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重庆返回没几日,2019年11月10日我又与重庆世界语的朋友相见于绍兴游玩三天。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从古到今,人杰地灵。有桥乡、水乡、酒乡和鱼米之乡的美称,还被称为东方威尼斯!绍兴人才辈出,如陆游、周恩来、鲁迅、秋瑾等。
2019.11.10 沈园之夜
由于我有大把时间,依旧选择快客卧铺。正点7个小时抵达。
在“鲁迅故里”附近的“开元曼居鲁迅故里”酒店住下。这里出行方便,且酒店性价比高,标间含双早折后不到300元。离“鲁迅故里景区”一马路之隔,十分钟即可到达。
晚餐在酒店对面鲁迅故里附近的百年老店吃了招牌小吃三色原味炒年糕
牛气冲天特色面
之后来到不远之处的沈园买了绍兴古城旅游通票。观看了“沈园之夜”表演。
成人票150元包括 兰亭,东湖,沈园之夜,沈园。通票自取票日起三天有效。沈园之夜默认取票日当天观看,逾期作废。
“沈园之夜”以陆游、唐琬的爱情故事为主线,2008年开演,10年来已经成为绍兴夜游文化的标志性品牌。
春波桥,黄縢酒,杨柳依依……水墨江南画卷在眼前展开。大幕拉开,身着精美戏服的演员上台,千年前的爱恨情仇如同发生在眼前,让人仿佛穿越到宋朝。“沈管家”一边插科打诨,一边用莲花落解说串起整个故事。“陆游”与“唐琬”从游园时的情意浓浓,到几年后在沈园再见面时的无奈悲切,“陆游”提笔在沈园写下《钗头凤》,故事讲得曲折婉转,凄美动人。“在爱情名园里目睹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
蹭听导游讲解《钗头凤》
在园内一直转悠到即将闭园被工作人员劝离才回宾馆休息。
2019.11.11 书圣故里 鲁迅故里 沈园
第二天(2019.11.11)酒店自助餐
早餐过后,出门。正在犹豫我们今天行程该怎么安排,就遇到手持景点相册介绍的导游向我们推荐黄包车景点游,稍微看了下介绍,目的地是书圣故里历史街区,我们就坐上了车,40元一位,说好了我们需要随时停车拍照的。
书圣故里东起中兴路,西临解放路,北至环城北路,南到胜利路,总面积约0.8平方公里,蕺山河和萧山河从街区东部和南部环绕而过。王羲之自永和六年(公元350年)拜官后,一直居住在蕺山脚下的祖居,故街区历史最早可追溯至魏晋时期,这里保留名胜古迹众多,是历史街区中民居街坊的典范。景区内前街后河,小巷纵横,分布着蔡元培故居、戒珠讲寺、蕺山书院、王羲之陈列馆、题扇桥、探花台门、钱业会馆、三槐堂 尚德当铺、墨池等历史古迹,设有游船码头、商铺、餐厅、客栈等旅游服务设施,游玩环境舒适清幽。绍兴书圣故里荟萃着影响中华文化进程的绍兴名士“书圣”王羲之和“学界泰斗”蔡元培的故里,是目前绍兴市区历史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区域。这片“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与古居住区融合在一起,游客漫步其中既可感受悠闲的慢生活,又可体验最纯粹的市井生活。四街六弄之间,名人足迹和文化气息不减当年;里弄小巷、青石板路、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庭院深深,让老街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水文化、桥文化、酒文化和街市文化,成为最值得到访、最让人留恋的绍兴历史文化古城缩影。
从外面现代化的马路到了这里古街巷,我们便下了黄包车,自己走走看看,车夫只好跟着我们。古老的石板路和斑驳的墙壁一下就感觉跨越了时空(因为与我们生活的城市环境截然不同)
第一站来到题扇桥。题扇桥在在浙江省绍兴市区城东北角,昌安门附近戒珠寺前,绍兴市区蕺山街上,因王羲之为卖扇老妪题扇而得名, 现桥为清道光八年(1828)即原址重修。题扇桥现桥为清道光八年(1828) 原址重修,桥体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全长18.5米。桥旁竖有著名书法家萧娴题写的石碑一方,旁设圆桌和鼓形石凳,可供游人小憩。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拱圈石上有浮雕幢形,望柱头为明朝式莲花形。《绍兴县志余辑》记有:"道光八年戊子(1828)仲夏创建。"晋王右军题扇处",方向南北,质料用石,有石碑,中隶书,旁草书,今存。一圆洞,全长20米,桥面广度一丈三尺,东置17级,西置19级,上有石栏,有道光时题碑。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释文:王羲之拜上:刚才下了一阵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那件事情没能帮上忙,心里纠结至今。世上很多事情就是这么无奈。王羲之拜上,山阴张侯亲启。快雪时晴帖是中国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的作品。这是一件行楷书短简,内容是大雪之后向友人问候。作品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纵23厘米,横14.8厘米,4行,28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晋书王羲之传》记有:"尝在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云: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将笔抛进笔飞弄,人躲进躲婆弄,现该二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从此该桥改名为"题扇桥"。相传和晋代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有关。每次从宅第出来途经蕺山街走上小桥,王羲之总看见有位老婆婆在桥头摆小摊卖六角扇,但买的人却很少。有一天,王羲之又过小桥,见婆婆守着扇摊,一脸愁容,顿生恻隐之心,所以提笔在她的扇子上各题了五个字。老婆婆看到了,脸上立刻露出了愤怒的神色。王羲之笑着对她说,你只要对人说这是王右军题的字,每把扇子必能卖出百钱的好价格。老婆婆将信将疑,按照王羲之的嘱咐卖扇。不一会儿,由王羲之题过字的扇子便被行人抢购一空了,有的甚至还多给了一些钱,老婆婆高兴得嘴巴也合不拢了。从此以后,这座桥就被称为题扇桥了。
我们在此约莫逗留了半小时继续跟着车夫走。
古老的石板路和斑驳的墙壁一下就感觉跨越了时空
墨池,因王羲之清洗笔砚而得名。看上去果真还有点洗过笔的样子啊,水浅黑色的。
是不是将思绪划回到70年代?
