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文明的逻辑
撞角 2019-12-30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特别像美国,中国这样的大国发展的快慢其实指的就是积累和总结知识的效率。效率低则落后则挨打.例如中国的历史及现在的中兴、华为事件等等。日本这样的国家,采取的策略是把知识的积累集中在某一领域,获取局部的筹码。而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要在很多领域完全的依靠自身的努力获取筹码。也就是说不管你愿不愿意,懒不懒惰,快不快乐,你的制度如何、文化如何、资源如何、历史如何,你的目标、使命都是积累探索更多更有效的知识和方法。一代又一代人,直至永远。这是中华民族应该做的,也是唯一要做的事情。没有选择,没有退路。以这个尺度来衡量历史,看企业,看个人,同样是有用的。

       如工业革命在欧洲产生,而不可能在其它地区产生,有强大的力量在左右它。  1.海洋为欧洲大陆的知识传播提供的无与伦比的优势。人类起源于大河流域深刻的表明水是生命之源。恐怕只有现代信息时代下的人们才体会不到河流和海洋对人类及其历史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大自然对人类的束缚和塑造是根深蒂固的,可以说,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大自然对欧洲的人是有利的,这样一股宏伟巨力,哪怕只被利用到一点,都是其他文明所不能望其项背的。海洋为欧洲带来的人,物,及知识的流动。然后知识的碰撞,迭代,革新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切不可以认为工业革命可以轻而易举的被开启,这背后是海量的知识,无数人的探索,其中的弯路,挫折,残酷,现代人或许能够想象一二,但也仅能想象一二而已。甚至应该说它是人类探索数百万年的成果。当人类的先祖在非洲大草原上漫步的时侯,就是在为后来的这些事做着准备。我们现代人在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时候,我们能说这其中没有造纸,轮子,马的功劳吗?  2. 欧洲狭小而复杂的地形,造成的国家小而多的局面。在秩序和规则建立过程中,民族间的竞争和冲突是非常剧烈的。欧洲的君主们不可能有中国帝王那样安枕无忧的生活和无与伦比的权利。这样的环境带给欧洲的是忧患和淘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的祖先早就指出了这一点。而欧洲大陆的各民族在不断的打磨,淘汰,替换中获取了知识,建立起制度,形成了思想。当我们细细的聆听欧洲战场上用鲜血书写出来的历史时,我们就会懂得,人类是如此的缈小,工业革命如此宏伟壮丽的工程,绝不是几位中国帝王们懒洋洋,漫不经心,一句话,一个指令就能打开的,也不是任何一个国家集所有国民之力就能办到的。在它面前,人类没有其它办法,唯有用无数人的血和漫长的时间去撼动它,打造它。就象我们当代人类文明的高度,是用一战二战无数人的生命浇灌出来的一样。我们很难去想象英法百年战争,带给英国人的压力。而由此压力之下逼迫出来的潜力,或许中国人在遭受百年屈辱之后所爆发出来的力量与之类似吧。

       我们以何种方式思考问题呢?例如,前段在抖音上看到一个例子,有个女环卫工人骑着工作电动小三轮,因为打瞌睡,撞到了路边停着的汽车。下面网友一边倒的批评。有人说,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她还在笑!有的说,一句道歉都没有,反正赔不起。还有人说,一会说打了瞌睡,一会又说没有,如何如何。当我们看到这些时,这些是点,是她面对事情时的表现。但我们进一步看,就发现,她根本不知道说对不起,不知道这种情况下该如何面对,可能她的世界里只有马路和马路上的垃圾,然后就是她的生活环境,路边的汽车,高楼大厦,以及路人都是遥远的,陌生的,与她没有任何关系的。现在突然出现的事情,让她不知所措,她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不知道该如何与交警说话,不知道怎么面对手机镜头。然后,我们来思考她的人生,她很可能没有上过学,可能没有爱人,没有孩子,没有了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很少和人交流。我们不知道她的经历是什么,不知道她的知识结构,想象不到她的世界观,不知她的“笑”受到何人的“启发”。总之,她就在最底层社会吃着苦,慢慢长大,没有知识,没有交流,没有现代人的世界观。当我们以这样的方式看待事物,我们会发现,任何事物都有其来龙去脉和前世今生。历史的宏大之处在于它包含了时间段内的所有事物,而未来同样如此。

       如果有人看到拉船的纤夫的话就能明白,历史的车轮绝不是那么轻而一举就能推动的,我们在看历史或者想象未来的时侯,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当我们想着历史或未来的雄壮,宏伟之时,也要估算打开这样宏伟壮阔的一道门时,人类所需要相应付出的努力和代价是什么。为了提醒人类无处不在的优越感和盲目自大的毛病,我们估且根据物质世界普遍存在的能量守恒定律或者对等原则,也就是说,当你打开什么样的窗,就要相应的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有人看到成功的例子,好象很容易,比如某某公司的成功,比如中国40年来取得的成就,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了还有更多失败的企业,一百家创业公司中,能成功的可能只有2,3家,而中国的成就,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我们学习了大量的现成的知识和经验。       

