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如何看待小学低年级的“剧场效应”?超前学习到底好不好?
文可安天下 2019-10-14

  首先我想说的是,你说的这种情况可能有,但是也可能没有!

  因为这些年我真的看到了一些确实是在孩子学习上“急病乱投医”的情况。例如孩子明明是学习态度的问题没解决好却还整天逼着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例如孩子明明基础还不好,却天天惦记着“抢跑”……

  但是同样的,我看到更多的反而是:有一大批人他们对于别人怎么学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是非常片面甚至是肤浅的。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们往往会对一些努力学习或者说是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的人冠以“焦虑”、“盲从”的定性。而对于一些在孩子学习上表现得比较积极主动的家长们他们经常评价的也是“剧场效应”……

  对于这些问题的一般观点我想很多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我这里就不再多往这个方向再做重复性的讨论了。

  今天我准备换一个角度来谈谈“剧场效应”,尽管我说的情况并不是适合“大众”,但是它确实客观存在的现象,而且恐怕对很多人尤其是拿“剧场效应”来给自己当不去做的理由的人们来说是不太愿意承认的现实问题……

  你没注意到的“剧场效应”

  通常在说孩子学习尤其是上小中小学辅导班、超前学等问题上的时候很多人愿意说这是“剧场效应”。不可否认,现实中是存在着种情况的。例如有家长看不到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孩子日常是如何学习的,他们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怎样的等等问题,但是他们看得到那些孩子有在上辅导班,所以就认为“上辅导班”才是他们成绩好的原因……

  我有个问题:你觉得这种人多吗?

  如果你觉得多,那么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最多你可能只看对了开头,但是过程和结尾你恐怕真的看走眼了……

  咱们有一句老话,说的是“时隔三日,当刮目相看!”。

  没错,有些人当初“上路”的时候的确是晕头转向的,甚至在初期一切也都跟自己设想的不一样——例如孩子去上了辅导班,但是成绩却并未有提高甚至有的还可能出现进一步的下滑。

  但是这些家长当中会有一大批家长在面对这些新的问题发生之后会做出更适合孩子的调整——因为他们终于发现过去自己发现的“原因”并不对,这个时候如果他们还是非常在乎孩子学习的话就会进一步的去咨询、研究这个问题的原因所在……进而他们就会慢慢开始懂得更多自己过去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例如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校内学习注意事项……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我们很多人没有看到的问题的:家长如果真的有一颗不放弃的心,那么开始的路可能会走错方向,但是他们终究还是会走回正途的。

  所以,我们不能武断的说,当初糊里糊涂上路的人们虽然第一步走错了,但是后面真的未必会“步步错”。

  首先你要在“剧场”里

  所谓的“剧场效应”发生的地点是在“剧场”里。

  那么什么是“剧场”呢?

  我认为如果仅仅是把因为这些孩子“都是学生”就认定他们都在剧场里是不准确的。

  事实上在我看来,这里的“剧场”本身就是有条件限制的——你有“门票”了吗?

  举个例子:

  在有小升初择校的地方,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在“剧场”里的,实际上有很多学生他们压根一直就都在“剧场”之外——根本没有任何的竞争力。

  而有竞争力的孩子们,他们往往需要一些“入场门票”——例如过去的竞赛获奖证书,例如他们所有的考试成绩,例如他们为了准备小升初而额外多学的英语、语文,多读的各种课外书、多背的各种国学等等。

  所有的这一切不是盲目的跟风就都能够得到的,也不是你去做了就能够获得“门票”的,事实上真正受到“剧场效应”影响的那些人更多的他们根本就获得不了“门票”……因为他们“盲目”不是吗?

  所以我们看到的从来就不是全部!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的圈子、视野决定了我们只关注到了其中的某一部分而已——最典型的是很多人只看到了那些盲目的人,却并没有太多机会看到那些从一开始就是“按部就班”在做他们早已经规划好的事情的人们,而这些人才是真正最终能够进入“剧场”里的人——例如小升初择校,例如中考,例如高考……

  说个最典型的表现:生活中认为“不学习”孩子就会快乐的人,远多于那些能够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快乐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总有很多人一看到有孩子辛苦学习就认定这孩子不快乐的根本原因——这些人压根就不相信学习能变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当你真的身处“剧场”之内的时候,你才会认识到跟你一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你才会看清楚彼此之间的差距在哪里,你才会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仅仅是“站起来”你真的以为就能够看得到?

  其实仅仅是“看”你能看到什么?“理解”才是关键……

  教育是刚需,“站起来”是必须的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大多数的家长是非常重视的,事实上这也的确是对很多家庭而言是一种相对更加公平、机会更多的改变孩子命运的机会。

  教育在当下是刚需,这点应该是比较普遍的认识了。

  而“站起来”则是必须。

  想要进步,想要超越他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必须比别人更加的努力。

  怎么努力?

  难道要等到别人都变成兔子——睡懒觉吗?现实却往往是:比自己聪明的比自己还努力!

  所以这种情况下“乌龟”想要追上“兔子”你就必须得去“借力”。

  因为对于“乌龟”来说,一些先天的不足决定了即便你再怎么从自身挖掘潜力你都无法在速度上追上“兔子”……

  这个时候,“乌龟”决定借助外力来帮助自己了

  我就想问问:外人有什么资格去阻止这些人的努力?

  而反之,“兔子”之间也有激烈的竞争,同样的,对于有的人来说,仅仅是只激发自己潜能还不够的情况下借助外力难道有错吗?

  什么是外力?它可以是补习班,也可以是家教,还可以是额外的自学补充,还可以是更好地预习……

  选择适合自己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的”去吧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基础、不同的能力、不同的态度、不同的习惯……所有这些不同决定了每个人可能需要的更有效的方式是不同的,而任何一种方式离开了实施者单独去说方式本身我认为都是不够准确的。

  例如有的人就是喜欢早上背诵,而有的人觉得晚上效果更好,但是还有的人却愿意提前把能够预见的要求背诵的都提前背了……

  你说谁的方式就一定是最好的?

  最有效果的就是最好的!

  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本身并不是不让你学了、不要“应试”了,而是对孩子的全面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罢了——不要只注重“应试”而已。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