继续逛在这个整洁幽静古朴的小街上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姨母帖》为东晋王羲之作品。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姨母帖》为唐摹本,6行,42字。作品书法风格,不类传世王羲之诸摹本。其朴厚而多隶意,殊少遒美俊逸之姿。公元696年由唐代武则天命人双钩廓填,集于《万岁通天帖》中。
遇见一个超可爱的宝宝
一进门就闻到浓烈的黄酒香味,和我妈妈做的一模一样的味道。坊主给我们每人一小杯品尝,我感觉就是和我妈妈做的一模一样,赞不绝口。另两位朋友毫不犹豫的买了几大瓶,店家快递到指定地址。
接着来到蔡元培故居。蔡元培故居,坐落在绍兴城区笔飞弄13号,为蔡氏祖父以下几代聚居地。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出身科举,历任民国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从外观看,这是一座在绍兴并不罕见的台门院落。分三进,每进之间有石板铺就的天进相连,可谓"一块石板到底"。与众不同的是,这门厅坐西朝东,而厅堂和坐楼坐北朝南,三进不是分布在同一轴线上。且由门厅通往堂厅的前天井特别开阔,差不多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周边的围墙也特别高,显得气势不凡。也正是这高墙深院,把一切喧嚣都远远地挡在了外面,只剩下宁静和清明。第二进一堂两厅,东西两侧为厢房,前有明堂,明堂两侧也有厢房。这里原为蔡氏六房、七房子孙所住,现已辟为陈列室,展出介绍蔡元培生平事迹史料,堂厅正中高悬一匾额,曰"学界泰斗",乃现代书界巨擘沙孟海所书。(来自网络)
这些个景点转过,车夫最后将我们带到“鲁迅故里“广场。扫码付费结束旅程。这位车夫真的很不错,他不仅仅是单纯的车夫,还知道不少历史文化知识,有礼貌,素质高。其实绍兴城很小,如果不受时间限制,完全可以步行过去。
以下是鲁迅故里游览见闻:
每个景点的标志,我们是必定来一张“到此一游”纪念照的。鲁迅故里景区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就诞生在这里。 游客在看到原汁原味三味书屋的同时,还能看到鲁迅祖居从未对外开放的西厢房,新近恢复的周家新台门、长庆寺、土谷祠、静修庵、恒济当与鲁迅笔下有关的遗迹,以及寿家台门、朱家花园等一批古宅古迹。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花格木窗建筑,连同展示着众多绍兴土特产的名家名店,热闹非凡,成为了绍兴最具明清特色的商业步行街。 同时,景区内设有“三味”早读、老台门迎宾、绍俗婚礼、折子戏、莲花落表演等活动,以重现鲁迅作品的一些场景。(来自网络)
一直走到这条街的尽头一点不觉得累。接着又按图索骥来到百草园。
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谷。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常来玩耍嬉戏,品尝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这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一直到晚年还引起他亲切的怀念。百草园连同周家新台门的房产易主之后,园地的南北两端虽已改变了面貌,而它的主要部分仍基本上保持原样。鲁迅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 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现大部分园地保持原貌。“短短的泥墙根”则系原物。(来自网络)
几个主要景点走完过后,下午3点左右我们来到了沈园。沈园是国家5A级景区,位于绍兴市越城区春波弄,宋代著名园林,沈园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沈园,又名"沈氏园",南宋时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始建于宋代,初成时规模很大,占地七十亩之多。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江南景色。沈园为国家5A级景区,是绍兴历代众多古典园林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宋式园林。沈园分为古迹区、东苑和南苑三大部分,有孤鹤亭、半壁亭、双桂堂、八咏楼、宋井、射圃、问梅槛、钗头凤碑、琴台和广耜斋等景观。1963年被确定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陆游曾在此留下著名诗篇《钗头凤》。词于壁间,极言"离索"之痛。唐琬见而和之,情意凄绝,不久抑郁而逝。晚年陆游数度访沈园,赋诗述怀。公元1192年重游沈园,又赋诗一首,写道:"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于石,读之怅然"。(来自网络)
晚餐后我独自又来到鲁迅故里消食观光,一个往返过后回到酒店。
2019.11.12 东湖 兰亭
