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可怜的逆水寒

2017年的我大概不会想象2019年看直播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不过我也就看看炉石的直播,因为暴雪官方频道的一些炉石节目,我也认识了不少炉石主播,但是大多数主播也就是在做饭和吃饭的时候开着随便瞄几眼,一直看的主播只有“方丈” Wtybill 和“太子” Thijs,说是“一直看”,其实也就是工作的时候开着听个响,不让工作的环境过于死寂罢了。

我不会玩《英雄联盟》,也不会“吃鸡”,除了炉石的直播真的没什么看的,但是渐渐对中国直播圈子也了解了不少,几个直播平台的大新闻不关注但是也能知道。毕竟你看炉石的直播其他梗也会通过弹幕传播过来,所以什么卢本伟啊,旭旭宝宝啊,PDD啊,孙笑川,药水哥啊,冯提莫啊,我起码知道是什么人,长什么样,干什么的,有什么梗,不至于看不懂一些网络用语。

说实话现在中国的直播,让我反感的地方实在太多,比如赤裸裸的金钱买特权,乱七八糟的礼物系统,不少主播品味堪忧,放的音乐耳不忍闻歌词目不忍看,弹幕什么人都能发,突然蹦出来的恶臭价值观,还有性抑郁导致什么都往性上靠的猥琐也能突然恶心你一下。好在我看得最多的中国平台(斗鱼)的主播 Wtybill 没这个毛病。

当年《魔兽世界》横空出世,在国际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中国也终结了韩国泡菜网游的统治,让大家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一个更好玩,更“体面”的网游存在。期间一个个国产网游号称要超越魔兽,也一个个输得一败涂地。但是《魔兽世界》有一处软肋,那就是毕竟有文化和审美上毕竟是欧美式的,《魔兽世界》的风格并不所有人都能接受,题材上也不是所有人都感兴趣的。所以《魔兽世界》后很多模仿它的西式奇幻题材的网游都死了,不少仙侠题材的网游反而有了一群固定的玩家。

从这张网游份额变化图就能看出当年《魔兽世界》的横空出世以及其成功。

《逆水寒》是温瑞安的一部武侠小说,同名游戏自然也是武侠题材。哪怕我一分钟都没玩,光看社交网络首页和搜搜《魔兽世界》的新闻,就看到了这款游戏的各种消息了。比如说,有段时间《逆水寒》被大家调侃成“连呼吸都要钱的江湖”,不花钱寸步难行,去新的地图要钱,坐骑有耐久用完了要钱,被雨淋了掉血要买伞,甚至说去其他地图看看风景也要钱,后来又看到有人辟谣说没那么夸张。不过从这些谣言也能看出来大家对这款游戏的怨气——收费的地方太多了。

这种怨气也能理解,一开始《逆水寒》宣传自己是网易最后一款端游,而且还是点卡收费。那么大家自然将其视为武侠版“魔兽世界”,在这些玩家的幻想中,《逆水寒》有着底层比“魔兽世界”更先进,画面更好,有着丰富的游戏内容,有着庞大的收集要素,完善的社交系统……更重要的是,是点卡收费,就是说大家除了用钱买时间后,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不是有了钱就能在游戏里为所欲为——这也是《魔兽世界》这类网游众多吸引人的地方之一——玩家可以在一个更“公平”的虚拟世界里体验“第二人生”,这样的虚拟世界,也因为这个特性比我们现实的世界更加理想化。这类游戏虽然也有付费点,但是都不影响游戏的平衡,换句话说,钱只能买装饰而不能买数据。比如说在《魔兽世界》中,你可以用巨款买稀有的坐骑,但是如果你想买数据,那么在官方的设计中是不存在的,哪怕有空子可钻,你要做的事情也很繁琐,堪称在网游里“过春天”。但是《逆水寒》自称点卡收费,却有着购买数据的商店,有些玩家辛辛苦苦打了几个小时,不如土豪随手打打钱。

某个魔兽世界交易网站,虽然很多东西都可以用钱买,但也看得出来交易内容都不是和强度直接挂钩的,想买到强度,需要一些操作。

2019年4月月底,著名主播PDD因为《逆水寒》的恶性Bug,愤而分解了价值千万的装备,宣布退坑。一时间各个平台都传遍了,我印象中除了去中心化很极端的豆瓣外,其他几个总去的社交平台都在刷这个事儿。这款游戏再一次出现在了我的视野。

