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如何为您的电子学习场景选择视角(POV)
eLearning99 2019-08-29

当你试图让你的电子学习成为学习者生活的春天时,很难超越一个好的场景。最后,场景实际上只是一种类型的故事,而故事是以一种有趣和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信息的理想方式。

设计有效的场景是创建电子学习的一个很酷的、有创意的部分,但它确实需要一些提前的计划。例如,在设计场景时,您要考虑的一件事是它应该如何涉及到学习者;换句话说,您的场景将采取的观点。在电子学习中,视角主要有两种形式:视觉设计视角和叙事视角。这两者之间有很多重叠之处,因为您选择的视觉效果应该支持叙述,但在本文中,我将只关注叙述视角(又称书呆子语法)。

  • 什么是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是你的场景所采用的视角,就像其他形式的写作一样,它要么是第一人称视角,要么是第二人称视角,要么是第三人称视角。观点是通过使用人称代词来确立的,例如“我”、“你”、“她”、“他”和“他们”。

  • 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是指从叙述者或角色的角度来呈现场景。如果你发现你在用“我”、“我”或“我们”来写场景,那么你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写的,比如“我发现这种观点的解释非常有用”。

第一人称视角可以是全知全能的,也就是说学习者可以看到和探索所有角色的行为、感受和想法,或者是有限的,意思是角色只能告诉学习者他们知道、看到或听到的东西。无论哪种方式,叙述者或角色都是向学习者讲话的人。

我发现第一人称的写作场景非常适合学习者有知识和技能作为角色顾问的主题。通过使用分支来展示学习者的选择对角色情况的影响,可以使这种方法更具吸引力,比如在这个Storyline 360:妮可·莱考特的客户服务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客户对客户服务代表的响应的反应。每个决策点的SES。

  • 第二人称

第二人称观点是各种沉浸式体验,尤其是电子学习中最常见的写作方法。这是因为它把学习者放在行动的中心。在第二个人的观点下,叙述者直接对学习者说话,使用代词“你”,如“你会发现这种观点的解释非常有帮助”。

写作场景从第二人称的角度来看一个考虑因素是你会如何告诉学习者他们的选择的后果。保持一个身临其境的体验,理想情况下,你会希望你的学习者体验他们行为的后果。两种方式你可以包括让学习者选择化身代表他们在该方案中,或通过使用角度的视觉效果。你可以看到这些想法在行动在这些Storyline 360例子:莎拉·霍奇的Storyline 360例子:如何挑战一只熊;理查德·沃森的Storyline 360例子:工作场所暴力课程;乔希·古德斯文:健康&安全。

  • 第三人称

第三人称观点小说写作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诸如“she”、“he”和“they”这样的代词,正如“他发现第三人称观点的这种解释非常有帮助”。

由于第三人称叙事在小说创作中的运用,也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场景选择。就像第一人称一样,第三人称视角既可以是全知全能的(学习者可以看到和探索所有角色的行为、感受和思想),也可以是有限的(学习者遵循一个角色的行为和思想)。不管怎样,学习者更多地是场景的观察者,而不是场景中的参与者。

无论你选择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叙述方法,这两种方法都能让你在客观性和学习者参与之间取得平衡。例如,第一人或第三人的观点可能是探索道德或道德决策等困难话题的一种真正有效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的个人参与可能会感到过于危险。

第三人称视角在行动中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这一Rise 360课程:凯特李的数字媒体伦理。我喜欢凯特的故事灵感设计的细微差别,鼓励你在权衡选择的同时探索其他角色的视角。

  • 让我们总结一下

简单地说,第一人称情景是从作者或叙述者的角度讲的故事,使用“i”或“we”。第二人称情景是针对学习者,使用代词“you”。第三人称情景是从外部叙述者的角度讲的,并使用代词如“he”、“she”和“they”。

无论你的场景采用哪种观点,最好始终坚持这种观点。换句话说,如果你已经用第一人称写了一个场景(使用“i”或“we”),尽量避免转到第二人称代词,如“you”或第三人称代词,如“they”。这种观点的转换会让学习者感到困惑。

当你在构思一个场景时,有很多决定要做,值得庆幸的是,这里也有大量关于电子学习英雄的专业提示、例子资源来创建有效的场景。我收集了更多关于场景主题的文章来整理您的阅读列表:

你对创作场景的观点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自己最常用的观点是什么?在下面的评论中与我分享你的想法和经历。

想尝试一下你在这里学到的东西,但是没有Articulate 360?开始一个30天的免费试用。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在评论中分享。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