今天我们买的通票还有2个景点东湖和兰亭。
早餐后我们巴士来到东湖景区,极为方便。上午九点我拍下了东湖的第一张照片。
绍兴东湖是浙江省的三大名湖之一,也是绍兴的著名胜迹,号称“天下第一盆景”,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城东六公里处,水面面积8.13万平方米,以崖壁、岩洞、石桥、湖面巧妙结合称为著名园林。因它的奇石、奇洞所构成的奇景使东湖称为罕见的“湖中之奇”。相传东湖所在地原是一座青石山,昔日秦始皇东巡至会稽,于此供刍草而取名“箬山”。自汉朝起,石工相继在此凿山开石,为绍兴的一座石料场。隋朝时,杨素为修筑罗城,大举开山取石。历经千百年的开采,遂成悬崖峭壁,奇潭深渊,搬走了半座青石山。清末绍兴乡贤陶浚宣在这里依照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营建园林,筑堤百丈为界,堤外为河,堤内藏湖,因湖在绍兴城东,故名东湖。(来自网络)
万柳桥——建于光绪年间(1875~1908),是东西跨向的单孔半圆形石拱桥。桥面长2.04米,宽2.05米,桥拱卷系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两边置实体石栏板,间有望柱,柱头上有4只雕刻精致的石狮子,栏板末端有石抱鼓,桥板外可有“万柳桥”三个字。
山自纵横水自流,谁家门首欲离舟——陆游
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水滨——王羲之
箬箦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郭沫若结束东湖游览我们依旧巴士来到兰亭,时间是11点左右。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13公里的兰渚山麓,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园林住所,是一座晋代园林。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时任郡守沈启重建,而后几经改建,于1980年修复成明清园林的风格。兰亭位于绍兴市西南部,离市区约13公里。这个古朴典雅的园子虽然不大,却为中外游人所瞩目。据历史记载,公元353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友人谢安、孙绰等名流及亲朋共40余人在此举办修禊集会,王羲之"微醉之中,振笔直遂",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传说当时王羲之乘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全文28行,共324字,凡字有重复者,皆变化不一,可谓精彩绝伦。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只可惜这样一件书法珍品,最后做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殉葬品,永绝于世。在兰亭里,有一座三角形的碑亭,亭内碑石上刻有;鹅池两个草书大字。相传这两个字是王羲之手书,传说王羲之对鹅情有独钟,在家里养了一群鹅。现在兰亭的鹅池里也养了几只白净的鹅。兰亭里还有曲水流觞亭、右军祠、墨池等建筑。流觞亭面阔三间,四面有围廊。亭前有一弯弯曲曲的水沟,水在曲沟里缓缓的流过,这就是有名的曲水。当年王羲之等人就是列坐在曲水岸边,有人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只盛酒的杯子,酒杯由荷叶托着顺水流漂行,到谁处停下,谁就赋诗一首,作不出者罚酒一杯。现在兰亭景点有"曲水宴的表演节目,参与的游客,可以效仿古人,焚香礼乐、曲水流觞,体味当年曲水邀欢的情趣。右军祠是纪念王羲之的祠堂。王羲之当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因此人们常称他为王右军。祠内有许多碑刻,正中悬挂王羲之画像,两边的楹联是"毕生寄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祠内有一水池,称为墨池,据说当年王献之用这池子的水蘸笔习书,把整池水都染黑了。(来自网络)
对这些镇纸书签都爱不释手
相遇无言流水今日,不期而至清风故人
走着走着眼前一亮,哇,好美的桃花屋,
进来一看,原来是一位美丽的女孩经营的一处旅游纪念品店
喜欢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争先恐后的拍照。
鹅池是兰亭的第一个景点。池水清碧,白鹅戏水,诉说着王羲之爱鹅、养鹅、书鹅的传说。池边立石质三角亭"鹅池碑亭"。亭中之碑系清同治年间建,上书"鹅池"二字,相传"鹅"字为王羲之所书、"池"字王献之所书,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被人称为"父子碑"。