        所以,依此来看,我们的唐朝盛世实在算不得什么成就。我们曾经在经济上领先,某些技术上的领先不值一提。早期的领先就好象小孩子一样在应该吃苦的年纪没有吃苦,没有探索知识,没有形成思想,没有去建立制度。不经历艰苦卓绝的成长之路,哪里会有成功?中国的历史,不是一个成长的历史,很显然,应该完成的事情不去完成,它会在未来以另一种方式来到你的面前,当潮水褪去,谁在裸泳?我们的百年屈辱,是因为闭关锁国吗?或者某些帝王错误的决策?某些技术的落后?某一时期的事件?都不是,闭关锁国有其背后的逻辑,帝王的错误也有深厚的背景。一个民族,不去主动进行知识的积累,不去主动的拥抱未来,一切浮华都是苍白的。综合以上来看,中国或者其他地区注定不会有机会开启工业革命。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在的欧洲已没有了这两项优势,人类已不再需要海洋做知识传播的通道,而欧洲人开始变得富足、和平、安乐了。世界早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说欧洲为人类文明奠定了知识和理论基础,那么,随着文明的深入发展,“文明由欧洲带领"已显得不那么合时宜。"文明"需要在一个更大体量的国家来承接,此时的美国,正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前几年任正非提出,华为要探索无人区,前面我们讨论过,欧洲人一直在探索无人区,后来轮到美国。欧洲人象是早期的拓荒者,征战蛮荒,披荆斩棘。大航海,资本主义革命,工业革命,民主制度,市场经济规则等等探索,都是从黑暗到光明,从无知到有知,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思想体系,制度体系。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它的历史很短,它建立的法则,制度,设计都是积累了人类文明最新的知识,最先进的思想。就象设计的建筑,制造的汽车一样,总是用最新的理念,材料,工艺。在这块新的土地上,束缚最少,利益纠葛最小,思想最解放,视野最开阔。无数的冒险者,野心家来到了这里。此时的欧洲各国,在为彼此的利益分配大打出手时,美国人在探索未知的路上狂奔:从早期的铁路大王,石油大王,钢铁大王,银行大亨直到当今的比尔盖茨,乔布斯这些闪亮如星辰一般的人物,是时代造就了他们,也是他们造就了时代。他们站在人类文明金字塔的最顶端,他们更容易看到一个全面的世界。例如:乔布斯,当我们深入的思考后就会发现,乔布斯这样的人,不太可能产生于美国之外的其它国家。就象马云不太可能在美国产生是一样的道理。

       人的成长,不太可能突破他所处的时代,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商业环境,科技环境,记得很多年前,中国人呼唤中国的比尔盖茨,弄出很多叫“孵化器”的东西,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现代人对物质世界有了一些清楚的认识,比如,我们吃一份食物,就能从微观来解释这份食物对我们身体各组织所起到的作用。同样,人的知识结构也是如此,能够搭建起怎样的知识结构,与所处的社会是密不可分的,社会能够“喂”给人怎样的知识,人就有可能形成怎样的知识结构。瓦特在发明蒸汽机之前,就有人发明了纽可门蒸汽机,比尔盖茨打造计算机图形界面是受到了苹果的启发。人的成长很复杂,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成为某项技术专才,但象乔布斯这样的,我们很难去厘清他的兴趣以及他对未来的思考源自于哪里。但是,社会必须要能够提供给他获取知识的相应的知识背景,文化背景等等。西方有一句话,叫:一个人能成为什么,那他必然会成为什么。《未来简史》里面有一个词:“数据主义”,说世界万物皆为数据。那么,我们看一个人,走什么样的路,由其背后的数据所决定。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也是如此。从这里看,那么是否能说:未来已定?是否能说,未来就在人性里,在我们所处的环境里,在我们的思想里,在我们的生活方式里,在我们的文化里?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领悟出来的道理,都由我们的过去所决定,那么未来呢?是不是就在那里,只不过是我们看不清而已?

       就整个中国历史而言,中国人基本没有大规模持续的探索无人区,这40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学习和模仿为主。但未来大规模步入无人区,是我们必须要走的路。在面对未知时,很多的时侯,不是因为智力不够,而是因为格局不够,当人们不能看到更广阔的前景时,就会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争吵不休。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的很多民族,不一定是出了多大的错,有的是因为没有来得急指定继承人,而有的只是收了一只“木马”。在面对缓缓打开的科技革命之门,我们一定要满怀敬畏,努力的站在更高的位置,以更高的格局来看待它,否则,我们就要为提升视野或格局而付出相应的代价。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