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The camping diary
与我常在 2019-04-08

原本这应该是一次John的Father & son time's camping,但我抱着“在踏青的季节里去一次两年了都没有登过后山的心”加入了这趟露营。尤为幸运的是,第一次登山的经历是与两位对这座山都了解颇深、感情颇厚的人同行,走了不一样的路线,看见了独特的风景。

登山的过程中John带着Elike,师姐带着我。看着Elike常常自己跟在大人后面,而不是大人跟在他后面随时随地候着他护他无事,就觉得这个小孩儿挺厉害的。到达露营地时,Elike脱鞋后穿不进去鞋子希望我能帮忙,我蹲着旁边正试图帮助他时,John过来看见了跟我说不用帮他,“He is a big boy。”我顿时就想起了中美教育方式的巨大差异性,便识相地不去插手。但这一次也确实领会到了西方家庭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教育问题上真的不能盲目代入自己的文化理解。

  • 池网、樊笼与飞鸟



在露营地驻扎起帐篷后,大家都稍作了歇息。John叮嘱Elike乖乖呆在这里等待之后,便带着我和师姐两个人去explore several trails。沿路John走在前面为我们探路、开路,他的经验老练和野外知识的丰富让我不禁开玩笑问起他,“Are you majored in geography?”他大笑着说,只是因为我有很多次户外旅行经验,也组织带领过很多户外活动。后来我才知道,他打小就很喜欢户外运动和野外旅行,走过了世界的很多地方。而他这种“不走寻常路”的个性,让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荒野求生》节目里的贝爷,更觉他们有几分神似,不管是风采还是精神。



“走向山林”原本是STU由John任课的一门公益课,后因故取消。John却成为了一直致力于探索、保护STU身后这座山的先行者。当我们走到山峰的岩石上得以眺望这座城市时,他有着颇多自己的感慨:“自然本该就是自然,而你看看现在,城市,城市,到处都是城市。几乎快没有自然的容身之地了,这些山会越来越少,而人类怎么办呢?这么好的自然,我们却要看着它一点点消失下去。”

这座山的命运里伴随这开垦、砍伐、施工而来的,还有“颇具特色”的一座座坟墓。山上的坟墓越来越多,开越多的坟,就会砍伐越多的树,破坏更多的山林,渐渐地这座山的壮观美丽都将不再。

“怎么能这样?怎么能这样对待我们的自然?”

言语之间,是John的痛心,是他对无动于衷之人的不解,是他想要做出一些改变的决心。

最重要的,是他对自然的炙爱。



同行的师姐以学校的后山为主题背景拍摄了自己毕业的纪录片,一边登山一边看着沿路经过的一处处坟墓,看着树木为“风水宝地”让位而遭受的道道伤痕。她问我,“你能理解吗?”

或许就是因为人们太容易理解了。反观之,则是自然在人们心里的位置、分量轻飘飘然,重要性被轻视的现状。

听说,John想要制作出一张这座山的地图。我困惑,“山上的路线有多复杂,需要付出多少体力和精力?”师姐则认为,如果有一张徒步路线的地图让人们知道哪里的景色是最好最棒的,或许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来到这里欣赏。

他有着很丰富的生命体验,因此他也格外懂得自然的宝贵和痛处。

曾见过那么多震撼心灵风景的人,又怎么舍得不去保护它,甚至为它竭尽全力呢?

“I am trying.”

“虽然不知道最后结果是什么,虽然不知道能改变到多大的地步,但至少无愧于心,我一直在为它努力,尽我所能。”



当我坐在大石头上,架着脚架延时摄影拍摄日落的时候,看着千变万化的云,感受着迎面吹拂而来的风和新鲜的空气,忽然就明白了我以前对山顶的一种误解。

以前的我在宿舍里闷着不开心的时候,总想着能站到一个高高的山上去,对着天空,对着云那边的山高声呼喊,把不开心的事情都喊出来,借由这种途径丢抛压力。

但当我真的来到了山上之后却发现,呼喊在此时此地,是不需要的,甚至是多余的。若已身临,早该忘忧。只是这样坐着,就轻松孑然,如释重负了。

坐在岩石上,看着远山、飞鸟、林木,似乎就读懂了古人提笔“山水诗”时的心境。游历于山水之间,与自然相亲相近,怎能不发出如此感慨?怎能不感悟到生命短暂、世事无常,万物可贵?若能真以天为被,以地为衣,那也是造物主所赋予的灵性,也是生命体的造化吧。

