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路遥的那些穷日子
闲读与苦读 2019-11-19

      买衣服要看牌子,跟读书要看出版社一样。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个响当当的名号出版的书,遇到我喜欢的几乎都会照单全收,毫不迟疑买下了,这也是在这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时代中,唯一还值得信任的真诚。

       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宇航的《路遥的时间》,讲述了路遥在生命最后一段时间的故事。其中有描写路遥凭借《平凡的世界》获得全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之后,仍然未能“发家致富”,从中我们可以窥探那个时代,那种环境,那样社会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是如何适合时宜,做到儒家所说的“时”,也可以走近路遥的内心,感受他心中的坚毅。书中这样写道:

  

       路遥有心无心地把我挖苦了这么几句,我也不敢在他面前争辩什么,就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静静地看着他,有些尴尬。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又像想起了什么事,看着我说,

      我跟你商量一件事,你这次回陕北能不能选择效益好一点的企业,咱也想办法编一本能够赚钱的报告文学集,不能光看人家热火朝天地赚钱,到时我给写序,你看怎样?哈哈。

      我笑着说,当然好,赚钱的事谁不愿意,只要你能跟我一块儿搞这事,肯定一点问题也没有。

      路遥说,我也是人,又不是跟钱有仇。

      我说,如果是这样,咱一言为定,到时候你一定要写序,我去陕北组织一些效益比较好的企业,足足劲劲编一本报告文学集,如果你再能把这个报告文学的主编一当,事情就一满弄圆满了。

      路遥说,只要能够圆满,我当主编就当主编,有什么规定路遥就不能当这个主编了,别人能干的事情,我怎么就不能干。

      我说,那实在太好了。

      就这样,在我那一间非常简陋的房间里,我和路遥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那时候,也不是路遥破例要搞这样的事情,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好大一部分作家已经基本上“不务正业”了,人心都开始有些浮躁,能够真正平心静气地坐下来搞创作的没几个,因此在那个年代就不可能出现好的文学作品。

     可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这么重要的两个陕西文学物,读者群已经渐渐流失得差不多了,关键是看不到读者喜欢的文学作品,征订刊物的读者也就寥寥无几,甚至出现恶性循环的不良局面。那时候不仅仅是陕西,全国各地的纯文学刊物都是如此,没有充足办刊经费,编辑人员又人浮于事,导致刊物没有一定的发行量,办刊经费全部依靠财政拨款,只能苟延残喘地维持半死不活的现状,甚至到了办不下去或停刊的地步。既然纯文学刊物是这样一种状况,那么那些编辑和作家自然而然也就个个捉襟见肘了。

      没有办法就得想办法。这时候,一些自称有能耐的文人,钻头觅缝地想办法搞起了所谓的有偿报告文学。

      这事简直就像一股妖风一样,在文学圈子里刮得昏天黑地。也不管那些企业经营状况怎样,更不管人家企业想不想搞这样的事情,所谓的那些作家文人们,一个个不择手段,死皮赖脸,用花言巧语把那些意志不坚定的企业领导,哄得如云里雾里一般。因此好多文人就是通过这种办法,摇身一变成万元户了。

      路遥对我说,咱不能光坐着看人家赚钱,也要想一些赚钱的办法,要不恐怕就是这个城市里最贫穷的一个穷光蛋了。

      我说,别的事就不要你操心了,你给咱在这里坐镇指挥,其他一切由我去办。就凭你的名气和社会影响,我还不相信赚不到钱。而且在陕北你的名字还是很有号召力的。

       路遥听我在他跟前这样胡说八道,没有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显得有些沉默,他不知道前景是不是真的像我说的这样美好。

      说实话,路遥和大部分作家一样,在外边风光无限,其实手头没几个钱,基本上也是一个穷光蛋。因此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作家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改变都在不停地想办法,都在追赶超越,争取挣一些钱,让家里人过上一种亮亮堂堂的体面生活。

       我很能理解路遥当时的那种心情,他确实已经是捉襟见肘了。据他给我讲,他获得茅盾文学奖,中国作协和陕西省政府一共奖给他一万元,他一分也没敢花,把这些钱全存在女儿远远名下,手头再没几个钱了。

      没钱就得想办法去赚钱,他是一个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他有这样的责任。可是,没钱是没钱,别人怎么搞,那是别人的事,他有些清高,放不下架子,从来不搞那些所谓的报告文学,而我也只是把他在我房间里说的那些话当成是玩笑,觉得怎么可能呢。

       然而又过了两天,我在院子里见到路遥,他一本正经地问我,你还没去陕北?

      我说,过两天我就去。

      路遥说,有些事能抓紧还得抓紧,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个道理你应该懂。

      我笑着说,你真的愿意搞那样的报告文学?

      路遥说,我怎不愿意,不是已经跟你说好了。

      我说,我还以为你跟我开玩笑。

      路遥说,我没事干了,跟你开这些玩笑。如果你不想去搞这样的事情,别人也会去搞的,好多文化人把企业家当一块肥肉,都想美美吃一口,不吃白不吃,你自己掂量。如果想搞,可要抓紧时间,不要光说不行动。

      我说,我知道了,这也是对陕北的一种宣传嘛。

      有了路遥的参与,我很快离开西安去了陕北榆林。


      这只是通过一个侧面来描写那个时代包括路遥在内的作家的生活现状,放眼来看,如今的出版社、小说网站、阅读平台无不是更有甚者,大量充斥着心灵鸡汤、穿越修真爽文、霸道总裁乡村神医等等,也许这也是顺应了“时”,希望这只是暂时的。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