事件当时的截图。

当时整个局域网都在讨伐《逆水寒》,讨伐这款游戏背后的“雷火工作室”、“网易游戏”什么的。只看这些,你会感叹这个世界怎么会有这么坑钱的垃圾游戏,细节这么如此粗糙,内容怎么如此单调,平衡怎么如此差劲,日常任务怎么能如此无聊,做出这种游戏的人怎么不自杀谢罪,这种垃圾游戏怎么还不死,网易怎么还不破产。

讽刺的是,这款游戏的运营竟然还不错。

有句话说“消费就是为了自己理想的世界投票”,其实消费的不仅仅是钱,可能也有时间。总之,为了这款游戏消费的人还真不少。

“点卡制”网游让大家在一个起跑线上,土豪哪怕买了全套华丽装饰,但是没有时间没有技术,装备垃圾,操作粗糙,还是会被只花了点卡钱的平民玩家秒杀。也就是说,你对这个游戏付出了多少,游戏回报你多少,这是一种网游的魅力。(当然了,土豪可以花钱买代练,这就是金钱的力量影响到游戏之外的因素了。)

但是《逆水寒》这种课金网游,却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那就是平民玩家要么有运气,要么有时间,可以给土豪打工。昔日《传奇》占领网吧的时候,我们学校就传过某位经常逃课去网吧的学生打出一把“屠龙宝刀”(学名忘了),某土豪坐飞机和他交易后又坐飞机回去的传说。卖了四千还是六千,对于当时的我们这些学生来说,这可是巨款了。到了《逆水寒》,这种网游也发展好几十年了,似乎平民为土豪打工的地方还不少,包括但是不限于打出“屠龙宝刀”,稀有材料。这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态:平民玩家有时间,给土豪打工;有点小钱的白领遇到门槛可以花钱克服,不至于玩起来太难受;土豪一抛千金,打造极品装备,只为了在这款游戏当上人上人,享受在自己的服务器当土皇帝的快感。

再加上《逆水寒》画面也是下了功夫的,人物算是很符合现在不少喜欢仙侠题材的玩家的审美,捏脸的系统比较丰富,还不断出漂亮衣服之类的,不少人图个顺眼,玩得再难受也不是玩不下去,也就一直玩了。还有就是网游中的社交属性,禁不住宣发的狂轰滥炸,几个好朋友一起入坑,每天边玩游戏边聊聊天,增进增进感情,你不好意思退坑他也不好意思退坑,只要能玩那就继续玩吧。

所以一群人一边骂,一边像打卡上班或者像坐牢时的义务劳动一样,就这么把这个游戏玩下来了,万一哪天运气好了,被土豪“翻牌子”了,还能小赚一笔。

要知道,一款网游不可能是土豪占大头的,这种网游就是要吸引尽可能多的平民玩家,要不然土豪当上土皇帝也没意思啊。这才是我感觉非常无法理解的一个事实——怎么如此多的人,不去在更公平的网游里磨练自己的技术获得尊重,宁可在这种花钱买强度的游戏里自愿做“首陀罗”、“吠舍”,用自己珍贵的时间陪“白领”玩家和“土豪”玩家玩。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在中国这块奇特的土壤上,生长出了奇特的网络,奇特的网络上生长出了奇特的网游,而在这些奇特的网游上飞舞着的,是一群奇特的中国玩家。我曾经努力去理解他们,但是到头来还是徒劳。总结起来,就是一群贫穷、功利却又低效的玩家。

王小波某篇杂文,原句忘了,大意是说中国发展出一种习惯,就是不去思考怎么改进生产力,就想着怎么折腾人。说他当年下乡参加劳动,就发现大家有更好的办法不用,就是要用最低的效率,让全天都在劳动,把每个人都累得半死。现在的996就颇有点这个意思,“996”在大多数场景都是一种低效的工作方式,就是公司和员工相互折磨,但是现在的管理者看到大家都生不如死,员工几乎没有私人时间,他反而会安心。

真是没想到,不少中国玩家玩个游戏,都能玩出996的感觉。

首先就是贫穷。虽然直播圈里土豪横行,给你的感觉就是火箭贱如狗,皇帝满地走,但是这对一些人来说就是一种直播的魅力,那就是“围观土豪”。但是如果对各种课金游戏感兴趣,或者了解一下中国玩家的人数和贡献的消费,就能感觉到这浮华背后的贫穷。我本人也玩过几个有课金要素的游戏,课到有专属客服的那种,对于一些游戏的社区也经常参与,经常看到这样的玩家。明明花上几百块钱体验就能有质的飞跃,偏不,非要用大量的时间收集资源,因为资源少导致自己账号的强度低,打资源的效率还低,体验还差,但是人家就是不拿出这笔钱。我没有指责或者嘲讽他们,只是这背后也能看出来这些玩家的经济水平,这是个客观的现象。

