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笔记和课后习题
hongcaixuexi 2020-02-22

[电子书+打印版]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资料地址:https://hongcai.100xuexi.com/Ebook/36064.html

姜波克主编的《国际金融新编》(第5版)(复旦大学出版社)是我国众多高校采用的国际金融学优秀教材,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金融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姜波克主编的《国际金融新编》的课堂笔记基础上,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配套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以姜波克主编的《国际金融新编》(第5版)为基本依据,参考了该教材的国内外配套资料和其他国际金融学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名校真题,囊括难点考点。本书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来自指定姜波克主编的《国际金融新编》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并给出详细的参考答案,条理分明,便于记忆。

4.补充难点习题,强化相关知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各章知识难点的复习,每章参考了名校题库、众多教材及相关资料,精选了部分难题,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可以说本书的试题都经过了精心挑选,博选众书,取长补短。

本书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8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第5版的习题进行了详解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精选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试读(部分内容)

第一章 导 论

1.1 复习笔记

一、本书的研究对象

国际金融学是以国际收支和汇率作为核心的研究变量研究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进而研究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短期来讲,国际金融学就是一门从货币角度研究总供给与总需求相平衡条件下外部平衡实现问题的学科。但是,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因此,从长期来讲,国际金融学就成为从货币角度研究经济(可)持续增长前提下外部平衡实现问题的一门学科。

二、本书的国情基础

1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具有世界影响

自1978~2010年,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按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中国经济的总规模超过40万亿元,按当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计算,中国经济总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位,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和宏观调控政策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对中国的主要经贸伙伴国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2.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无论是数据统计还是生活直觉都告诉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就经济总量而言,中国已经位于世界前列,但这一总量被庞大的人口基数相除后,中国的人均GDP和各国相比还排在一个相当靠后的位置。

3.中国的自然资源状况紧张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对资源需求较高,同时,中国多项重要资源面临短缺并且人均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导致未来中国的资源供需形势十分严峻。

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一个瓶颈。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提高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从世界市场获取更多的资源。从货币角度看,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用什么到世界市场去换取更多的资源,以什么方法和价格去换取世界的资源,如此众多问题,必定进一步影响中国国际金融学理论的发展。

4.中国人口众多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庞大的人口数量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又与就业、资源和全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存在矛盾。

(1)中国每年都会有大量适龄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需要经济以较高速增长才能吸收新增劳动力就业。

(2)劳动力就业要求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配套,从而增加了对现有资本、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

(3)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居民的福利水平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仍难大幅度提高。

(4)大量新增的劳力一方面使中国对外交往中劳务输出较多;另一方面使劳动力价格低廉,产品格竞争力较强。

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也产生了影响。现在较高比例的劳动年龄人口能够有较高的储蓄率,为投资提供支持,促进经济发展,带来人口红利。然而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将发生变化,适龄劳动力会减少,社会储蓄率也会下降。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将会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模式和外部平衡问题产生深刻的影响。

5.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以外延型增长为主

在过去30多年中,中国经济的增长除少量依靠高端技术外,主要是依靠低价使用本国低端技术和自然资源,以及持续投入本国廉价劳动力来实现的。因此,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是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这种增长可被称为外延型经济增长。

在外延型经济增长模式下,虽然本国劳动力的就业得到持续增加,但本国自然资源也在日益消耗,增长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挑战。出口持续增加和外资持续流人共同导致了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顺差,外汇储备不断上升,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可维持性日益脆弱。

中国经济的外延型增长方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劳动人口众多、劳动力素质低下,以及由此造成的劳动力廉价,中国较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形成廉价劳动力的重要原因。在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情况下,企业支付的工资水平可以低于劳动边际产出,从而企业倾向于雇佣更多的劳动力,由此造成了劳动对资本和技术的替代,更阻碍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效率的提高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

6.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外经济交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就业水平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1978年,中国出口总额占GDP的百分比约为4.65%,到2010年这一数字上升到26.68%。2010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总额达15777.5亿元,对国内生产总值当年增长总额的贡献和拉动分别为9.2%和0.9%。考虑到为出口部门服务的其他上下游产业的就业和产出,出口部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力会更大。

三、本书的研究视角

通过对中国国情的描述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构建内部均衡条件下外部平衡的理论框架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外部平衡应当是经济增长条件下的目标,即国内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必须伴随着供给和需求水平的同步提高,国际收支的平衡或可持续必须以国内经济增长为前提,维持外部平衡不能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

2.我国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不足的国家,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应当注意本国资源的节约和外国资源的利用。在维持外部平衡时,应当注意进出口产品的结构,采用产业政策、汇率政策等手段引导国内资源的节约和国外资源的利用。

3.我国适龄劳动力丰富并且在未来若干年内仍将增长,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既是要素充分利用的要求,也是社会稳定和福利水平提高的要求。由于大量劳动力在涉外经济领域工作,对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调整需要考虑到就业水平的维持。

4.从长远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应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现阶段对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追求,应当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所考虑。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也将逐步变得相对稀缺,加之其他生产资源(要素)还会越来越紧张,因此生产方式的进步、产业结构的改善和效率的提高,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5.中国经济规模对世界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日益离不开世界市场。因此,任何经济政策的出台,不仅要考虑国内的需要,也要考虑维护和珍惜一个公平公正的世界市场环境的需要。

相关资料:

[电子书+打印版]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资料地址:https://hongcai.100xuexi.com/Ebook/965339.html

更多优质备考资料,请登录弘才学习网https://hongcai.100xuexi.com/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