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僧道小品》(二五):无云和尚
闲读与苦读 2024-05-16

无云和尚、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康熙中年,他寄住于河间府资胜寺,整天默默地坐着,人家跟他说话,她也不搭理。一天,无云和尚突然登上禅床,用界尺啪的拍案一声,淡然坐化。

人们看他的桌案上留有一首偈语说:“削发辞家净六尘,自家且了自家身,仁民爱物无穷事,原有周公孔圣人。”佛家法理近于墨家学说,而这位无云和尚的行为却近于杨朱。

【原文】

无云和尚,不知何许人。康熙中,挂单河间资胜寺,终日默坐,与语亦不答。一日,忽登禅床,以界尺拍案一声,泊然化去。

视案上有偈曰:“削发辞家净六尘,自家且了自家身。仁民爱物无穷事,原有周公孔圣人。”佛法近墨,此僧乃近于杨。

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

挂单:佛教语,指僧人投寺院寄住。单,指僧堂里的名单,把衣钵挂在名单之下,故称挂单。

禅床:坐禅之床。

界尺:即戒尺,佛教戒师向僧徒说戒时的用具

化:坐化,逝世。

六尘:佛经称色、声、香、味、触、法六者为尘。六尘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相接,而产生种种嗜欲,导致种种烦恼,故又叫六贼。

杨:指杨朱。杨朱,战国时魏人,又称杨子。杨子学说与墨子“兼爱”学说相反,重在爱已,不以物累,不拔一毛以利天下。

【简评】

好一个自私的佛教徒,只求自身“坐化”,而把济世救民爱物的重任留给儒家学者。岂止又是无云和尚一人,整个佛教的出世之说,都是一种遁世的托词。

未完待续……

本系列是从浩繁的文献中精心选编出来的宗教小品故事。

本号是一个传播优秀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阅读是一件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