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张世平:落实健康中国行动 实施健康促进工程
视角新发现 2019-11-19

2019年11月9日上午,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北京医师协会等联合主办的(雁栖湖)健康发展论坛2019,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

(雁栖湖)健康发展论坛组委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张世平出席雁栖湖健康发展论坛2019主论坛,谈落实健康中国行动 实施健康促进工程。

论坛组委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张世平

国务院出台《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恰逢其时、影响深远,是一项具有全局战略意义的重大部署。学习健康中国行动意见,结合近年自己在健康方面的思考,围绕实施“双促”工程,谈几点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健康领域的突出问题

多年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 慢病日趋普遍

这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我国70%人口处于亚健康状态,慢性病患者远超3亿,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2.9亿,高血压患者2.7亿,血脂异常者1.6亿,糖尿病患者2亿,医疗负担占总量70%以上,每年约有3800万人因慢性病失去生命,占因病死亡人数88%。

(二) 医疗资源不足

无法承载不断加剧的慢病管理需求。我国医疗资源不足问题日趋严重,医患矛盾非常突出,医疗体制改革步履维艰,医疗保险制度面临巨大的支付和管理危机。以治急病和传染性疾病为重点的主流医学在解决慢病问题上手段有限、力量不足,与井喷式的慢病发展态势不相适应。

(三) 健康机制短缺

尚未形成覆盖全民的健康服务体系。我国医疗体系比较完备,但内涵更宽、覆盖更广、百姓更急迫需要的健康服务和保障体系尚未建立,与发达国家健康管理水平相差甚远。卫生部门在推动预防医学和健康干预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收效甚微,始终无法突破从医学角度促健康的体制局限。

(四) 健康误区严重

国民健康素养和能力亟待提高。目前,许多慢病特别是心血管、糖尿病等疾病,多是由不健康生活方式所致,主要存在三大健康误区:不良生活习惯、过度吃药治疗、乱用保健品。本来可以通过早预防、早干预和调整生活方式解决的健康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五) 环境问题凸显

存在影响国民健康的诸多因素。人类疾病70%-90%与环境有关,尤其肿瘤患者80%-90%源于环境因素,10%-20%是遗传、内分泌等内源因素。每年新增肿瘤患者429万人,年死亡率高于全球17%的平均水平,且呈上升趋势。

(六) 健康产业滞后

技术、产品和服务均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健康产业占GDP 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美国健康产业总值1.5万亿美元,我国只有400亿美元。国外老年食品、用品、辅具等有几万种,我国只有几千种。

二.影响健康发展的主要误区

在影响健康发展方面,有4个方面误区需要尽快调整:

(一)过分强调医疗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影响健康要素中,遗传占15%,自然和社会环境占17%,医疗占8%,生活方式占60%。占比最高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愉悦心情和社会参与,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往往被认为个人行为和家庭习惯,政策层面也有偏颇和缺失,50年代出生这一辈是慢病的主要承载者。注意调养和改善生活习惯,可以使60%以上的疾病得到预防和自愈。

(二)过分强调外部介入

按照系统医学理论,人是一个开放复杂的系统,具有自组织自修复能力,可以维持一种稳态和过渡态,使一些疾病在体内得到修复。这种自愈力是人体与生俱来的潜能,具有巨大的神奇力量,不会因年龄增大而消失。大多数的小毛病,如感冒、小伤口、轻度三高、失眠等都可以自愈,不吃药也能好。从某种意义上说,医生治病就是激发和扶持人类机体的自愈力,最终治好疾病的,不是药而是人们自己。而这种自愈力往往被忽视,并没有充分开掘。

(三)过分强调治病

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备,但健康服务体系缺失,人们难以获得必要的预防指导和健康干预,有病了才去看病,医院也大多是检查开药打针三步曲。康复医院总量不足,愈后疾病复发现象突出。中国人一生的健康投入,60-80%都花在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

(四)过分强调躯体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4个方面。人们往往偏重生理而忽视其他因素,尤其对心理健康的忽视更为突出。目前心理类疾病呈现出比单纯躯体类疾病更突出的态势。73.6%的城镇居民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1/3老人患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60%的抑郁症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只有10%的患者接受治疗。

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加快推动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的转移,正是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清醒认识、战略谋划和源头治理。

三.破解健康难题的当务之急

今年两会期间,我曾通过政协提案和人民网论坛,提出6个方面建议:

(一) 应把更新健康观念,倡导健康科学生活新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强相关政策研究、业务指导、工作推动和资源整合,发挥社会组织和媒体优势,营造有利于培育社会健康理念、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的舆论氛围,重视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识普及,把“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二) 应尽快实现“疾病”中心向“健康”中心的转移

建立与医疗体系形成互补的健康服务管理体系。在工作理念上,应树立大健康理念,跳出从医疗卫生角度抓健康的思维定势和体制局限,充分认识健康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工作体系上,应从国情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保障,建立制度框架,确保健康服务管理体系及早建立。

(三) 更加注重“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

推动医疗机构关口前移,切实担负起预防指导、慢病干预和愈后康复的主体责任。医疗卫生部门应打破条块壁垒,坚持重心下移,做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大力发展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因地制宜开展健康咨询服务,加强与养老机构的互动合作,发展医养结合、康护结合。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应成为健康知识传播者和慢病预防指导者。