  • 红头蜈蚣



晚上八点多的时候,John穿着拖鞋在露营的平地行走时被一只蜈蚣蜇伤。蜈蚣比手巴掌还长,有两节手指这么宽。师姐和我两个人都处于很慌张,很崩溃的状态。毕竟是第一次在户外遇到这种意外状况。我们试图帮John搜索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可看着搜出来的说法不一的信息,更是让人心惊胆颤。“你们需要告诉我,我会死吗?现在我应该怎么处理我的情况?被咬伤后毒性致命吗?”面对着John的发问,我们愈加担忧害怕。而这个时候,Elike也一下子情绪爆发双手掩面,嚎啕大哭起来:“I don't want you die!”

John把Elike揽入自己怀里一直安慰他,告诉他:“我哪儿也不会去,我不是还好好在这儿吗,你是个男子汉,你要坚强。”在安慰之下,Elike也舒缓了自己的情绪。可我们搜着信息看得更是揪心,害怕四个人在山上真的出什么事。情急之下打电话给了我们尽可能想到的人,这才意识到户外知识用时方恨少。无疑,大家给的建议都是立马下山去看医生。而在这期间John已经说了两次,“我十分地确定市里最好的医院和第二的医院都不会医治被动物咬伤的病。他们根本就没有相应的药。”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这只蜈蚣是有毒性的,那么被咬伤后也就九死一生,毫无希望可言了。

所幸的是,后来观察到了十一点多的时候John确实并无大碍。下山回来后他自己也在“中国南方最危险的动物”的网页报道里看到了这只红头蜈蚣。据新闻,大人被咬后毒性会慢慢消失,可是如果是小孩就会有生命危险。后来John跟我们说,多庆幸它咬的人是我而不是Elike!

  • respect it or not



忘掉突如其来发生的不愉快,回到那个夜晚,我们点着了篝火,添着柴火,在篝火旁三人夜谈。

这样的夜晚很容易就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

“What's the thing you most treasure,most value about?”

“我想我现在还处于一个想要探索自我价值,发掘自我意识的时候。所以我还没有决定,自己的方向在哪里。”

“对,没错。就是现在这个时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

我问了他几个问题,每一个他都会先说,“你提了一个好问题。”

还记得第一个问题回答的关键词是,“Fake,Bad guy”

“The future for the foreign teacher is notso bright.

Could it just keep a place, just one place special in this country?”

“我来到这里,远离我的家乡。我想是因为我很爱这里的学生”

我们为什么成了不怀好意,成了被设防的人?

我想起了深圳最早的女子学堂——虔贞女校,想起了当年来到村子的传教士。他们自学本地的方言,将客家话读本翻译成了白话文本,甚至编撰了客家话的字典。他们创建女校,使得这里的女性第一次拥有了受教育的机会,而不再只是安分守家、勤劳干活的劳动力。他们为这一穷乡僻壤的小渔乡带来了新鲜的土壤,种植浇灌出教育的力量。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待在这儿直至死亡都没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他们对待中国的感情,真的又亚于我们国人吗?“百年相望——百年相忘”题旨应如是。

你有打算过你的未来吗,你的妻子怎么看呢?

“她以为她想去美国。我开玩笑跟她说,那我们的儿子就可以在学校里拥有一只短手枪了。于是她就生气了。

其实到哪都会有不一样的问题的,没有地方是完美的,不管选择居住在哪一个国家,都一样会有各种不如意。”

  • 无法面对真相的原因是什么?



