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中外合作办学硕士|中国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
gscass_lm 2024-05-13

中外合作办学硕士|中国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

中外合作办学硕士是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硕士教育项目。要满足如外方院校在教育部涉外监管网国外学校互认名单之中,及教育部涉外监管网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名单中有这个中外合作办学硕士项目等必要条件。主要有两种办学形式:机构和项目。机构办学主体还分独立法人和非独立法人。

中外合作办学硕士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报考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可以免统考。其次,由于合作的境外教育机构颁发硕士学位证书,毕业后可以在教育部中留服务中心做学历认证,等同于国内的“双证”,增加了学历的含金量。此外,中外合作办学让考生有机会在国内接受境外教育,并且普遍来说,其录取分数相对同一高校普通类录取分数会低一些。另外,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的学生就业优势明显,语言能力和专业学习能力均较强,受到用人单位特别是外企的欣赏。最后,有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采取申请入学制度,只需提交申请资料、通过院校审核就有机会收到录取通知书,为离校多年、应试能力下降、工作忙碌的职场人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办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美国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合作举办“金融管理硕士”(Tulane-GSCASS Master of Finance,简称MFIN)项目,院校自主招生,每期招生60人,学员在职学习,学制为18个月。毕业颁发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Master of Finance)学位证书,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学位认证证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管理硕士班结业证书。

中国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项目优势

中美名校强强联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杜兰大学充分代表了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研究水平,基于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共识,两校首次合作举办金融硕士项目,充分彰显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社科院杜兰名师荟萃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经济研究所、财经战略研究院等研究所的专家学者长期从事金融政策的研究和咨询,针对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特点及未来趋势设置课程体系,给予学生鲜活的理念、权威的知识和最新的资讯。

不出国门获国际顶尖金融学位

杜兰大学金融财务专业在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名列前茅,弗里曼商学院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开发商业培训项目及研究生项目,在金融财务研究领域声誉卓越。项目学员毕业可获得全球广泛认可的杜兰大学金融硕士学位。

全面掌握前沿理论与金融工具

杜兰大学弗里曼商学院历来注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操作与把握市场波动能力的训练,在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领域都形成深厚积淀,学员在充分把握前沿理论之余更能领悟金融工具的运用之妙。

全球化的金融界社交平台

遍及全球金融行业的杜兰大学合作伙伴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长期以来与金融机构建立的深厚关系共同汇成全球化的金融界社交平台,学员定可在这样的氛围中品味如鱼得水的学习与生活境界。

创造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杜兰大学弗里曼商学院均有着丰富的校友资源,金融管理硕士项目学员将成为两校的校友,通过全球校友网络平台,拓展人脉资源,迎来职业发展的新契机。

中国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项目申请条件

1、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条件;

2、至少一年工作经验(在职);

3、通过入学测试(含英语)。

中国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项目的入学考试包括专业知识笔试、英语笔试及综合面试三个环节,主要考核金融专业基础知识、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专业笔试为中文命题,题型为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及论述题等,满分100分。笔试内容主要考核学生的金融专业基础知识。英语笔试主要考核英语阅读和听力,读放在面试环节了。综合面试是金融管理硕士MFIN项目入学考试的主要考核环节,需要考生特别重视。面试环节由多名考官对一名考生,考官对考生依次提问,并对考生的各项能力打分,重点考察考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等。每位考生的综合面试时长为10-15分钟左右,含3-5分钟的英语口语交流,多为日常口语、面试口语,如自我介绍、读研学习动机、个人职业规划等等。其它时间为中文面试,面试考官将通过提问金融专业知识、管理工作经验等评估考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

2024级中外合作办学硕士|中国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招生中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