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总是有人“犯错”。这是个性的随意散漫呢,还是伴侣的吃醋霸道?性质是那个性质,情节是否严重?这又是另一回事儿。 在《中国婚礼·我女儿出嫁了》节目中,新郎施康表示:自己会介意新娘婚后有太多异性朋友。但新娘却认为,大家都是普通朋友、聚会也会尽量保证伴侣在场。 是不是,这个做法就稳妥靠谱了呢?明星嘉宾蔡国庆觉得:伴侣只要真心爱你,就会变得敏感。
说到底,这就有一条无形的道德底线。结婚之后,你与异性交往都不能“踩界”。 首先:口头不要占便宜 现在,最时常听到一个词就是“口嗨”。这对别人没有实质性伤害,但听着也有被冒犯的感觉。尤其在异性之间,哪怕对方不介意——你这个已婚人士,为什么还要与异性说着带颜色的笑话。美其名曰“幽默”,其实就是品味低下、语言庸俗。 别人不介意给你占口头便宜,那是别人的事情。别人主动挑逗,你都要自觉规避。更别说,你主动撩起话题。俗话说:先撩人者,贱。
其次:动作不要有误会 说说笑笑,需要分寸。与异性有意无意的肢体接触呢?更要小心再小心。有的呢,那是不经意触碰。那请第一时间表示道歉,表示自己的无意过失。有的呢,那是手脚不听使唤、非要往别人身上招呼才“舒服”。拜托,别人怎么判定你的行为?你的伴侣又该如何理解你的热情? 还有什么共同一根吸管、走路挽着手搭着肩的,哪怕是红颜知己、男闺蜜——你们本身的属性,依然一个是男的一个是女的。请自行约束,再好的友情也不必动手动脚。
再次:异性不能单独处 从前,有一句古训特别中肯:“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选自《北史·袁聿修传》)原义是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被人怀疑是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被人怀疑是摘李子。后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这就是避嫌,省得有理说不清。莫非,你还真的“跳黄河”吗? 换一句现代的话,这就是“孤男寡女共处一室”。确定需要这样的单独相处?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最后:聚会尽量带家属 像之前说的,尽量把情侣带在身边——这个做法很好。 人是群居动物,人与人之间也要进行社会交往的。朋友之间、公司之内等的聚会,能够携眷参加便携眷参加。好让对方知道,你与什么人接触、你的社会关系如何。 必要的社交,无法拒绝情有可原。不能携眷的,那你与异性也要保持距离。家属不是负责监视你,而是你这个自觉行为让对方放心。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聪明的你,懂得如何取舍吗?(文/飘雨桐)
END。 像网友建议的那样: “既然结了婚,就有了互爱的责任和忠实的义务,对于其他关系,也要先让位于保证婚姻的和谐稳定。” 是的,婚姻和睦、家庭幸福不香吗?异性再好,也不是你的那杯茶。因小失大,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