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宜信普惠: “ 宜起成长”助学行动深度探访
ResetSILLY 2020-12-15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这里有30个乡镇,254个村和5283个村(居)民小组,也是17个少数民族的故乡。这里是宜信普惠“宜起成长”助学行动所深度探访的最新一站。

今年9月,“宜起成长”项目正式升级成为北京宜信公益基金会下属“宜起成长”专项公益基金,专项公益基金成立后,将与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开展深度合作,陆续推出网络公益支教、网络公益捐助等全新项目,以更加专业化、体系化、多元化的方式,帮助更多贫困山区儿童成长。

2020年10月17日,来自宜信普惠四个大区不同岗位的10名同事代表组成探访小队,来到了这座县城。每年10月都是CSC-CLUB宜起成长助学行动的“探访月”,在此之前,探访小队也曾经到过青海、云南、宁夏等地探访。

自2018年6月以来,“宜起成长”助学行动通过经济资助、书信结对、深度探访等形式,为山区贫困儿童提供帮扶。在提供物质上的帮扶之外,也同样注重与孩子们在精神上的互动和交流。项目开展至今,已经有云南、青海两地12所学校,500名儿童受益。

在这所只有46个小朋友的学校,一共有5位老师。其中一位是代课的黄老师,66岁仍然坚持在一线教学岗位,从建校之初期已经坚守了整整20年。他用青丝熬到白发的坚守,用不懈的坚持把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送出大山,让他们拥抱更广阔的未来。

 

另一位是代理校长郭老师。他是一位非典型90后,在福建读了四年大学,今年毕业后通过招聘来到学校任教。他说,选择来到山里教书,是因为他自己也是山里走出的孩子,希望将自己所学知识,通过自己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走出大山去看一看更加广阔的世界。

 

这也是在这所学校任教的老师共同的愿望。他们希望用自己的所见所学,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更多孩子改变他们的未来,“我们的力量很渺小,但是只要坚持下去,事情总会越来越好的。”一位老师说。

每一年,“宜起成长”助学项目都会组织同事们来到资助的学校,看看还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这个过程是艰辛的,但其中那份真诚与热爱,以及从孩子们老师们身上学到的感恩与珍惜,坚守与奉献,让这一切都有了价值和意义。

 

这一次探访的学校是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大沟小学,是“宜起成长”项目资助的学校里面最偏远的一所。距离县城70公里山路,路险弯多,道路泥泞,探访小队在经历了迷路、陷车、颠簸花费整整三个小时之后,来到这所山区学校。

探访队员来到了孩子们中间,孩子们清澈的眼神,纯真的笑脸很快感染了每一位成员。很意外的是,从孩子们身上,大家完全感受不到因环境闭塞条件艰苦而为孩子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反而孩子们那份淳朴、乐观和对外面世界的憧憬核对未来的期待,全都写在眼睛里。

在这里,同事们卸下包袱,关掉手机,像一个小学生重新走进教室,让自己慢下来、沉静下来,与孩子们谈学习、谈理想、谈未来,与孩子们共同思考,思考我们在匆忙的生活与工作当中不曾有时间静下来思考的问题。

学校的午餐很简单,炒洋芋、炒米线、蔬菜汤就是一顿标准的午餐,随着探访小队的到来,特意为小朋友们加了营养餐。虽然是城市司空见惯的食物,但是对于这里的孩子们来说是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的同事们也一同加入了他们的“午餐会”。

 

在为山区小朋友提供帮助的同时,“宜起成长”的同事们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后分享,从感动到触动,从触动到行动,从行动到带动,和山区的孩子们共同成长。

短短两天的探访结束了,对于每一个探访成员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公益之旅,更是一次学习之旅。参与活动的一位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CSC-CLUB的同事说,“从孩子们、老师们身上,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教会我们在逆境中坚持,教会我们在艰苦环境中保持学习与成长,孩子们那种为了梦想不懈的努力的冲劲儿,真的值得更好的教育环境和生活,也值得更多人加入到这项事业中。”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