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动物解说素材《食螺鸢捕食福寿螺》食螺鸢(Snail Kite)是一种会嗦螺的中型猛禽,体长约45厘米。它们的上体羽毛是深蓝色,头和下体羽毛则是灰白色或杂色,腿爪黄色且有黑爪尖,眼睛则是棕红色。食螺鸢广泛分布在美洲的中部和南部,喜欢栖息在沼泽、湖泊和水域附近。
通过名字不难看出,食螺鸢平时的主食就是各种蜗类。并且尤为喜爱苹果螺(又称:福寿螺)。不过嘴馋的时候,还会去吃一些海龟以及小动物。它的体型只能算是中型猛禽,一只成年蜗鸢的体长在45厘米左右,大部分体重还不到一斤。虽说外观不咋滴,但人家可是实打实的猛禽。
它们平常栖息在,美洲的中部以及南部,一般就呆在沼泽,湖泊这种有水域的地方。为了更快发现福寿螺,它们建立巢穴的地方,一般不会离地超过一米。蜗鸢身为蜗类的克星,为啥能成为福寿螺的克星呢?这是因为福寿螺的外壳太过坚硬,别的动物拿它没啥办法,但食螺鸢那弯钩状的嘴巴,却能轻松吃到里面的螺肉。锋利的爪子,也能将螺壳捏碎。而且它的神经系统跟人类不同,福寿螺体内的寄生虫,完全破不开它的脑部防御。正是因为福寿螺的老家,有食螺鸢的存在。因此它们丝毫不敢猖狂。
食螺鸢并非不怕寄生虫,而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应对机制。食螺鸢拥有相对强大的免疫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并对抗寄生虫的入侵。其消化系统也有独特之处,特殊的消化酶和肠道环境,可对进入体内的寄生虫有抑制或杀灭作用。而且在挑选食物时,它们或许会本能地选择相对健康的福寿螺。进食过程中,它们还会去除螺的部分垃圾组织,减少摄入寄生虫的几率。
本文资源来源:135纪录片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