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诸葛亮个人向]蜀道难
南山嘉钰 2019-10-31

若水君之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三国志>、诸葛亮自己的作品<出师表>以及民间有关诸葛亮的一些轶事趣闻组成,其中有关诸葛亮小时候的一些想法是为下文他为何不出山做了铺垫,相关内容也有历史故事佐证并非抹黑历史人物,望周知。)



正文开始:


【一】


噫吁嚱,危乎高哉!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从来没有想过,此生会和一位帝王踏上这艰险蜀道,经历天府之国四万八千岁的历史。

亦从来没有想过,会继往开来,成立一个新的邦国,与曹魏,东吴三足鼎立。

年轻之时。这个名叫诸葛亮的人虽有卧龙先生之美誉,其真实身份说到底还是南阳一农人,躬耕为业朴实无华。旁人皆言其有凌云之志,见到他就说“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但他自己对是不是龙反倒持有一丝无所谓的态度,就这么伴随庄稼谷物终此一生倒也幸福,起码不用惹江湖中杂乱是非,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心中倒也畅快自然。

说起他有这个想法,可不是一天两天的胡思乱想,也不是饱学之士的随口谦虚。年轻的他真没觉得自己有多么博学多才,不过是水镜先生座下莘莘学子之中最普通的那一个,唯一可以称作聪明的,可能就是他少时捉弄同学那件事。

每当说起这件事,他都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幼时一次先生捕了两条鱼,特地将鱼交给他,叫他把鱼烤出来。看到先生把任务交给自己,他自然不敢怠慢,把鱼烤得恰到好处。

然而人总有三急,不过是出恭的一点点时间,应该也不会有人将鱼拿走。带着这样的想法,他就畅快地去解决身边事了。

然而偏偏忙中出状况。等到他回来发现,两条鱼不见了一条,情急之下他说出了“荆芥炖鲤鱼,药死野猫子”的说法,吓得偷鱼吃的学生马上承认了错误。事实上这个说法正不正确,他自己到现在都没尝试过,只是想到当时先生和学生惊恐万状的表情,还是觉得自己做的有点过,但是没办法,谁让当时的情况下不这样说就没有人承认呢?

小时候他不仅仅捉弄学生,还捉弄过水镜先生。

那时候听水镜先生的课听得入迷,但是水镜先生年岁大了,中午鸡叫三遍的时候,他就不讲了。

然而每次这时候,都是诸葛亮听得最聚精会神的时候,怎么办?他后来就想到一个鬼点子,每次趁着鸡要打鸣,就偷偷撒一把米,鸡的注意力被米吸引,老先生就能多讲好长时间。后来老先生发现,还差点将他逐出师门,还是他后来赔礼道歉,先生觉得他勤奋好学实在可惜这事才告一段落。



仔细想了一下这些他现在想起来还会忍俊不禁的事,好像当年也就这些小聪明值得称道。

也不知道这些人根据什么就说他有济世之才。

总之他最初的想法,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安稳稳地耕种他所有的土地,最好一辈子都和绿水青山,菊花东篱在一起。闲来无事的时候看看白云,吟诗作赋,永远都不要有任何麻烦他的事情出现。

聪明人都是自谦而且怕麻烦的,偏偏这样的人,上苍一定要让他有用武之地。

不久之后,就出现了一个人让他动了出山跟随之念。

而且一跟就是一辈子。


【二】


这个人,面白耳长,温文尔雅,是传说中的帝王之相;上前拱手行礼说明来意时,手长过膝更是给人一种绝非常人之感。

这个人谦虚好问,静下来认真听他的安世济民之道,让他相信,自己原来真的有一腔鸿鹄之志等待一人挖掘、肯定并实施。

这些暂且不算,最让他感动的还是这个人在被他拒绝两次之后,第三次仍然能持谦卑态度前往。

换做别人,早就觉得他傲慢不羁,何谈济世之才?包括来者的两位兄弟都不愿意再和他来往,性子急躁的那位更是要放火把他逼出来。

他心里早已做好准备:你们若敢放火,我也就和这座茅草屋共存亡!大不了你们再另请高明。只是这样的方式,绝对撼动不了他的志向!

