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兰可琪 | 山东学霸村走出16名博士30多名硕士,原来好的教育是
gaoyuan_2411 2021-07-19

最近,山东有个“学霸村”在网络上火出了圈。

据报道,在临沂郯城有这么一个不足500户的村庄,人口只有1800多人的小村子,却出现了16名博士,30多名硕士,100多个本科生,几乎走进每一家,每一家都有大学生。

这就是火爆网络的郯城县花园镇刘湖村,被称为“博士巷”“硕士村”。

那,这个村子到有什么“人才密码”?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才能成为这样名副其实的“学霸村”?


01

秉承家训

村里刮起读书“攀比”风

在刘湖村里,博士巷是村民们公认的“风水宝地”。据郯城县花园乡刘湖村党支部书记刘全启介绍,这条博士巷总长68米,出了9个博士、博士后。

博士巷里为啥能出博士?住在巷尾的退休教师刘宝民最有发言权。

刘宝民是一名退休教师,家里有三个女儿。

老大是山东科技大学的博士生,现在在中科院工作,老二和老三分别是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博士和硕士。

三个儿女,两个博士一个硕士,这让刘宝民成为了刘湖村教育子女成才的典范。

“教育小孩(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学文化知识,没有知识的话,在农村打庄户也是不行。”刘宝民如是说道。

当被大家问及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时,74岁的刘保民表示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分享。

他信守的教育理念就是悬挂在客厅当中“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家训。”

“忠”就是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厚”就是为人做事要厚道。


而诗书继世长,就是:“饱读诗书、不断学习,这样的家族才会繁荣兴旺,长久不衰。”

刘宝民的一席话让我们相信,博士巷的出现并非偶然,良好的家风功不可没,这一点,在村支书刘全启这里得到了印证。

刘湖村党支部书记刘全启说:

“我们村不比谁家有钱,比的是谁家的孩子优秀,考到哪里哪里的大学。


所以村里面一家比一家,正是在这样的“学习攀比”下,村里一个学霸接着一个学霸地出。”

在“学霸村”,有如此见识,并且鼓励孩子努力读书的村民,还有很多很多。

那,这个“学霸村”的学习氛围到底有多好呢?

这里家家户户都悬挂着自己家风、家训的牌子。

村子里面随处可见各种古籍典故,走进每一家都可以看到书,你可以闻得到“书香”,连村子的墙壁上,都是各种劝人学习和勉励的故事和名言名语。

而且在村里的宣传栏上面,我们可以看到一排排考上名校的“英才榜”。

户主是怎样的家风,学子考上怎样的名校,这刊登在一起,真的让人心生敬畏。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村子里面建立了简易的学堂,让那些荣归故里的“天之骄子”,一有时间就会给村子里面的孩子讲述他们的学习历史,并鼓励他们学习这种能量和氛围。

这个村,已经形成了非常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每家每户都有着良好的家风、家训,是非常好的读书学习环境。

你想想,如果你生活在这个村里面:

随意进入一家村民,就听闻他们的孩子考上了某某名校;

随意去到村子里面一个地方游玩,就可以看到各种古籍典故;

随意和一个人攀谈,就能感受到传递给你关于读书的信念和精神。

你很难不变得优秀,而生活在这里,从小在这里长大,变得优秀和爱学习,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02

孩子的优秀

离不开好的家庭教育和家风

其实,在“山东刘湖村”受到关注之前,也曾爆出过其它的盛产硕博高学历人才的村子。

山东邹平炭刘村,这个只有一千多人口的村子,却走出7个博士、十几个硕士。

湖南浏阳秧田村,就是前几年一张“博士墙”风靡全网的学霸村,30年出21位全日制博士。

浙江金华古渊头村,从新中国成立后算起,村子走出了 25名博士、 202位高级工程师、副教授、教授和553位大学生。然而,这个村子总共才2028人。

可以说,这些“学霸村”的孩子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虽与他们自身的努力分不开。

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氛围在其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真正揭开了教育的本质。

它告诉我们,教育靠的不是家里有多少钱,也不是家里有多少权,而是父母和整个环境带给孩子的一种耳濡目染的熏陶,一种润物无声的浸入。

就如《晏子春秋》中所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环境,对人的影响往往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而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恰恰不是学校,而是家庭。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

所以,虽然我们没有住在“学霸村”,但是我们也可以学学他们,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崇尚学习的家风。

2017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父母是外交官,很早就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

包括学习上的习惯、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因为我这一步的基础打得比较牢靠,所以最后自然就水到渠成。

不难看出,熊轩昂出生在书香之家,良好的家庭氛围让他也成为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孩子。

的确,读书不但让我们受益良多,也会在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让孩子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当年读《我们仨》时,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钱钟书和杨绛的女儿钱媛学会识字的过程。

当时钱媛有个表姐,她比钱媛大两岁,每天上四楼读书,读上下两册《看图识字》。两个孩子在桌子面对面坐着,一个读,一个旁听。

受到影响的钱媛,也早早学会了认字,虽然她认的字是倒的,还是不难看出,家里有个爱读书的人多重要。

孩子就是大人的一面镜子,大人是什么样的状态,大人带给孩子的学习环境是什么,在孩子的身上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

并不是说,你的文化水平要多高多高,而是说你带给孩子的环境和传递给他的精神非常重要。

当你在孩子面前拿起一本书或者一份报纸的时候,传递和耳濡目染就从此开始。

就像在山东邹平炭刘村,女儿刘娟考上同济的博士,而父亲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是他在忙碌完农活之后,就会拿起一份报纸认真读,并且20年如一日,雷打不动。

父亲对于知识的看重,在无形之中深深影响了女儿。

正如德国教育家雅思贝尔斯所说: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父母就是孩子最开始的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你的精神状态和追求,对孩子在无形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需要过多的语言,你只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你在做什么,孩子照着做就行。


03

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父母

俗话说,什么样的家庭,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孩子就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来的,无论品行好坏还是学识远见,都是父母乃至家庭的缩影。

不管是孩子好的习惯还是恶习,都是父母在有意无意间培养出来的,孩子都是看着父母做什么,学习什么。

偶尔听到家长抱怨孩子不爱读书、坐不住,这时候家长也要反思一下,你自己是个爱读书的人吗?

如果你天天玩手机、打麻将,又有什么资格抱怨孩子不喜欢读书呢?

安徽状元董吉洋说:“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广东状元张恒说:“我爸是个比我更爱学习的人,从记事起,半夜里就经常有人叫爸爸回单位处理电气故障,他总是「手到病除」。

我读大学时,爸爸作为培训班里年龄最大的同学,顶着颈椎病还每天学习,通过了中级绘图员的考试,爸爸用他的实际行动教给我:知识无尽头,活到老,学到老。”

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

父母的为人处事,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直接、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与所受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真正的教育,就是比拼父母,拼的是他们带给孩子是一个污染的环境还是滋养的环境,拼的是他们的精神层次和对知识的态度,拼的是他们的信念和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所以,只有父母的“肩膀”足够高,孩子才能站在上面看到一个更宽广更博大的世界。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