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朋友自武夷山来,
贻我少许大红袍,
叶朱肥硕,
饮之则如入深山野林,
茶香郁郁芬芳。
清茶尤其优雅,
然浓酽者风雅更甚。
细炭初沸,
连壶带碗泼浇,
斟而细呷之,
较嚼梅花更为清绝。
“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和其他茶类不同,武夷岩茶往往不求“新”。由于武夷岩茶繁复独特的制作工艺,它讲究“隔年陈”。之所以不求“新”,在于武夷岩茶相对于其他茶种更为长久的制作过程。
武夷岩茶从青叶采摘、萎凋、做青、炒青与揉捻直到毛茶(初制茶)完成继而挑拣茶梗剔除梗、黄片(粗老叶片),再经巡茶者拣出不够好的茶条,其制作过程只能算完成一半工序。毛茶通常还须一两个月的精制过程,同时还要看茶农们是否有足够人手;而后是极为重要的炭焙工艺,这一过程一般要进行多次。
炭焙过程在驱除茶内寒气的同时还可挖掘茶内更深层次的物质(摇青发酵无法转化的高沸点物质)让茶的味道更饱满丰富,传统炭焙的茶当年不能立即饮用,会容易上火,而且此时的茶处于躁动期,内在的物质处于分离状态,茶汤喝在嘴里也是分散的,没有整体感。
总归:焙好的茶封箱储存,第二年再开箱饮用。到时候,茶内的火气已经退掉,喝起来茶味醇正,丰富饱满,韵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