“I was very curious about, if you feel uncomfortable you could not answer”——

“你觉得你们有民主吗?”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环境,不知道真实,甚至不去追求更为真实的事实,因为从小就被书本、就被宣传教育框在了同一种东西里。”

“你无法怪罪他们,但你真的会觉得他们很可怜,很可悲。生活在受蒙蔽的假象里,甚至是谎言里。他们没有这个’意识’”。

政治离中国的学生真的太遥远了,我们闭口不谈政治,我们也不喜欢谈论政治。对于我们来说,政治来源于从小就为我们“包装打造”好的政治课本和宣传环境。

“政治离我们很近,对我们来说就在我们身边,并且我们也喜欢聊政治。因为是你去谈论了就能得到改变的事,你自己就是受益者。”

倘若谈论政治真的能使自己身边的事发生改变,人民也真的会更加无所顾忌,积极谋求改变的吧。但在这儿,并不存在一个宽容的畅所欲言的制度环境。

在这个可笑的、讽刺的现象之下,有着更多可笑的、讽刺的答案。

知道得越多,就会意识到自己知道得越少。

“我不明白,我不理解,我一直以来都在问很多学生,你们觉得,为什么就是不能给人们知道?为什么就是要藏着掖着不可以被知道?事实就是不能被了解的吗?”

从前市里的好江区有着全国唯一一个WENGE纪念地,一个类似于广场而不是博物馆的地方。这座城市在国际上为人所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这样一个与全国的风向、声明不一样的地方。当他的学生去采访当年那位老市长的时候,John请学生告诉那位已经退休的市长,他是自己的hero,他讲了真话。现在再去看,墙上已被刷上了大红漆,渲染着五彩的“中国梦”。

他告诉我说,《The ivory game》里的调查记者——黄鸿翔也是他的hero。而我不知道的是,这样厉害的人物居然是一位当地人。

其实,在经历了这样的24小时之后,John让我对他有了更多敬佩、欣赏,他也是我趋向于崇拜的hero。

  • 人生像爬山吗



回顾这一次露营,最大的感慨或许就是“人生真的很像爬山”。

以前我们写作文的时候总会用到很多比喻说,人生就像走一趟山路。而这一次,是真的切切实实体会感悟到,两者间的契合性。

当我们正在经过险峻的路段时,就会全神贯注于脚下的路,害怕跌倒、害怕磕碰、害怕摔伤。路上都是碎石子、坚硬的石块或者十分湿滑、泥泞时,我们完全无心注意脚下之外的地方,忽略了道路两旁还有风景。我们只顾埋头走路,却没有意识到即使是险象环生的路旁也有景致。或许只有在走过了最畏惧之处后,才能回望那时两旁风景的魅力。

上坡和下坡同样令人畏惧,坡度越大,难度挑战也越大。有时候看起来陡峭的地方,不一定真的会发生危险或者会摔倒。只有跨过去之后才发现,原来它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危险和可怕,原来你并没有那么容易倒下,原来真的可以平安无事。

就像师姐爬山时对我说的,“摔一下就摔一下呗,关键你不要怕摔。”

而在平坦的路上,我们最容易放松身心欣赏沿途的风景。

可是人生从来都不是一马平川,人生就是这样,没有绝对的平坦或顺遂的。平缓、上坡、下坡相交杂,起起落落在路途中交替出现,沿路不可能再看见重复的风景。反复曲折的路途,一路前行一路变换的景色,不正是人生的轨迹吗?

没有勇气、没有毅力、没有耐力,怎么可能看得到山上更高处的风景。

不继续往前走,不管是前人踏过足迹的地方,还是他人没有涉足过的地方,不去闯一闯,看一看,又怎么可能开辟新的视野,发现不一样的风景呢?

就像《游褒禅山记》里所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登山的你也必须是一个有实干精神的人,不行动,怎么会看到起色和转机,怎么能苦等得来世界的变化?爬得再脏或累,都是身外之物,心有所向,便会心外无物。

登一座山,就像观望一张你的人生微型缩略图。

一路上若能偶遇到良师益友,那就应当知足,应当感激。

感激那刹那的心灵交集,那由衷的共鸣,那温热的陪伴。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