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2016照片的故事

哈哈哈,又是年度总结。

已经写过两年了,今年也不例外,明年后年还会继续。

过去两天的摄影圈用一句诗来描述就是:千山鸟飞绝,都在写总结。

是啊,我跟你们都一样,有很多的收获和成长。可是,我收获的这些照片背后有那么多故事,又有几个人知道呢?过去一年的照片你们看过了,照片的故事也应该讲给你们听。或温情,或铭心,或者是无聊,无所谓,不听故事咱们可以改天聊天喝酒,不喝酒咱们也还是好朋友。


这组照片是在10月底拍的,当时举行的是第二届宁波国际马拉松,央视全程转播。我有幸跟随王老师项目小组去梅山采文拍摄。为了赶上马拉松的热身准备,我们凌晨四点从学校出发。出发前一天晚上我还兼职加班到十二点,我的天,简直累趴。抵达比赛现场后,我先是懵了一会儿,以前从未拍过如此大规模的体育赛事,该从何下手??(黑人问号脸)上帝告诉我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拍、抓拍。于是我在五个小时内拍了近千张照片,两张储存卡全拍满,到最后不得不删掉一些照片才能拍上颁奖典礼。一个字表达内心:爽。拍得爽!累得爽!还近距离看到郎平,能不爽?后来,有同学问我全程拍下来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说是毅力,无论是运动员、工作人员,还是摄影师,都是四五点从床上爬起来,从早上6点坚持到中午12点,没有极大的意志力哪能把这场盛会完美呈现!拍完之后的结局你绝对能猜到:沾枕就着。再后来,照片通讯稿被“甬派”客户端采用,获首届“印象梅山”摄影大赛二等奖。

(这张照片找不到了,只能用朋友圈的照片代替。此行没有拍到老李打铁的画面,有点遗憾)

我家乡一个叫谭公村的地方,在一间低矮破旧的瓦房中,有一位已是知天命的大叔,我们称他为铁人老李。老李是浙江永康人,为了“学门手艺好娶老婆”,他18岁开始跟着师傅学打铁。20来岁,为了“吃上饭”,他辗转来到了广东惠州,以打铁为生。老李其实叫范子根,刚来惠州时,他怕自己是异地而被欺负,改姓李,“老李”的称呼就这样叫开了。

身材看着结实的老李,因为劳累的打铁活,染上了一身病。四年前他突然中风,躺在床上三个月,慢慢恢复过来的他,由妻子扶着继续打铁,现在身体恢复了七八成,每天仍要吃不少药。他还有腰椎间盘突出等毛病,打铁过程中还被烫伤过。

打铁不仅是体力活,更是一门技术活。老李说,打铁有不少讲究,比如铁片烧多久,捶打的力度多大等,这些都会影响铁片的质量。老李的打铁技术可谓“炉火纯青”。村民老王使用老李打制的柴刀已有十多年,依旧锋利。 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仍有不少人来找老李打制柴刀、锄头、铁耙等,靠的是过硬的技术。

老李说:“我要干到我干不动的那天。”老李很想收学徒,想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可是...可是...会有哪个年轻人能坚持下来呢?但愿有一天,老李打不动了,我们远远就能听到“当、当、当……”的打铁声。

5月份,在一次扫街拍照中我扫到了钟公庙菜场,当时五点多,我发现远处有两位阿姨准备帮小孩子洗头。玩摄影是需要有预感的,我预感到这可能是一个大人欢乐或小孩哭闹的画面,于是带着笑容加快脚步凑了上去。这时,阿姨对孙子说:“看,叔叔在拍照。”(大概是这个意思,宁波话听不懂啊哭)阿姨想转移孙子的注意力,避免给他洗头的时候哭起来。但是,孙子很快哭闹不得,两位阿姨也哭笑不得。于是有了这张欢快的照片。


今年的拍摄跟拆迁莫名有缘分,算上《心在•家在》纪录片,共拍了四组,它们是徐戎新村、仇毕村、韩岭村和钟公庙拆迁地块,当然大多数拍得很浅显。不得不说,我不是记者或什么部门的,这种拆迁消息难以得知,所以拆迁的前期准备没法记录,客观的评价自己所拍的拆迁作品,不是好的作品,算表面的记录罢了。

12年12月份,宁波市江东区徐戎三村2幢楼房整体坍塌,造成1死1伤的新闻瞬间铺天盖地。事件发生后,市政府立即组织全市危旧房安全大检查,全面摸排老房子。很快,徐戎一二三村的旧房改造方案就公布了。前段时间去拍照时听拆迁工人说,徐戎新村已经拆了一年多,拆了有一半,全部居民已迁出,只剩勤劳的拆迁工人们。

倒数第二张照片的男孩,跟随父亲在这拾废铁。奇怪的是,我们走到哪他就跟到哪,而且一句话也不说,也许他只是对相机充满好奇而已,再或许,他根本就没有固定的家。希望我的猜测根本就不对。


16年6月份,我独自一人外出寻找纪录片课的拍摄题材,那时我们的拍摄主题是“家园”,家园很大,家园恰恰也很小,让我遇到张阿姨王叔叔一家,为了拍摄,那一天我们成为“家人”,彼此关心。

张阿姨和王叔叔是河南人,十年前为了生活,来到宁波打工求生。由于租不起商品房,他们只能在钟公庙附近的拆迁地块租简陋的窝棚。三百块钱一个月房租,也许是全宁波最便宜的了。为了维持生活,张阿姨每天凌晨5点起床去数十公里远的批发市场进菜,然后拿回钟公庙菜场附件的临时摊点卖。早起卖菜已经够辛苦的了,张阿姨还得每天跟城管“玩捉迷藏”,一个月也就只能赚一两千块钱。王叔叔是附近高级住宅区的建筑工人,为他人盖富丽堂皇的家的他,却与张阿姨一起住在简陋的窝棚。虽然他们生活简简单单,但是依然每天幸福开心。因为他们精神富有啊!他们还有孙子孙女的陪伴。

那天,我帮张阿姨家拍了全家福,也许是他们第一次拍全家福。隔天,我们把照片冲洗出来递到张阿姨手上时,阿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想,这就是我拍照最大的成功。


这几张照片是2月份凌晨4点,在家乡的一个综合市场拍的。照片中的人是海鲜卸货人,也有的是老板。每到万籁俱寂的深夜,当所有人都深睡时,他们却在为生计忙碌。从摸黑卸货,到海鲜分类摆摊,再到与客人讨价还价,从黑夜到白天,没有不是体力活。

他们的生活,就是照片看到的这样。

好了,故事就分享到这里,分享太多你们也看不完。可能有点无聊,如浪费你们的时间请接受我的歉意。2016,也拍了人像和静物,可是我觉得,纪实更精彩啊!

等等。分享几张手机作品。有些没分享过的。哈哈!

《虚实叶子》

《躲》

《梦里的落叶》
《两楼三字》
《夕阳无限好》
《寻找平衡》
《饭后》
《拍照》
《想不出标题》
《八字桥上的风景》
《墙绘》

好了,分享完了,2017继续加油!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