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豆瓣9.4,舍不得快进一秒,今年最萌的国产纪录片
首席影评官 2019-12-30

官人说:

自然纪录片,容易出高分神作。

前不久的《七个世界,一个星球》,就获得了无数的好评和赞美。

而最近又有一部自然纪录片上线。

那就是一部讲述中国的神奇动物们的《未至之境》。

这部纪录片度到底有多好看呢?

今天首席影评官发表的是入驻影评人阿拨的文章—《未至之境》。

前几年由迪士尼出品的一部动画片《疯狂动物城》收割了无数的好评。

动物在动画片的特点是被赋予情感、思想内核,因此动物世界会被集体故事化,建造出一个乌托邦式的完美社会。也就是说人类一旦将动物拟人化,便会描绘出一个理想化的场景。

1.真实的动物世界

纪录片《未至之境》沿用了这种风格,将片中的动物拟人化、故事化,真实还原了一个动物世界。

在这部片子中有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艳丽的螳螂、新生的扁颅蝠幼崽,以及敏捷的藏狐......那些鲜为人知的野生珍稀动物,通通跃然屏幕。

而这些造物者手下小生命,每天都在经历着“弱肉强食”的戏码,稍不留神就会成为食物链的最底端。

同时这也警醒着我们,真实的动物世界是残酷无情的,生态的平衡需要由这些野生动物掠食、捕杀、繁衍生息来完成,或许你上一秒还看到一直鼠兔乖巧的趴在洞口觅食,下一秒就成为藏狐口中的猎物。

亦或是你上一秒刚见证一只金丝猴的诞生,下一秒它就因为天气寒冷夭折在妈妈的怀里。这些画面被《未至之境》真实记录。

除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这部片子透露出的文化特色也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比如:螳螂擅长重拳出击,中国功夫大师就是从螳螂的身上获取到的灵感;红腹锦鸡向雌性求偶,配乐中带有传统戏曲鼓点的音乐风格。从自然风光到人文特色,从理性观察到第一视角的代入,《未至之境》是介于严肃纪实与动画之间。

能够看出这部片子的整个逻辑是成年人的思维逻辑,所有铺陈的“现实残酷”、“动物有情”等主题都是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完整接纳的信息。

2.种族之间的情感

但能够在《未至之境》感受到的温情就在于“种族之间的情感”,这些都是通过拟人化的思维所表达的。

比如在第一集里,熊猫母子之间只能生活两年,待小熊猫长大后它就需要独自生活,因此母子相处的这两年就显得弥足珍贵。这会让部分观众很快联想到成年后的自己,离开家人独自闯荡。

还有在第三集中藏酋猴诞下了小猴子,全家人争抢着抱它、照顾它,这像极了我们逢年过节带孩子回家时七大姑八姨看孩子的场景;还有藏酋猴日常互相梳理毛发,是对家庭的和谐与巩固。

能看得出,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导演将动物人格化,并赋予了诸多拟人化的场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打开这部记录片时会产生极大的共情。

很难想象一部类似动物世界的纪录片,让人看到泪目。《未至之境》在以人文视角带入动物时,投射出了人类的情感。片中在藏狐妈妈被蔵狼咬死后,藏狐需要在草原上住上新邻居的情况下自食其力捕捉足够的鼠兔,供孩子们食用。

其实这一场景与人类的生存状态极为相似,面对高压的环境夹缝中求生,努力坚持下来只是为了心中的责任和所爱之人。

这些情感是人类和动物所共有的,这是大自然在孕育我们时所赋予的共同基因。而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与动物是共生的关系。

片子在唤醒我们同情心的同时,还在引导我们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真正关系。

3.史诗般的纪录片

另外《未至之境》整部片子的画面构图和配乐都很有讲究,在镜头的使用上,对特写和近景频繁使用,动物觅食、奔跑、繁衍类似这样的特写镜头,数量达到了七八成。

还有片中大量使用的高清景深镜头对竹子、灌木丛等植物的特写,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就连植物叶片上纹路都清晰可见。

在拍摄上,还运用到了延时移动、夜视成像、水下摄影等手段,直观的视觉冲击,很容易给观众带来强烈的代入感。再加上音效的修饰,放眼望去植物的气节,呈现在荧幕上,处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致细腻。

在自然类纪录片中,BBC制作当属前列。前有《地球脉动》、《我们的星球》、《猎捕》后有《七个世界,一个星球》,BBC正不断的捕捉动物的身影,片中的景观让人为之惊叹,也自从喊出了“BBC出品,必属精品”的口号。

这让人不禁感慨:“国人何时才能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史诗般的纪录片?”

《未至之境》虽然是一部中美合拍片,但它自始至终将视野锁定在中国,它聚焦了中国最具标志性的动物、以及不可思议的生物故事。

正如它的名字:The Hidden Kingdoms of China(中国的隐秘王国),中国作为一个极具多样性的国家,生活着各种稀奇的生物,这部纪录片就是要揭秘它们非凡而不为人知的故事,而这一切尽在未至之境。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