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浅谈《极乐迪斯科》的艺术风格
阳之烈火 2020-05-18

在视频开始前,请大家记住这个玩家们都见过的场景,视频的结尾,我会送上一个彩蛋,这个彩蛋就是对这个场景的解答。


一,《极乐迪斯科》与巡回画派

「 We would like to thank all the great people that came before us:Ilya Repin, Vladimir Mayakovsky, Viktor Tsoi,and Marx and Engels for providing us with political education. 」这是《极乐迪斯科》的游戏制作者ZA/UM谈到这款游戏的制作体验时,说过的话。

这段话翻译成中文,大意是:我们感谢所有伟大先哲带给我们的影响:伊利亚·列宾、弗拉基米尔·马雅科夫斯基、维克多·崔,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理念上的启迪。

ZA/UM所提及的这些先哲包括画家伊利亚·列宾、弗拉基米尔·马科夫斯基、摇滚歌手维克多·崔以及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些先哲对苏联时期的人民和国家意识形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所以,《极乐迪斯科》可看作是苏联寄出的最后一封信。

今天,我们首先来谈谈《极乐迪斯科》的绘画艺术风格,它源自俄罗斯巡回画派,而游戏作者所说的伊利亚·列宾就是巡回画派画家的杰出代表。

伊利亚 列宾


二,什么是巡回画派


巡回画派是俄罗斯绘画史上最伟大的绘画流派,代表了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1863年,一批才华横溢的美术学院学生对学院派绘画题材仅限于神话和圣经故事的传统不满,他们奋然退出美术学院,转而研究现实主义绘画艺术,成立了彼得堡“自由画家协会”。

这个协会从1863年创始到1923年结束,在53年的时间里,他们在俄罗斯全国各地巡回展览,因而被称为巡回画派。

巡回画派的基本主张是:坚持俄罗斯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艺术思想:“美就是生活”,反对俄罗斯艺术上的西欧化,强调民族特点,以反映本国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苦难为自己的责任,坚持民族主义的现实主义精神。

其中代表画家有克拉姆斯柯依、列宾、苏里科夫、彼罗夫、萨维茨基、雅罗申科、萨甫拉索夫、希施金、瓦斯涅佐夫、列维坦等15人。

而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Repin llya Yefimovich,1844—1930)是巡回画派最富盛名的画家,他画作的主题是苦难与痛苦。而他作品的题材通过揭露专制制度,用以反映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尤其是下层人民的生活,所以被公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泰斗。

而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表现了下层劳苦大众的苦难生活,这与欧洲古典油画中的贵族肖像画风格迥异,体现了强烈的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的风格。

列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而列宾所画的《伊凡雷帝杀子》,是一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名作。

列宾 《伊凡雷帝杀子》


伊凡雷帝生性多疑,他怀疑太子有夺取皇位的野心,父子关系异常紧张。有一天,伊凡雷帝看见儿媳叶莲娜只穿了一件薄裙在皇宫中走来走去,违反了至少要穿三件衣裙的惯例。他勃然大怒,动手打了儿媳,使怀孕的叶莲娜因惊吓而流产。儿子对伊凡雷帝大吼大叫,伊凡雷帝暴怒之下,举起手中的铁头权杖向儿子刺去,正好刺中了儿子伊凡的太阳穴,致其死亡。

该画作色调灰暗,渲染了压抑的气氛,皇太子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胸前,生命垂危,伊凡雷帝惊恐地搂着儿子,眼中充满悔恨,他的手紧紧按住儿子流血的伤口,徒劳地想要挽回儿子的生命,儿子浑身瘫软,眼中充满绝望,绝望中或许还有一丝宽恕和难以置信。两人眼神并无对视,但已经充分表达出令人绝望与悔恨的主题。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和《伊凡雷帝杀子》这两幅作品的主题,一个是苦难,一个是暴虐与痛苦。


列宾 《札波罗什人答复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四世》


《札波罗什人答复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四世》,也是列宾的画作,一般称作《给土耳其苏丹回信》,这幅杰作表现的主题是乐观,被称为“笑的交响曲”。

这幅作品描述了1676年的历史事件:札波罗什人中的哥萨克骑兵,对沙皇不满,奥斯曼帝国苏丹(伊斯兰国家对国王的习惯称谓)写信希望他们倒戈归顺,一起对付沙皇,但哥萨克骑兵却拒绝了土耳其苏丹。

