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吴自牧在笔记《梦粱录》中写道:“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点出了宋代文人雅致生活的四艺——品香、斗茶、挂画、插花。不难看出,文人骚客、达官贵人与香有着不解之缘,互相依存,如同蝶恋花一样碰撞出太多火花,同时也引发出诸多故事,如刁存含香就是其中之一。
众所周知口气重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在讲话时被别人嫌弃的悲惨经历。在东汉的恒帝时期,有个名叫刁存的大臣饱受口臭的折磨。他每次上朝向皇上禀奏的时候,恒帝都恨不得躲得他远远的。刁存虽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名气,也没有立下汗马功劳,唯一让他“留名青史”的居然是和他口气有关的典故“刁存含香”。
因为刁存的年纪很大,皇帝为了体现对老臣的爱护之心,刁存每次有事上奏,恒帝都让他到近前来。这可苦了恒帝了,刁存一开口讲话,味道特别重。久而久之,恒帝感觉自己到达了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地步了,必须得采取一些对策才行。
一天,刁存再次来上朝的时候,他又上前上奏,刚说到一半的时候,恒帝令侍立在旁的太监呈上来一样东西,形状很像一颗钉子,命令刁存含在嘴里。刁存一看到这颗“钉子”,以为皇上是要处死自己。他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可是不敢违抗皇命,只好将其含在嘴里。一入嘴就感觉味道实在是辛辣,他以为这是毒药,就没敢咽下去。等退了朝就赶忙回到了自己的府上,召集了自己的亲人准备交代遗言。
这时,正好有一位朋友来拜访刁存,他认为这件事情太过奇怪。就让刁存将口中的“钉子”吐出来,刁存照做,大家就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异香。这位朋友一下子就明白了,皇上是难以忍受刁存的口气,才要他含着“鸡舌香”。这位朋友告诉他这是皇上对他特别的恩赐。原来这整件事不过是一场虚惊。
后来朝廷官员在上奏的时候,口里含着鸡舌香居然成了必须的礼仪。含香这个词最后也成了侍奉君王的代名词。
既然有了香,又怎能少得了香插。都说香无形,器有型,器藏香,散无形味。一大一小,各自包含。而芥子是香插的名字,沁代表从芥子里散发的香气,沁人心脾。芥子·沁黄铜百孔香插,在设计美观大气,简洁不失高雅。是香插中必不可少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