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什么样的才算是生态农场
微光 2017-08-06

概念

生态农场是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手段,以“农场”作为农业生态系统的一个整体,并把贯穿于整个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群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坏联系起来,对环境—生物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以达到获得最大生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改善土地利用环境特别是农业坏境质量为目的的一种农业发展新模式。生态农场既是生产的单位,又是环境净化和保护的单位。如中国广东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等均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生态农场的雏型。

历史

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美国、日本、菲律宾和印度等国,相继建立了一些典型的生态农场,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益。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并建立了几个不同类型的、试验性的生态农场。

原理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大家知道,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学的一条基本原理。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它既是一条能量转换链,也是一条物质传递链,从经济上看还是一条价值增值链。因此,遵循这一原理,就可以合理设计食物链,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多级利用,使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投入,也就是使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例如,生态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养蚯蚓、养蘑菇和种植果树等生产过程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

在这一物质循环系统中,沼气是枢纽,它把系统中的各个部分都有机地联系起来。畜牧生产中的粪便进入沼气池,经发酵后产生沼气,用于农场炊事、照明及取暖,并可用于温室保温。沼气池底的沼渣用于培养食用菌或作肥料用于蔬菜和果园,甚至还可以用于喂猪。沼气池内的沼水可作为优质饵料来喂鱼、喂猪,亦可作为速效肥料,用于农场作物的施肥。

上述证明一个生态农场是依赖于一个好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的。所以,一个好的自然环境务必是建立生态农场的前提。早期,农场全部出现在家庭模式中。以美国加州为例,生活的郊区的农民几乎都有农场,但是传统的家庭模式农场有很多弊端。如:1.家庭几乎提供了全部资本;2.家庭具有很强的独立性;3.家庭对某块特定的土地具有很强的依赖性;4.重点是在家庭内部,生产活动占据主导地位;5.家庭和企业融为一体,家庭的生活方式会影响企业的决策;6.农场的管理水平受到农场主能力的限制等。

由于农场主的能力,很多家庭模式农场忽略了保持生态平衡。经过数年的经营,农场或者农场周边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所以农场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得以使很多家庭模式农场出现危机,甚至死亡。所以,人们必须抛开这些弊端,保持生态体系的平衡,达到一个良性的物质循环再利用。这样,既不破坏生态环境,又节约了生产资源。还达到节省成本,高产高收的程度。

特点

生态农场的特点主要是:

①因地制宜。生态农场是建立在合理和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基础上的。在不同区域范围内,只有对当地特点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才能建立起最佳的生态农场。

生态农场的特点

②综合性。生态农场与普通农业生产系统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通过能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规划来提高生产率的,从而避免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③稳定性。包括营养物质和能量平衡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效益稳定增长两重含义。营养物质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一种循环运动,对于某一特定范围内的生态农场,要尽量把生态平衡维持在一个较好的稳定状况。某一特定范围的生态农场能量都是由太阳提供的,因此,应尽量利用太阳能,使能量在农场中维持一个稳定的输入和输出。农场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是建立在对营养物质和能量动态平衡计算的基础上的。因此,应对多目标的投入、产出与循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取经济效益最优化方案,据以指导农、林、牧、副、渔及其加工工业的生产,达到系统产出的经济效益稳定增长的目的。

实例

国外较好的典型是菲律宾马尼拉附近的马亚农场,那是一个既有农业、林业,又有猪、牛、鸭、鱼等养殖业和各种食品加工业的农-工综合农场。整个农场占地36公顷,除了农业和林业以外,饲养猪25000头,牛70头,鸭10000只。农场有面粉加工厂、肉类加工厂和罐头厂各一座。农作物的秸秆、林业的树叶、面粉加工厂的麸皮、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作为牛和猪的饲料,畜粪送往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和作为燃料。沼气池中的残渣经处理后分别作饲料和肥料。这既控制了有机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又给农场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生态农场的实例

中国广东省顺德县勒流公社新埠第三生产队,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建立了一个以生产淡水鱼、甘蔗、糖、蚕茧为主的基塘结构型的农业生态体系。基面种桑,桑叶养蚕,蚕蛹、蚕粪下塘养鱼;种植甘蔗,榨糖,用蔗叶养猪,用猪粪养鱼;含有大量鱼类排泄物的塘泥用作种植桑树、甘蔗的肥料。1976年以后,又发展了沼气,沼气渣既用作肥料,又作鱼饲料,还用来培育蘑菇。整个新埠三队的农业生态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鱼、桑、蔗、猪几大生产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实现两大战略,即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海南提出建设生态省规划纲要,正是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

生态农场

首先是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建设生态农场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建设生态场的认识,使他们懂得保护环境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优化环境资源就是发展生产力。从而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建设生态农场的行列。

其次是要大胆学习和借鉴外地成功的经验;高起点地抓好规划的落实。建设生态场,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把生态环境保护好,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解放思想,大胆走出去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尤其是要学习中国1999年昆明世博会的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建设高质量的生态农场。

再次是持之以恒,定期检查落实。建设生态农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一定要根据农场的实际情况,按照规划定期检查。对于好的经验,大家要认真总结,加以推广;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我们一定要依法治理,情况严重,触犯刑律者,送司法机关惩处,情节轻微者,按农场封山育林规定处罚,只有这样,建设生态农场的目标才能实现。

基本概述编辑

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兼顾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构和功能优化了的农业生态系统

十大模式编辑

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配套技术;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生态模式编辑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 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模式类型

时空结构型

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置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是在时间上多序列、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佳。具体有果林地立体间套模式、农田立体间套模式、水域立体养殖模式,农户庭院立体种养模式等。

食物链型

这是一种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并有效的防止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具体有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种养加工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等。

时空食物链综合型

这是时空结构型和食物链型的有机结合,使系统中的物质得以高效生产和多次利用,是一种适度投入、高产出、少废物、无污染、高效益的模式类型。


推荐文章
评论(1)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