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软件开发和测试模型
落落 2019-06-29

瀑布开发模型: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模型,也是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模型,缺陷也是显而易见,遗漏的需求或者不断变更的需求会使的该模型无所适从。对于那些容易理解,需求稳定的项目,采用瀑布模型比较适合,在质量要求高于成本和进度的时候,该模型表现的尤其突出。测试是在编码结束后才介入,对软件开发流程前期质量没有保障。

计划阶段-----需求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阶段----维护阶段


设计阶段:概要设计HLD high level design 、详细设计LLD low level design

敏捷开发模型(近年来发展迅速):是一种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的一种软件开发能力。

个体与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用的软件   胜过   完备的文档

客户协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我们认可右边的价值,但是左边的更有价值

核心理念:以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快速达成目标,并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地响应外界的变化,做出迅速的调整。

价值观:以人为本,目标导向,客户为先,拥抱变化。

十二条规则:

  1. 我们最重要的目标,是通过持续不断的及早交付有价值的软件使客户满意

  2. 欣然面对需求变化,即使在开发后期也一样。为了客户的竞争优势,敏捷过程掌握变化。

  3. 经常的交付可工作的软件,相隔几个星期或一两个月,倾向于采取较短的周期。

  4. 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必须相互合作,项目中的每一天都不例外。

  5. 激发个体的斗志,以他们为核心搭建项目。提供所需的环境和支援,辅以信任,从而达成目标。

  6. 不论团队内外,传递信息效果最好和效率最高的方式是面对面的交谈。

  7. 可工作的软件是进度的首要度量标准。

  8. 敏捷过程倡导可持续开发。责任人、开发人员和用户要能够共同维护其步调稳定延续。

  9. 坚持不懈地追求技术卓越和良好设计,敏捷能力由此增强。

  10. 以简洁为本,它是极力减少不必要工作量的艺术。

  11. 最好的架构、需求和设计出自组织团队。

  12. 团队定期地反思如何能提高成效,并以此调整自身的举止表现。

螺旋开发模型: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结合起来,强调了其他模型所忽略的风险分析,特别适合大型复杂的系统。核心就在于您不需要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把所有事情都定义的清清楚楚。您轻松上阵,定义最重要的功能,实现它,然后听取客户的意见,之后在进入到下一阶段。

  1. 制定计划:确定软件目标,选定实施方案,弄清项目开发的限制条件。

  2. 风险分析:分析评估所选方案,考虑如何识别和消除风险。

  3. 实施工程:实施软件开发和验证。

  4. 客户评估:评价开发工作,提出修正建议,制定下一步计划。

迭代开发模型:每次只设计和实现这个产品的一部分,逐步完成的方法叫迭代开发。

########################################################

软件测试V模型:

V模型是最广为人知的模型,V模型的过程从左到右,描述了基本的开发、过程和测试行为。V模型的价值在于他非常明确地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除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局限性:把测试作为编码之后的最后一个活动,需求分析等前期产生的错误直到最后的验收测才能发现。

软件测试W模型(双V模型):


相对于V模型,W模型更科学。强调的是测试伴随着整个软件开发周期,而且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需求、功能和设计同样要测试。测试与开发同步进行的,从而有利于尽早的发现问题。

软件H模型:

软件测试是一个独立的流程,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的进行。

软件X模型:

X模型提出针对单独的程序片段进行相互分离的编码和测试,此后通过频繁的交接,通过集成最终合成为可执行的程序。可能对测试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软件测试生命周期: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开发--->测试执行--->测试评估

小黄鸭测试法:就是在程序的吊事、纠错或测试过程中,耐心的向小黄鸭(可以是人或任何东西)解释每一行程序的作用,一次来激发灵感。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