曲水流觞是兰亭非常著名的景点。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4个字。显现了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它包涵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永和九年,农历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了共42位当时名流在兰亭修禊,他们在酒杯里倒上酒让它从曲水上游缓缓漂下来,如果漂到谁面前停住了,谁就要饮酒作诗,作不出的则要罚酒三觥。活动中共有11个人各作诗两首,15个人各作诗1首,16个人因没有作出诗而罚了酒,总共成诗37首,汇集成册称之为《兰亭集》,大家推荐主人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欣然答应,趁着酒兴,用鼠须笔和蚕茧纸一气呵成《兰亭集序》,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每年很多游客都喜欢来这里仿效王羲之,兰亭雅集,饮酒赋诗。每年书法节都要在此举行曲水流觞的雅集盛会。
王右军祠是兰亭的精华所在。建于康熙年间,粉墙黛瓦,四面临水。祠内清池一方,传为书圣洗笔之墨池,池中有墨华亭,亭旁连桥,祠旁环廊,整个建筑"山水廊桥亭"于一体,独具匠心。祠内陈列王羲之像,两侧回廊是历代名家临写的《兰亭序》刻石。其内涵可以用两句诗来概况:山水廊桥亭,天地日月星,唐宋元明清,正草篆隶行。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中国兰亭书法节开幕式和书艺交流活动就是在祠内举行的。
临池十八缸是兰亭的一个参与性景点,由十八缸、习字坪、太字碑组成。景点根据王献之十八缸临池学书,王羲之点大成太这一典故而来。相传王献之练了三缸水后就不想练了,认为已经写得很不错有些骄傲,有一次他写了一些字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觉得写得还不好,特别是其中的一个"大"字,上紧下松,一撇一捺结构太松,于是随手点了一点,变成了"太"字,说"拿给你母亲去看吧"。王羲之夫人看了后,说:"吾儿练了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后非常惭愧,知道自己的差距,于是刻苦练习书法,练完了十八缸水,长大后也成为著名的书法家。与王羲之并称"二王"。
中午1点左右我们结束兰亭的游览我们巴士来到绍兴周恩来纪念馆。
浙江绍兴是周恩来的祖籍,绍兴周恩来纪念馆位于市区劳动路369号,系依托周恩来祖居、故居这处具有明清风格的台门建筑而建,纪念馆坐北朝南,平面呈三条轴线布局,占地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为明清建筑风格。现为国家AAA级景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之后我们四人自由活动。我又来到绍兴大街小巷随机转转,目标是朝着我们酒店。我是尽量不走现代化的大马路,而是窄街小巷。听不见车来车往的嘈杂,独自一人走走看看思绪翻飞这样的感觉很好,很轻松。
行走在这条小街上才知道什么叫小桥流水——没走几步就是一个小桥,甚至“小”都称不上,微型桥似乎贴切些。就是这些个密密麻麻的小桥拉近了人们的距离……
晚餐,美丽善良的龚姐请我们吃个便饭,活泼大方的杨姐则带上了刚刚买来的绍兴黄酒,我们举杯共饮话友情,赞叹这美好的缘分——头天晚上我们自由活动时,我和表姐一起,龚姐和杨姐一起,我们不约而同在这个饭店用的晚餐,而且是同一张桌子,前后相差不过半小时,你说是不是有缘分?连今晚的老伴娘都啧啧叹奇。
2019.11.13 仓桥直街
今天重庆的朋友们一大早高铁返回。我则是下午的快客返家。利用上午的时间,还可以继续逛逛。
不到半小时的路程,步行过去非常不错!
早餐后,踏着湿漉漉的道路前往仓桥直街
老街蜿蜒,微雨炊烟,小桥流水,青瓦一片……这才是江南的感觉……
浙江省绍兴仓桥直街,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全长1.5公里,由河道、民居、街坊三部分组成,民居多为清末民初建筑,众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台门保存完好,具有浓郁的水乡风貌。2003年获"二〇〇三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河道两侧,以水乡传统民居为主,每家后院都有一个小河埠,为绍兴城内典型的"一河五街"格局。民居大多建于清末民初,其中有各式台门43个,这些建筑基本上建于清末民国初期,也有一些是仿古的新建筑。(来自网络)
走出街区看看还有时间,又往有柳树的右边拐去,发现是一处公园,
雁雨茶艺馆周边景色很美,流连了半小时,
未见其人便听见婉转柔和的正宗越剧飘然入耳,真的像电视里唱的一样啊!
总的来说,绍兴古城是一个美丽的江南水墨画,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石桥飞架在碧水之上,乌篷船悠悠驶过,河岸两边杨柳依依,许多人家临水而居,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在嘈杂的高楼大厦生活久了的人们,这里不失是一处养生休闲的好地方。
14:35 k1040 顺利抵肥。
候车间隙 我发了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