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酿酒的历史十分悠久,嗜酒是傣族的一种古老风俗,酒己成为宴客必备之物。
堆花酒
傣族男子皆善酿酒,全用谷米酿制,一般度数不高,味香甜。也有度数较高的,如西双版纳迦旋寨出产的一种糯米酒,含酒精成份在60度以上,酒味香醇,倾入杯中,能起泡沫,久久不散,称为堆花酒,远近驰名,被誉为“十二版纳”之佳酿。
竹筒酒
版纳竹筒酒以云南西双版纳特产紫米、糯玉米为主要原料,经土坛发酵、小锅蒸馏的民间传统工艺、用山泉水精酿而成。竹筒酒采用版纳原始森林中金竹作容器,金竹具有清热解毒、润肺益气、化痰凉血、止痛活血、治烦热呕吐等药用价值,长期饮用能强身健体。版纳竹筒酒是集七种云南之傣族、白族、彝族、苗族、布依族、景颇族古老竹筒酿酒工艺之精华,存放时间越长,酒度和净含量略有降低,但酒质愈佳,回味悠长,为天然的绿色饮品。
小锅烧酒
傣族自家酿酒已是多年的传统习惯,小锅烧酒更是独具特色。酿造原料以玉米、稻谷、苦荞为佳,稗、栗、薯等亦可。酿造程序上的独到之处为:选料、泡水、蒸晾、拌酒曲、存篾囤发酵、焖酒、凝结成酒滴、蒸烤一定的时间后,第一次取酒品尝,称为“头道酒”,一般度数较高;倒出酒后,架上冷水锅继续焖酒,再焖出的酒度数逐渐降低,称“二道就酒”。小锅烧酒清澈晶莹,醇厚甘甜,是傣族日常生活、节庆招待八方来宾的必备饮品。
击鼓饮酒
傣族击鼓而饮的习俗起源较早。隋唐之际,滇西少数民族社会普遍流行击鼓饮酒,这与铜鼓、木鼓在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有密切的联系。现在,傣族隆重的庆典和宗教祭祖活动中仍有击鼓的行为,其主要目的是“招同类”烘托氛围,与从前击鼓而饮、饮则击鼓不是同一意义上的活动。
咂酒
咂酒是傣族一种起源于明代的古老而流行的风俗。逢年过节,傣族人民在一起饮酒取乐,他们将一大陶罐酒置于空地中心,然后一部分男女团团围住,用根约一米五长的细竹管伸人罐内吸饮;另一部分人则在一头欢歌起舞,为之助兴。两部分人边舞边饮,相互交替,反复循环,十分热闹。傣族人民认为这样饮酒象征着全寨的团结和睦。
傣族烤酒
要酿好醇香之酒,酒曲的配方和工艺最为关键,酒曲决定着所酿酒品的类型和品质。云南傣酒能够一直传承延续下来,秘密也就是传统的酒曲制作配方和古老的酿酒工艺。然而,传统的傣酒酒曲制作却是耗时、耗工、耗力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各种酒曲和成品酒琳琅满目,充斥着消费品市场,因此对于传统傣酒酒曲制作和古法酿酒来说,传承和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傣族地区有着明秀绮丽的边地风光,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酒是维系傣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酒礼酒俗不仅反映在生产生活方式上,还蕴藏了诸多的民族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