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提高各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 生活化作业
在传统的教学中,几乎都是以文字的形式来布置作业,让学生以写为主,但课程标准中提倡学生学习的实践性,旨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自主学习和集体讨论相结合,也可以是学生与教师、家长共同来完成。
作业可以以“练习”“思考”“观察”“调查”“探究”“小实验”“做一做”等不同的形式呈现。如在学习《这条小鱼在乎》时,我引导学生说他们读懂了什么,小鱼在乎什么。小男孩在乎什么,我在乎什么,这条小鱼会说什么,这个男人会怎样做。
这种利用现有的文本资源,联系实际的生活化作业为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学生说道:“小男孩在乎小树,在乎生命,在乎自然,更在乎生态的平衡。”这种看似很成人化的语言就是出自于孩子之口,这种回答足以看出他们的个性得到飞扬,智慧得到闪现。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有关的文学、生物、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形式,更是提供了锻炼、观察的良机。学生获取了知识信息,同时也激发了多方面的感观体验。
2 分层作业。
1 从作业数量上分层。作业量增减的依据是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对其发展的要求。内容简单、容易掌握的就少布置或不布置,切忌重复布置简单的机械性作业,这会极大挫伤学生写作业的兴趣。
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不留作业,给这些学生减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其他爱好,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发展时间和空间。对于学习能力弱、态度不认真、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所有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2 从作业难度上分层。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做较难的,能力稍微弱些的可以选择简单的。由于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有些学生会知难而进,还有一些学生会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跳一跳,尝试“摘树上的果实”。
这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作业,作业要有层次、有梯度、难易有别。对于读书笔记这类作业,低年级应以摘抄为主,中年级要以概述为主,高年级以谈感受为主。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学习相同的知识会取得不同的效果。
如果设计作业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那么往往是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语文能力的发展会受到限制。
我在作业的设计中,摒弃了过去那种强制、命令式的作业布置方式,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多梯级作业,充分给学生留出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出色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能承受,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3 趣味性作业
作业内容要丰富,并要突出开放性,使学生有兴趣。我们在设计作业的内容时,应该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力求使作业内容既与教材内容相联系,又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涉及面要广泛,思路要开阔。
也就是说,既要注意语文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综合,也要注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材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我把作业分为两类:①课前预习性作业。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结合文章内容,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②课后复习性作业。学习了课文,理解了相关内容,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除了布置一些巩固作业还要有延伸性的阅读作业、做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作业的内容之一。比如:续写、转换形式复述等。101教育旗下品牌101智慧课堂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基于101智慧课堂,以智慧教学为核心,为学校提供信息化教学整体应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