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让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美国杜兰大学紧密相连的是它--金融/能源管理硕
ID830310769 2020-02-21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时间偷偷溜走的不经意间,我们已经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美国杜兰大学金融/能源管理硕士项目共同走过了8年的时光,由金融管理硕士领队前行到与能源管理硕士齐头并进,这8年已经让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美国杜兰大学成为了亲密的伙伴。

还记得2012年12月18日金融管理硕士项目正式启动的那一天吗?

杜兰大学商学院院长Ira.Solomon在讲话中重点介绍了杜兰大学与弗里曼商学院,该校是一所综合性私立大学,以高质量的教学、科研及高素质的学生而著称,历年排名均位于全美前50名;弗里曼商学院则创建于1914年,是美国商学院联合会(AACSB)14个创始会员之一,尤以金融和会计专业见长,2012年金融硕士项目位列全美第3名,全球第30名。 金融管理硕士项目是杜兰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首次合作举办硕士项目,将着力于培养掌握专业知识、精通业务操作、谙熟行业规则、具备国际视野的金融操盘手,以应对未来中国金融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黄晓勇书记表示,通过引进国外高校研究生学位制度,实现不出国的留学,可以使我们全面利用最新的教学理念,最先进的培养模式,最权威的实用教材,深入了解国际金融业发展现状、学术前沿及变化趋势,全面掌握当前国际金融运行中的基本规则和先进技术,大幅度提高金融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和综合素质。同时,还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我国金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更对我国教育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教育产业化、市场化,增加中国教育供给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刘迎秋院长在讲话中则着重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办学情况,特别是研究生院在金融人才培养方面的理念和模式。他指出,金融管理硕士项目不同于以往的科学学位教育强调的理论研究,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全面运用理论知识与金融工具综合解决金融业务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大型企业金融业务方面的工作。此外,金融管理硕士项目还将搭建连接起 杜兰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广大校友平台,为学员的职业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还记得2018年3月6日两校沟通交流会吗?
2018年3月6日,美国杜兰大学弗里曼商学院院长Ira Solomon教授一行访问社科院大学(社科院研究生院),就两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现状及未来发展等问题举行会谈。社科大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黄晓勇教授、社科大副校长林维教授、社科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曾茂富、社科大经管学院副院长李石强教授、社科大国际教育学院第一负责人王晓明教授等出席本次会谈。

黄晓勇院长首先向Ira Solomon教授一行到访社科院大学(社科院研究生院)表示欢迎。他指出,金融管理硕士(MFIN)项目合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很快两校又将在能源管理硕士项目上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鉴于中美两国贸易合作的良好势头,此时引进 能源管理硕士项目对于推动中美能源领域开展新的合作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未来,双方将继续发挥各自的优势,为能源及金融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Solomon院长介绍了杜兰大学及弗里曼商学院的整体发展情况。他说,在过去的六、七年间,杜兰大学弗里曼商学院成为北美地区发展最快的商学院。随着商学院新大楼的落成,学院将为学生提供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努力将学院打造全美顶尖商学院。林维副校长向杜兰大学介绍了社科大及其目前开展的国际交流合作情况,希望双方可以在本科生交换、教师交流以及科研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此外,双方就金融管理硕士(MFIN)项目以及能源管理硕士(MME)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并就一些具体问题交换了意见。

2018年4月能源管理硕士开始正式对外招生,每期招生30人,学员在职学习,学制18个月。学员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后将获得杜兰大学颁发的能源管理硕士学位以及教育部颁发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回想起为项目顺利进行所作出的努力和现在一届又一届满载而归的学员,再多的付出都是十分值得的,对所有为项目付出过的老师们也都是值得的,金融/能源管理硕士项目让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美国杜兰大学紧密相连,这份紧密相连的合作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金融能源人才,值得期待。

文章来源:社科院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硕士网站https://www.tulane-gscass.com/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