我的某个专属客服,我感觉打个游戏还配个小秘书挺丢人的,打个厚码吧。

还记得我看过某篇文章,就讲同一个游戏,中国的课金远远没有外服良心,有些游戏甚至到了不课金连正常游戏无法进行的程度,现在一想,大概还是中国玩家和中国游戏“互相成就”——中国玩家课金欲望越低,为了刺激课金游戏给免费玩家的体验越差,免费玩家的体验越差,中国玩家课金欲望越低。

游戏公司:您就课个30块行不行,6块也行,现在课1块也行啊。

玩家:不课,不课,我就是豹子头零充!

中国免费玩家也发扬了某种国民性,明明免费游戏体验已经差到让人震惊,但是这些免费玩家还是能摸索出一种继续玩下去的方法。看到他们,我没来由就想起历史上那些在乱世中顽强生存的中国大众。

然后就是功利。作为一个泛卡牌游戏玩家,我就感觉中国玩家是最功利的一批玩家,游戏中横行从外服抄来的功利卡组,环境极为僵化,经常一段时间后就那么几套牌。看仔细,我不是说外服玩家不功利,而是中国玩家表现得格外功利。但是功利的另一面就是创造力底下,不动脑的玩家更多,因为如果对环境有足够判断力的玩家足够多,一定组出一些专门针对环境的卡组,环境就会动态平衡,就好比剪刀多了,自然石头也会多起来,石头多了,布又多了,游戏的环境会一直变。很可惜,中国这样的玩家不够多。于是天梯经常就是一群人拿着抄来的卡组,在一个僵化的环境里机械地打。甚至一些卡牌游戏的主播都是去外服直播,因为外服卡组更丰富多彩,直播效果好。

比如说前段时间《影之诗》国服和外服都有线上比赛,我还打了个冠军。所谓冠军,其实就是最后一轮全胜罢了,所以“冠军”特别多,这个冠军倒也不是很稀罕。结果国服的夺冠卡组连每个职业一套都凑不齐,而外服就连最弱势的职业都有两三套夺冠卡组。国服环境之僵化,构筑能力之差可见一斑。

不仅仅是卡牌游戏,只要是可以获取资源的游戏,大多数玩家都抛弃了游戏的其他要素——剧情、画面、世界观、细节、角色扮演等等,关心的就是怎么效率最高的升到最高等级,获得最大伤害,得到最多的资源等等……明明是玩游戏,硬是玩成了上班。

功利还有一个侧面,就是对规则的漠视,本来FPS竞技类游戏算是非常好玩的一个类型了,但是很多FPS多人竞技游戏都被外挂摧毁了,谁是外挂最大的消费群体?中国玩家。中国玩家开挂之嚣张,已经臭名传遍全世界了。《战地》也好,《GTA5》也好,《CS:GO》也好,《APEX》也好,更别说《绝地求生》,了解这些游戏的,对开挂情况,外挂的消费人群,你收到的外挂广告都是什么语种应该心里都有数。

中国玩家在APEX开挂过于猖獗引众怒。

可是中国的电竞就和中国玩家的花销一样,表现和人数毫不相称。2018年中国电竞算是丰收了,《英雄联盟》终于拿到了最高荣誉,《守望先锋》世界杯也拿到了亚军,《炉石传说》取得了世界冠军,《DOTA2》也拿了亚军……但是如果你知道这些游戏在中国有多少玩家,甚至有些游戏中国玩家人数占到全球一半以上,再了解这些项目过往的成绩,就感觉这些电竞项目中国玩家赢得的荣誉还是太少了。更何况还有很多领域有大量中国玩家的游戏在电竞上连成绩都没有。

另外还有合作精神的缺失,《守望先锋》这款游戏曾经在中国爆火,但是热度骤降,很多人都说“《守望先锋》凉了”,但是其实外国外这款游戏热度依然不低。在中国这款游戏的衰落的原因很多,有一点就是因为《守望先锋》是一款特别强调团队合作的游戏,可是中国玩家这方面显然是欠缺的。同理还有《CS:GO》,中国高玩似乎不少,但是一涉及到比赛需要一个团队相互配合,一到了电竞领域成绩就非常差劲了。