他没想到这个人第三次还是好言相劝,相信他有隐而未发之才能,希望他能够屈尊出山,保国安民。

就是此人行为深深打动了他,让他相信此人确有危难。

世人常说蜀道难,“黄鹤欲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但蜀道再难,总敌不过人生最难得的知己。

他心中暗下决心,何不与这位名曰刘备的主子闯荡一回?

即使不成功,结交一位胸怀大志的朋友,也是死而无憾!


自从决定离开山中,此生就是漫漫征途。

本欲与友再谈一次人生理想,济民之道,但发现在“平天下”这个大前提之下,都是很难做到的。

即使相谈甚欢,也是针对战略战术,他深深的感觉这是他人生最错误的一个决定,说是交到一位好友,也是掩盖了他当初的野心。

只是当初答应上山,登得蜀道,就再也没有理由可以下山来了。

从联合东吴,到三气周瑜;从痛失凤雏,到木牛流马。他就这样,在自己不喜欢的道路上前行了一辈子。

他知道自己不应该用当初自己气先生同学这样的小聪明,逼死了一位如周公瑾一般谦虚谨慎的人才。

他知道凤雏出山必有劫难,只是他阻止不了。

如果他当初没有跨出他栖身的小小茅庐,还是居于桃源不问世事的隐士,说不定他也能见到他们,还能够和他们也成为朋友。

何须如此无力?

只是他现在已经没有力气,也没有勇气去后悔。

只要一发动战争,何处不是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有时想想自己曾经亲眼看到的那些堆叠成山的尸体,再看看自己用尽心力打下的这半壁江山。

就像是做了一场梦一般。

不止是一场梦,是一场注定醒不过来的噩梦。

他也感受到了玄德的两位兄弟虽然服从于他,但对他还是有隐隐的敌意在。

是啊,人家是桃园结义的兄弟,自己充其量只算是个智囊,又有什么理由,要求自己与他们有一模一样的地位呢?即使自己说出自己做出的巨大贡献,这地位,怕也是难以撼动的吧。


【三】


岁月不饶人,再次和玄德促膝长谈,已是在白帝城托孤之时。

此时玄德面如枯槁,完全没有了当年的英雄形象,说话也有气无力,但是在诸葛亮看来,只有这一瞬间的谈话,像是回到了从前。

两人没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别,谈话也和国土、战争没有丝毫联系,只是像朋友一样,互相交流治国理政之方法,如鱼得水,如花向阳。

只是即使有这般感觉,也只是一瞬间……

因为面前躺着的,已经是一位帝王。再怎么敞开心扉,都不会再回到从前了。

看着他两鬓斑白,诸葛亮潸然泪下。

这才是一位真正有雄才大略的人,此生,还有这么多宏图伟业尚未完成。却还是将这重大的任务全都交付给了他。

蜀国和其他两国相比,仍然是蕞尔小邦,任何一国稍有怒气,就能将本国根基彻底撼动。想要统一天下,根本就是任重而道远。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他沉吟片刻,还是决定答应了这位行将就木之人的请求。

刘备最终还是安然离去,诸葛亮为他轻轻阖上了眼睛。

对不起,亮最终,还是没能和你一起,

同生共死。



天悬白练,百姓同悲之时,他也幡然醒悟,蜀国将经历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从古到今,敢于变法且功高盖主之人是什么结局,他是知道的。

即便如此,他也决定拼死一搏,将损失降到最低。与其看着蜀国战绩毁于一旦,还不如让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无法说自己虽死犹生,也无法强迫别人如何去纪念他。

也无法骂别人虽生犹死,因为他知道别人虽对他有所防备但还是一心向着蜀国。

有人劝他明哲保身,少主脸上已有怀疑不悦之色。

但他还是选择了最危险的那条路,亲自带兵出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立下赫赫战功。

他庆幸阿斗虽然忌惮他,终究还是没有杀死他。

还肯听他上表一言,尊他为军师。

他用尽自己的余生,去挽回蜀国必将面临的颓局。却还是有心无力,无力回天。

五丈原弥留之际,他隐隐约约想起,当年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的玄德。

当年,他们的交流如此推心置腹,可是现在,想找一个可以托付全局,推心置腹的人,却一个也找不到了。

想当年从未想过要出谋划策,却还是为了这个所谓的知己,殚精竭虑了一辈子。

再精明强干,终有乘风归去的时候。再多的事情,总有交托后人的时候。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最终用尽心力还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最终天府之国的繁华还是与我无关。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