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2019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信息技术考点梳理(一)
师出铭老师 2019-03-29

1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特点有(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独立性、发展性)。

2 .信息技术课程性质主要表现在((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层次性、人文性))五个方面。

3 .信息技术课程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4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显现任务、教师导学、明确任务、完成任务、完成情况评价))五个环节。

5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特点((实践性、耦合性、多样性、整体性、继承性、发展性))。

6 .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尝试错误和顿悟法))。

7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类型与选择从时空距离看可以分为((远程教学方法和非远程教学方法))。

8 .课堂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全班或分组集体上机、分组协作学习))。

9 .分析学习内容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卡片法、解释结构模型法))等等。

10 .我们对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所有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内容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软件操作技能、计算机算法与程序))等三大类。

11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分为((课堂讲授型、自主探究型、合作探究型))三种。

12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结果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3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是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以规范的方式展现出来,其呈现是灵活多样的,((有叙述式、表格式))等。

14 .叙述式教案应包括((课题、学习目标、授课时数、课的类型、主要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件资源和反思))等项目。

15 .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手段有((提问、课堂作业、课外作业))等。

16 .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有((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和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

17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分为((替代型策略和生成型策略))。

18 .在教育调查法中,教育问卷的份数不应少于((30份))。

19 .影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因素有((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

20 .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包括三个过程:((习得新信息、转换、评价))。

21 .问题解决的策略分为((算法与启发式))两种。

22 .信息技术问题解决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定方案、解决问题))四个阶段。

23 .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一般分为五步((明确问题、定义和表征问题、探索可行的策略、按照策略行事、复查和评价活动策略))。

24 .在信息技术态度习得的心理过程分析中,态度包括三个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

25 .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成((注意、保持、生成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26 .信息技术技能形成心理包括技术学习的((认识心理与个性心理特征))。

27 .信息加工理论把学习结果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28 .基于校园网络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功能上的优点有((共享数据库资源、共享软硬件资源、提高系统可靠性、提高办公效率))。

29 .信息技术课程专用软件分为((操作系统、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数据库软件、文字处理软件、程序设计语言、多媒体制作软件、网络应用软件))。

30 .从网络教学的内容结构上看,网络教学资源库可以分为((教学资源库、学习资源库)。

31 .网络资源的选择应从六个方面考虑,包括((网络资源的主题性、网络资源的准确性、网络资源的权威性、网络资源的时效性、网络资源的教育性、网络资源的技术性、网络资源的艺术性))。

32 .衡量信息技术测验的好坏,需要考虑测验的((信度、效度、试题的难度、区分度))等。

33 .信息技术教师能力除了包括了解学生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评价能力等各学科教师普遍应该具备的能力外,还应包括((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资源收集、开发、整合和利用能力,多媒体设备应用能力,网络教室应用和管理能力,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

34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在学习与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优化教学效果而采用的教法与学法之和。

35 .信息技术的含义,信息技术不仅包含各种信息媒体,还包括运用信息媒体采集、加工、 存储、交流、应用信息的方法,所以说信息技术是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信息的手段和体系的总和。

36 .信息技术教学论: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它是将一般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相结合,用来指导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同时在此基础上研究一般理论,对有关的一般理论进行整合、补充、发展和完善,并且研究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规律的学科。

37 .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在特定的信息社会中人的一种综合素质。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文件、制度,总结出信息素养的基本构成包括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与技能。

38 .教育调查法:教育调查法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研究问题的资料,科学分析教育现状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种实践活动。

39 .文献法:文献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有关文献,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研究的问题,揭示其规律和属性的一种方法。

40 .行动研究法:主要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并确定问题,系统地制定并根据研究实际不断调整方案、开展探究活动,进而改进教育实践的研究方式。

41 .教育实验法:教育实验法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和假设,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某些研究变量,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从而揭示变量间因果关系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42 .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教育科研中一种重要的传统研究方法,是教育科研三大基本方法之一。它主要是指有意识、有目的地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先进经验,从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