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实验也能发文章
case series确实不用做实验,只需要统计病例和随访。
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例子1:
滑动髋螺钉常用于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但是可见一些并发症报道,因此临床上又出了新的技术——髓内伽马钉。
Chevalley和Gamba开展了一项case series,63位患者纳入研究,这些患者均为股骨粗隆周围骨折,接受了髓内伽马钉治疗。平均每个患者随访周期为7.2个月。38个患者结果满意,19个患者尚满意,6个患者对结果不满意。安装髓内伽马钉后,全负重走路平均需要24天,X线片上断口愈合平均需要3.8个月。根据上诉结果,作者认为,髓内伽马钉缩短了能否恢复到全负重走路的时间,减小了骨折不愈合的风险。
这篇报道有以下几个优点:
1、这是一个前瞻性研究,因此,这些患者的各项信息被收集得很完整;
2、因为是前瞻性的研究,这些患者都很好地被管理起来,这些患者能否按时参加随访。
3、这篇文章没有做因果推论,没有给过类似“髓内伽马钉比滑动髋螺钉效果好”之类的结论,虽然作者也引用了其他人的研究结果,但是作者认为把这些case serise放在一起比较是不明智和不推荐的。
4、作者认为要对比髓内伽马钉与其他治疗手段,需要随机对照研究。在随后,很多研究围绕着这两项技术开展了随机对照研究,在2008年时,有人对此进行了总结,总结成了一篇meta分析,这篇meta分析的初步结果是,髓内伽马钉并未比滑动髋螺钉存在明显优势。
基于前人的这些研究,我们的外科大夫面对此类患者时,才能做出更好的决定。
(参考文献:Chevalley F, Gamba D. Gamma nailing of pertrochanteric and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s: clinical results of a series of 63 consecutive cases. J Orthop Trauma. 1997;11:412-5.)
例2:
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在临床上存在多种手术治疗方案。Nicandri开发了一种改良的open posterior approach。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研究目的为观察这项新技术的长期临床预后及X线结果。临床预后评估包括:肌肉骨骼功能评估、后抽屉实验和膝盖的活动范围等。
后交叉韧带撕裂的某些患者在临床上会采用开放手术,他们对这种已有的开放手术进行了一些改良,但是此项研究没有详细列出纳入病人的标准。手术操作和术后治疗被详细记录,评价的指标也是比较客观的(除了膝盖活动范围,使用常用的测角仪计算的,不够精确),但是X线片愈合标准未详细列出,如果不详细列出,至少要引用既往文献,但是作者忘记了。
第二篇的文献虽然引用率很高,但是仔细读读还是会有些小问题。最后强烈建议大家有条件尽量前瞻性,尤其是外科大夫,因为外科大夫的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的个性,好多病人资料都找不到了,还有就是外科大夫最喜欢补病例,一个病人出院了估计病例都没写。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身边就有这样一群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的人。
(资料来源:中国论文网https://www.jinduodi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