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教育心理学重点理论之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小师妹说 2019-12-06

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在继承了前人研究“刺激-反应”的基础上,吸取了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形成了认知—行为主义模式,并建立了社会学习理论或称为社会认知理论。皮亚杰的社会学习理论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一、交互决定论

在班杜拉之前,心理学家普遍承认环境决定论和个人决定论。而班杜拉认为,行为的改变不是由某一单一因素所决定的。相反他认为,行为的改变是受到个体、环境和行为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例如,在学习中,自卑的学生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认知因素),这种期望会使学生努力学习(行为),而努力学习往往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环境),而这种赞扬又强化了该学生对于得到认可的期望(认知因素)。

二、观察学习

1、观察学习的类型:

(1)直接的观察学习:观察者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例如,幼儿模仿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2)抽象性观察学习:观察者观察到他人行为中存在的规则和原理,根据规则或原理表现出这类行为。例如,学生学会乐于助人的原则,以后看见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也及时给予帮助。

(3)创造性观察学习:观察者将观察到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例如,学生发现英文老师彬彬有礼,数学老师谦虚待人。该学生则可能既表现出彬彬有礼也表现出谦虚待人。

2、观察学习的过程:

(1)注意过程:学习者注意和知觉到榜样情景。例如,学生看见老师将地上的纸屑捡起来。

(2)保持过程:学习者记住榜样情景,将这些情景用表象储存,并用言语编码记住这些情景。例如,学生将老师捡纸屑的行为以表象的形式存储在大脑里,并用言语符号记载脑海里。

(3)复制过程:观察者将脑海中所储存的表象和言语转换成适当的外显行为。例如,学生今后看见地上有纸屑,他也学着老师一样捡起来。

(4)动机过程:观察者因表现出他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奖励。例如,学生因为把纸屑捡起来,受到老师的表扬。想获取更多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资料,了解更多教师招聘考试资讯,找到更多志同好友,加群580333429。也可关注长春教师考试微信公众号:ccjsks。

三、强化分类

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榜样的因为而受到强化。例如,学生先前观察到了老师捡纸屑的行为。现在看到地上有纸屑,于是像老师一样捡起来,并受到同学和老师的表演。

2、替代性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做出的行为受到了强化,而自身受到强化。例如,学生看见班长捡纸屑的行为受到了老师的榜样。那么,他以后看见纸屑也会捡起。

3、自我强化:观察者观察到了自己的行为,并依据自己的标准,对自己进行强化。例如,学生看见自己认真学习了一天很辛苦,于是给自己放松半小时。

值得注意的时,班杜拉所提出的强化和斯金纳所提出的强化不太一样。斯金纳的强化最后结果一定是行为上升,而班杜拉的强化,既可以是行为上升,也可以是行为下降。我们可以认为班杜拉的强化是广义上的强化。

以上对教育心理学重点理论——班杜拉社学习理论的详细讲解,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