(四) 应重视抢救古方古法

扶持中医名家,发挥传统医学在治未病、防慢病中的独特作用。与西医相比,中医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非对抗性的医学特征,在治未病、防慢病方面具有特殊功效。现在许多古方古法和中医名家都散落民间,政府应加大保护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抢救、开发和利用工作,出台奖励政策,开通绿色通道,放宽诊疗机构审批条件,促其转化为健康产品、健康技术和健康服务。

(五) 应更加完善推进全民健康的法律政策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尽快出台健康立法。目前这部法已进入起草阶段,建议不要与医疗卫生法混在一起,应独立成法,及早出台。

二是尽快落实全民健保。与医保相比,健保是更全面系统、主动有效的保障制度,是医保制度的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疾病的治疗费用往往是预防费用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三是尽快推行针对高龄和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保险,这是4000万老人的刚需,政府应当兜底。目前已在15个城市启动试点,应尽快研定,及早出台。

(六)应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扶植力度,促进健康产业快速提升和有序发展。我国大健康产业方兴未艾,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健康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滞后,创新成果研究转化不足,对健康企业的政策支持和扶助不够。目前各路资本涌入健康领域的热情高涨,难免有盲目乐观、一拥而上倾向。政府应加大对健康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和规范引导,确保各项利好政策落实到位。

四.“双促”工程的初步设想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意见精神,发挥工会等社会团体的组织、阵地和联系群众的优势,形成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整体合力,在全国总工会等有关部门指导下,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拟联合相关协会和企业共同发起全国职工健康促进工程和全国老年健康促进工程,简称“双促”工程。

“双促”工程将以习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以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健康中国行动意见》为统领,以更新健康观念、推行健康科学生活新方式、倡导主动健康、积极健康、自主健康为主线,以推动构建贴近百姓、覆盖全民、与医疗体系互补的健康服务体系为目标,以面向4亿职工推广“一普及、三健康、一计划”和面向2.5亿老人推广“三级医养模式和康养旅游一站式服务”为重点,整合开发多方资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健康服务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以优化健康环境,提升健康素养,助力健康中国行动。

职工健康促进工程主推“一普及、三健康、一计划”:

一普及,即面向职工普及健康知识。运用各种渠道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识宣传,引导广大职工更新健康观念,明确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自觉调整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

三健康,即发展健康小屋、健康食堂、健康运动。

健康小屋是立足基层的健康服务管理终端,主要依托现有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工之家、职工驿站、妈咪小屋和社区帮扶中心、妇女之家、残疾人工作站等平台,面对面为群众提供最后一公里健康服务,打造“健康在身边”服务模式。

健康食堂是推动企业、机关、学校、社区现有食堂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引导各单位重视食堂管理、食品安全、营养配餐和膳食均衡,落实“减盐、减油、减糖”,推行“限饱食、限烟酒、限过度用药”。

健康运动是指在体育部门专业指导下,面向企业职工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健身运动及其配套服务,组织各类体育赛事,推广5K走跑,普及体能测试、运动处方,推动运动场馆建设和产品开发,打造线上线下职工健康服务平台。

一计划,即“职工疗休养服务计划”。依据国家劳动法和人社部《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从职工的权益维护和健康需求出发,推动企业和机关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和疗休养制度,为职工特别是劳模群体,提供休闲、疗养、康复、娱乐四位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目前,“三健”行动已先行试点,启动了全国新区经开区高新区首届职工健康运动会,在广东湛江、江苏扬州等地组织了8项赛事,百余家三区职工层层选拔,1500多名运动员参加决赛,网络直播观众100多万人, 50多家媒体进行报道。11月下旬拟在广州开发区举办全国新区经开区高新区首届职工健康运动会开闭幕式,将有1万名职工参与其中。

老年健康促进工程主推 “三级医养模式”和康养旅游一站式服务:

“三级医养模式”,是在国家卫健委、老龄办等部门支持下,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不同年龄阶段老人需求特征推动建立的医养服务体系,它不仅强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更重视运用企业闲置资源和社会资源发展机构养老;不仅注重满足老人安养需求,更注重满足老人健康、文化、交往、价值等多样化需求;不仅立足于当前,更着眼于长远,应对十年二十年后高龄老人骤增的老龄化局面。

第一级是针对低龄年轻活力老人,推广健康驿站和幸福长寿俱乐部,立足社区打造健康服务站点和集文化娱乐、心理慰藉、法律帮助、康养旅居等多项内容于一体的老年服务管理平台;第二级是针对高龄包括半失能老人,推广幸福颐养院,打造身边有亲人、隔壁有朋友,离孩子一杯茶的距离,距医保医院不超半小时车程的机构服务;第三级是针对长期卧床、完全失能失智老人,推广幸福护理院,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训练、临终关怀等多项服务。三级医养模式以幸福长寿养老机构的百万会员为基础,已在北京、南京、广州等地先行试点。

“康养旅游一站式服务计划”,即依据老人主要是低龄年轻活力老人的需求特征,为他们提供休闲、调理、康养、娱乐四位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双促”工程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组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优势,共同推动健康中国行动,为相关机构和企业搭平台、聚资源、通路径、促规范、推落地。

谢谢大家!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