关于这个,其实是个大话题,原因不可能只有一点,但是在众多原因中,起码会有一点:就是很多中国的玩家并没有从游戏上获得游戏的乐趣,他们在游戏中重复着他们在生活中的困境。他们没有时间去琢磨游戏,思考自己怎么精进技术,也没有从游戏的设计、细节、世界观等方面获得游戏的乐趣,他们在游戏中最多的还是一种无法满足的饥饿感,他们要用尽量功力的方式,尽量填满玩游戏的时间,尽量获得游戏中最多的资源,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就成了王小波笔下的那种劳动,游戏有没有意思我不知道,反正我要用我把我玩游戏的时间填满,尽可能获得更多的资源,但是获得资源的尽头是什么,我不知道,因为低效的“劳动”,窘迫的游戏开销也没有让我获得所有资源的机会,这样一来,这个游戏我正好可以一直玩下去。

真是西西福斯呀。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逆水寒》要做成这个样子,还有《逆水寒》为什么还没凉,甚至活得挺好。很讽刺的是,因为“PDD分解千万装备”这个新闻,《逆水寒》热度还回暖了。那就是因为只有这样的游戏,才能保证“公平“,才能让玩家获得乐趣。

既然中国的玩家并不关心什么世界观,剧情,细节,角色扮演,只要强度,只要资源,那么我的游戏就给你几乎没有上限的资源给你打,给你好几个小时的日常任务给你打,让你的装备和等级永远跟不上版本,让你每次升级都需要大量的材料,让你永远没法“毕业”。既然你有一万种方法作弊,钻空子,那么我就用一万零一种方式保证公平——就是用现实中金钱、就是用现实中你的消费水平来决定你在游戏中的强度。你不能像PDD,旭旭宝宝那样拿出上千万打造装备,那你可以用大量时间维持你在游戏中的进度,但是你永远不可能达到他们帐号的强度,这就是“公平”。

没来由的,我就想起这么两件事。第一件是前段时间我才真切地知道,在中国游戏圈,很多做游戏的人都是不玩自己做的游戏的,以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个传说。第二件是在《全面战争:三国》发售,全民“匡复汉室”的时候,中国游戏审批则严抓“三国题材”,审查问题暂且不谈,中国现在的三国游戏为什么成为雷区呢,反正我看到不只一个三国题材游戏的宣传图是一个脑满肠肥的胖子抱着一个衣不掩体的女性,看来宁可被点天灯,被带孝子捅死,也要当一天太师,睡一天貂蝉。还有不少三国游戏明显就是抄袭日本光荣公司“三国志”和“三国无双”的的素材。这就是中国自己的三国题材“游戏”的现状。《全面战争:三国》的音乐非常惊艳,而且几乎就是国人自己打造的,他们没机会给中国的三国题材游戏配上这样的音乐,一个英国公司却给了他们歌唱《观沧海》、《蒿里行》的机会。

弹幕就能看出《全战:三国》音乐的感染力。

斯宾诺莎有句话,叫“老虎要像老虎,石头要像石头”,这句话如果从哲学的角度阐释自然能写出一篇洋洋洒洒的哲学论文,但是我感觉作为一个理性的代表人物,斯宾诺莎这句话也能看出一种对更理性、更理想的世界的期待。在我们身边,很多事物就不该是这样,包括《逆水寒》,包括很多中国玩家。

《逆水寒》并不是那些抄袭换皮粗制滥造的游戏,甚至可以看出很多用心的地方,制作方用了大量的金钱,人力和时间来打造这款游戏,一些设计也能看到这款游戏当时的野心。但是却要以这种很不体面,利用人性弱点的方式活着,真的是一种遗憾。

《逆水寒》也好,中国玩家也好,他们是如此焦虑,恨不得出生成长工作退休和死亡在一天结束,KPI像是追杀着他们的恶魔,一群不爱玩游戏的人玩着不好玩的游戏,奔向一个看不见未来的终点。

PS:现在网上,你如果描述一个群体,必定有人说“不要代表我”。一开始我还感觉这句话无法反驳,但是现在一想,“你”也无法代表那些被概括的群体。就像有一张图,是某个族群多少个代表的脸重叠在一起,可能这张脸和这个族群或者这些代表的脸都有轻微不同,但是这张脸就是代表这个族群的这张脸。就说我本人,玩游戏肯花钱,不喜欢玩功利卡组和功利阵容,有游戏主机,代表现在游戏最高水平的一些大作我也有收藏和尝试。我是什么样的玩家,和“中国玩家”是速写是什么样,这是两回事。同理,中国没有良心的游戏么?国外就没有恶臭庸俗的课金游戏么?当然都有的。但是大环境什么样,我想了解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阅读本文的人,你作为一个个体,你很可能并不是“中国玩家”。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