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中医如何调理特发性震颤
明丢丢。 2019-06-12

中医如何调理特发性震颤:

中医是怎么调理特发性震颤的

特发性震颤是一类慢性的神经性疾病,以手抖,头抖等症状最常见。病情发展过程呈进行性加重,一般术后不良。由于发病率相对较低,加之疾病的异质性、遗传类型多样性,从而增加了明确这些遗传学和环境危险因素的难度,由于本病病因不明,所以目前尚无特殊的预防措施, 因此本病被称为神经科的“不死之症”。

可见中老年出现头及四肢颤动,筋脉拘紧;腰膝酸软,或肢体麻木,动作迟缓,常伴有头晕目眩、耳鸣、失眠多梦、健忘,或兼有精神呆滞。舌瘦、舌质红、苔少,脉沉细弦。治宜滋补肝肾、熄风定振。

特发性震颤在中医上是因五脏亏虚,尤以肝肾亏损为甚,肝风内动所引起,治疗上应该滋肾水养肝木,使亏损在最大程度上得以纠正,震颤也自然会得以缓解。中国传统中医采用“祛风除震疗法”通过补益肝肾,滋阴熄风,保护神经细胞,减少破坏,恢复其功能, 调理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的病因:

特发性震颤原因1:家族遗传性是主要的特发性震颤的病因。医学家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特发性震颤病似乎有家族聚集的倾向,有特发性震颤病患者的家族其亲属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一些。

特发性震颤原因2:年龄老化也是特发性震颤的病因,特发性震颤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与发病年龄有关。仅少数老年人患此病,说明生理年龄不足以致病,年龄老化只是本病发病的促发因素之一。

特发性震颤原因3:环境因素也是引起特发性震颤的病因之一。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特发性震颤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所以人们怀疑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质,损伤了大脑的神经元。

治疗理念

1.镇静通络,抚肝助眠,顺经理气,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病变神经细胞,避免其继续破坏

2.滋补肝肾,补益气血,止颤祛风,改善震颤患者自身体质,使震颤情况得以减轻

3.养神修经,调和阴阳,打通经络,养血补气使损伤的经络得以修复,从而治疗震颤。

中医“舒肝止颤方剂”的治疗法:

舒肝止颤方剂在调理震颤类疾病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病症阶段分部进行调理。

舒肝止颤方剂的使用中,药物的调整遵循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镇肝息风,平复异动的肝阳,缓解主诉症状。为患者战胜疾病树立信心。

第二阶段补肾养精 养血滋阴 ,消除症状形成的基础,治病求因。从本源入手,巩固疗效。

第三阶段调节脏腑、平衡阴阳,古语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对脏腑功能的健运,正气的培固,情志的调摄。达到抵御邪气,恢复健康、防治复发的目的。

中医在调理特发性震颤肝肾阴虚型的时候认为,既然是因为肝肾阴虚引起就应该从补益肝肾、滋阴息熄风方面入手。常用的中药药物有杜仲、赤芍、生地、熟地、何首乌、钩藤、玄参、丹参、生牡蛎、白蒺藜、羚羊角粉等,此外杞菊地黄丸和羚羊钩藤汤、三甲腹脉汤等中药方剂在治特发性震颤的时候也是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的。同时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每一种药剂的用量不同,治疗病情也不同。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