画面中,哥萨克骑兵聚在一起,商量着怎么回信。这是绘画史描述人的不同音容笑貌最为成功的主题油画:狂放、恣肆、讥讽、诡谲,乐不可支……哥萨克骑士有的开怀大笑,有的面带嘲讽,有的睥睨一切,人物栩栩如生,笑声似乎溢出画外,汇成了一曲笑的交响曲。

列宾的杰作还有许多,如《意外归来》,列宾在俄罗斯影响深远,以他名字命名的列宾美术学院,如今是世界上四大美院之一。

巡回画派共有15人,每一位画家的画作都有自己的个性,也各有其擅长的题材与主题,但他们的共同点是,强烈的俄罗斯民族性,而现实的题材与主题,以及写实主义的绘画风格,我们都可以看出《极乐迪斯科》的制作者深受巡回画派的影响。 

三,巡回画派、西方现代派与《极乐迪斯科》

《极乐迪斯科》的创作者们深受巡回画派的影响,但我们在《极乐迪斯科》中也看到了和西方现代派绘画风格的结合。

下面,我就分别谈一下巡回画派、西方现代派绘画对《极乐迪斯科》美术设定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俄罗斯巡回画派与《极乐迪斯科》中的色调。

巡回画派提倡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色调灰暗、压抑,如《伏尔河上的纤夫》,以及苏里可夫《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就如同《极乐迪斯科》一开始,在“我”醒来的房间,光线昏暗,肮脏杂乱,气氛压抑。街道上,四处黑灯瞎火,鬼影憧憧,同样的昏色调,同样的气氛压抑。

苏里科夫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游戏中醒来的房间


接着,我来谈谈巡回画派与游戏中的风格。

俄罗斯民族被称为“战斗的民族”,强悍、粗犷的民族性格也体现在巡回画派的作品中。这些画作粗犷、笔触奔放、色彩大胆,与欧洲古典主义绘画细腻、圆润、严谨的风格大相径庭。而在游戏中,人设也是粗犷的,笔触也是大胆的。

我们来比较一下《极乐迪斯科》与巡回画派的人物塑造,我们可以看到,二者具有许多相似之处:

比如准确的人物结构,严谨而写实的绘画,粗犷的笔触,都透露出斯拉夫人的气质。

巡回画派人像画

游戏中人像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极乐迪斯科》中游戏开始前的画风:

《极乐迪斯科》艺术风格虽然继承了俄罗斯传统绘画风格,尤其是巡回画派的绘画风格,但又不仅限于俄罗斯绘画传统,该款游戏中的图标,同样也借鉴了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技法与风格。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游戏中技能的图标与西方现代派绘画的相同之处。

我们先来看一看《极乐迪斯科》中的技能选择界面。

看到极乐迪斯科里的这些图标,你会想到什么?你肯定会想到死亡。这些像骷髅一样的人像,难免不让人想到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的画作,蒙克的画作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绝望以及濒临死亡的惊恐不安。画作《呐喊》,带有明显的末日情结。

蒙克 《呐喊》

而游戏中的图标与另一位同样表现死亡主题的东欧波兰的画家济斯瓦夫·贝克辛斯基的画作有更多的相似之处。两者的人物刻画,无论是骷髅一样的面部,或是令人恐怖的狰狞表情,以及超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都让人联想到死亡。



而下面这组图标,显然受到西方现代派绘画的影响。我们将技能图标与未来派绘画来做一个比较。

未来主义画作


无论是变形的五官,以及五官解构又重置的处理,游戏中的技能与未来主义的人物肖像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还记得一开始我所说的彩蛋吗?

这张截图是游戏场景的一部分。请大家注意广场中矗立的这尊雕塑,像不像油画《拿破仑超过阿尔卑斯山》?也许,这便是创作者在对法国油画大师雅克-路易·大卫致敬。


《拿破仑超过阿尔卑斯山》

这里是玩课堂,感谢您的收看,从游戏了解人文艺术,用人文艺术欣赏游戏,我是阳之烈火,下一次我将解读《极乐迪斯科》中的政治哲学,我们下期再见。



推荐文章
评论(2)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