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小儿脱肛的临床辨证

     小孩脱肛往往是由于中气不足而形成的,这种情况我们又称直肠脱垂,也就是肛管直肠外翻而脱垂与肛门外,一般多见于3岁以下的小孩。

      一般情况下,脱肛表现为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日久逐步发展为直肠全层脱出,除大便时脱出外,甚至咳嗽、行走、下蹲也脱出,须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方能回纳。

        如脱出未及时还纳,直肠粘膜就会出现充血水肿,或者出现出血或糜烂,也伴有肛门周围的皮肤潮湿瘙痒、腰骶及腹部有坠胀酸痛的感觉。

       如果脱出时间长,没有及时复位,也有可能形成嵌顿。这时候黏膜可能由粉红色就变成暗紫色,甚至是糜烂、坏死,这时候就肿胀疼痛,体温也会升高、排便不畅。

                                    注意分辨

重点记忆

       脱肛一定要及时给予关注,这个在中医上认为就是气虚下陷或者是胃肠湿热下注。


气虚下陷

       如果是气虚下陷的时候,我们就要补中益气,如百会穴本身就有举阳升陷的作用,还有脾阳、肾阳都有升的作用。


湿热下注

        如果是体内的肠胃湿热下注的时候,一定要清热利湿,把体内的湿热清掉,这种情况他会得到改善,脱肛才会自行还纳。


       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考虑到底是气虚形成的陷症还是胃肠湿热形成的下注而脱肛,只有分清楚,我们在治疗时才会有针对性的选用补发还是泻法。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