍,检验语句是通顺还是拗口。根据语感,选定自己最有把握的某项,通过权衡、排除,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例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邬老太太年轻时就常常帮同事和街坊邻居缝制衣服, 之下,她的女儿从小就认为助人为乐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②92岁的“飞虎队”成员理查德·舍曼接受采访时说:“我 了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的许多暴行,也看到中国老百姓在战争期间到处流离失所的悲惨。”
③“互联网+”是这两年来人们 的词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全社会立即掀起了新一轮关注和解读“互联网+”的热潮。
A.耳闻目睹 耳熟能详 耳濡目染
B.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 耳熟能详
C.耳濡目染 耳熟能详 耳闻目睹
D.耳濡目染 耳闻目睹 耳熟能详
解析
解题时,先明确三个成语的含义:“耳闻目睹”指亲耳听见,亲眼看见;“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然后再看第一空,将选项给出的“耳闻目睹”和“耳濡目染”代入进行检验。①强调邬老太太的女儿在无形之中受到了影响,因此“耳濡目染”代入其中更切合,排除A、B两项。而②中的“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的许多暴行”和③中的“互联网+”相比,人们“耳熟能详”的当然是“互联网+”。
答案 D
成语题中的语境一般是命题者根据所考查的成语的某些特点而设计的,所以答题时,要仔细审读语境,挖掘出其中包含的表意侧重点、适用对象、感情色彩、程度轻重等有效信息,进而揣摩命题者的暗示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例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老人住院指定女儿24小时陪护,财产却只给儿子,老人的做法引起网友热议,近八成网友认为老人在财产分配上应 ,不偏不倚。
②对于伪造出生医学证明这类制造假证的行为,我们决不能将它与其他一般造假行为 ,必须充分认识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并对其严惩不贷。
③作家阎连科认为村上春树不能和莫言 ,因为他们的人生观不同,决定了他们的写作方式、对文学的认识和追求是不一样的。
A.一视同仁 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B.相提并论 一视同仁 等量齐观
C.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一视同仁
D.一视同仁 等量齐观 相提并论
解析
三个成语都有“同等看待”的意思。“一视同仁”指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多用于人。“等量齐观”指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用于物。“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①说的是对待儿子和女儿的态度,应填“一视同仁”。②说的是不能把“制造假证的行为”和“一般造假行为”看作是相同的,应填“等量齐观”。③强调不能把两个人生观不同的人混在一起谈论,应填“相提并论”
答案 D
语句中的关键词语与备选成语的语素在语义方面有相近或相反的对应关系,解题时找到这些关键点,可以化繁为简,快速定位出正确答案。
例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何为工匠精神呢?那就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 ,反复改进产品。
②明代学者王守仁自幼酷爱象棋,与人下棋常到了 的地步。一天,他在河边与棋友对弈,母亲三次呼唤他回家吃饭,王守仁因专心下棋竟未听到。
③全市城管局每天出动大型机械22台,近百名施工人员 、加班加点,确保清淤范围内河床淤泥得到彻底清理。
A.孜孜不倦 夜以继日 废寝忘食
B.孜孜不倦 废寝忘食 夜以继日
C.废寝忘食 孜孜不倦 夜以继日
D.夜以继日 废寝忘食 孜孜不倦
解析
①中的“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与“孜孜不倦”相照应。②中的“呼唤他回家吃饭”“竟未听到”正印证了他“废寝忘食”的专心程度。③句强调任务重,为达到目标,必须“加班加点”,应填“夜以继日”。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