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影视人楠雪
前不久在麦家的新书发布会上,董卿读起了一封信:《致父亲》一向知性优雅的董卿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父亲,你一辈子给了我很多,
我想最后再要一点,
要你一个清醒的笑容,
一个确凿的认可,
一生安慰,一生原谅,
一个父子情深的拥抱。
可你没有,父亲,你就那么走了。”
4月21日《人生海海的》新书发布会上,麦家和董卿又聊起这段往事,再次让无数人动容。一位是著名的作家,一位是国民主持人。在别人看来,他们是那样的光彩夺目,那么也一定是父母眼中的骄傲。但是聊起自己的父亲,他们又表现的和大部分人一样,带些自卑,带些怨恨,又带着愧疚。
这也是我国很多父母的“通病”:他们对孩子的爱,却常常让孩子收到伤害。麦家父亲就是如此。
他是普通农民,养活一家老小,生活压力也是非常大,脾气也非常的暴躁,年少的麦家又是非常的叛逆,经常跟别人打架,为此从来没少挨父亲的打。因为父亲的毒打,父子之间产生隔阂。麦家发誓不再喊他爹,连续17年不跟他说话。
这样的故事,让董卿也深有感触。她回忆起父亲对自己的严苛,还是会忍不住地激动:
你不要照镜子,不要买新衣服,不能有任何的文体活动。每个寒暑假做兼职,干宾馆的清洁工,一天一块钱,30天30块钱。很难想象吧一个知识分子对自己的独生女儿居然也是这样的苛刻。
而现在的麦家和董卿早已经和父亲达成和解,长大过,当他们经历过风雨,感受过人情冷暖,也终于明白了父亲笨拙的爱。
一位朋友曾说起自己和父亲的故事:
他年轻时跟父亲关系不太好,毕业后就一直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
有一次父亲去看他,他去火车站接人时,才发现父亲的头发已经斑白,他佝偻着腰,背着几大袋土特产,在人群里手足无措地寻找着儿子……
那一刻,他才意识到父亲已经这么老了;那一刻,他突然觉得自己就是个混蛋。
我们选择与父母和解,其实也是在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当你明白了他们的苦和累,懂得了他们笨拙的爱,才是真的长大了。
看过一组刷爆朋友圈的照片。
西安火车站,一位摄影师拍到了这位农民工,顶风冒雪等生意。
他脸色蜡黄直流鼻涕,不断咳嗽打哆嗦,手上拿着面包大口吃着,吃着吃着他突然低下头哭泣起来。
这是谁的老公?谁的爸爸?又是谁的儿子?
为什么刚刚过完年,他就匆忙离开老家,到城里来讨生活,来找一份脏且累的工作?没有人知道。
但我知道的是,他这么拼命打拼,是为了让子女和家人,过得更好一些。他们才不会在乎,旁人的眼光,他们最在乎的,是能不能迅速找到工作。因为晚一天干活,就意味着要晚一些给家里汇款。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岁月静好,就有多少冷暖自知。每个苦苦坚持的人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你过得无忧无虑,不过是父母帮你们扛着。
终究有一天,你会发现:
哪有什么诗歌和远方,我们所有的良辰与吉时,不过都是踩在父母的肩膀上。
虽然他们是普通人,轻易会消失在人群中,但当索取的时候,他们只怕给予的不够。就算他再弱小,就算他平时再不起眼。为了孩子,他们也会以一个父亲,或母亲的名义,与生活针锋相对。孩子就是他们的血,是他们的肉,是融到他们骨头里的牵挂。孩子是他们的第二次投胎。这是一场盛大且深情的遇见。而最好的关系,就是我懂得你的不容易,原谅你的不完美并心存感激。
愿你懂得父母身后苦,愿你懂得父母世道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