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小学生需不需要进行超前的学习?怎样看待超前学习?
文可安天下 2019-09-28

  我认为有能力“超前学习”的孩子,不必要完全跟着课本走。

  课本内容所能达到的程度,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水平。对于智力发展足够的孩子,理应追求更高的目标。

  超前学习,不一定是自己超前把课本学一遍,可以选择性的学习一些必要的知识。现在很多知识都是割裂的,孩子不一定能感受到其中的联系。但是如果大人能够帮孩子把知识整理出来,让孩子进行系统连贯的深度学习,其实给孩子带来的是更强的整体感以及快乐。

  比如:数的认识被分割成了很多部分,10以内,20以内,100以内,万以内,亿以内。

  实际上,孩子对数字的兴趣是很高的。如果连续的让孩子把大数也认识了,那么孩子就能够对数字有个整体的感觉。

  这个“超前学习”,实际上是给孩子知识的整体感。孩子能不能体会大的数字呢?实际上不能,但是大数可以满足孩子内心的想象,孩子有了大数的概念之后,以后等到接触到了,就会学得很快!

  另外,我赞成“超前学习”,是因为这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当面对一个陌生的问题时,提前了解背景有助于我们理解该问题。比如时钟问题,人民币问题,长度问题,质量问题等等,这些我们在生活中都会用到,实际上平时孩子如果能够接触到这些,并且运用起来,那么真正到学的时候,就会轻松高效很多。

  这样的“超前学习”不但不会给孩子产生厌恶情绪,而且能够给孩子不知不觉中建立基本的概念,产生最底层的感觉。当孩子在课堂上发现自己能够理解老师讲课内容的时候,ta就会产生学习上的信心,变得更为上进和自信。

  但是,如果你只是拿着课本给孩子提前讲课,那么就有可能会挫败孩子对新鲜感的追求。如果一本书孩子看过很多次了,就会觉得无趣。作为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的小学一对一辅导老师来说,我这里说的超前学习,是“概念的植入”,是生活中的运用,而不是像学校一样的上课式的学习。

  当然,对于极个别特别有天赋的孩子,其实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寻找材料来自主学习。这部分孩子,自学的效率比上课听讲的效率还要高很多,那么完全可以跟老师商量制定自己的学习方式,尽情释放自己的潜力。

  当然,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懂了之后上课会不会走神?这个问题是有可能的,这也是我们要注意“超前学习”的方式的根本原因。

  如果孩子有这样的迹象,那么你给孩子提前学习的内容,就绝对不要照搬课本,否则极易出现走神现象。

  可以参考的是,你可以换个方式来给孩子预习,比如选择一些比较难的点,给孩子提前做准备,这样就可以让孩子正式学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吸收。

  比如:二年级学乘法之前,您可以先给孩子讲一下乘法的概念,然后编制一下口诀表。

  特别提醒,在讲这些内容之前,请自己先看一遍书,务必保证自己讲的内容和课本是一致的。

  比如准备学周长的时候,你可以给孩子拿桌子比划一下周长;学质量之前,你可以跟孩子多去称一下体重,给孩子练习称家里面买回来的东西;学习长度之前,可以拿尺子,卷子,测量家里面的各种东西的长度等等。

  总之,我觉得“超前学习”应该是快乐的,而不是硬把知识提前塞给孩子。这个学习,最好不要和学校的教法一样。可以是生活中潜移默化,也可以是把内容选择性地讲解。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