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给7-11岁孩子的哲学大哉问
听说你很棒 2020-05-24

你也可以点击我看视频,听说更精彩...

我是从哪里来的?人跟动物不一样吗?为什么人会变老?我聪明吗?怎样叫做勇敢?为什么把拔马麻需要工作呢?

孩子们常莫名问我们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像,「世界最大的洲是哪一洲?」「水的沸点是几度?」「海豚是不是鱼类?」这种都有正确答案的问题,而是需要思考的哲学性问题,常让大人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是好。

大多数的父母生活繁忙、工作紧张,面对孩子连续不断的"为什么"大轰炸,常常因为无法给予"正确答案"而心生烦闷,对孩子的问题敷衍了事,甚至大发脾气。久而久之他们认为,孩子就只要"乖乖听话就好!"

这本书邀请孩子自己问自己问题,也邀请父母跟着孩子一起思考。

本书节录自法国经典畅销儿童杂志《Astrapi》的聪明思考专栏,根据由法国儿童哲学家之父奥斯卡.伯尼菲所带领的儿童哲学工作坊,与孩子们讨论的成果记录汇整而成。

奥斯卡‧伯尼菲博士为了推广成人和儿童的哲学思考课程,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在世界各地成立哲学工作室,致力于出版「以讨论来教学」的工具书,希望透过对话讨论,鼓励小孩表达自我观点。柏尼菲认为「以问题来回答问题」,会比直接给单一的标准答案,更能鼓励儿童思考。因此,他也建议大人,当小孩问问题时,大人不要急着回答,最好能引导小孩自己找到答案。如此一来,才能学会为自己的想法负责。让『哲学』变成一种〝日常可用的东西〞,这是他一生努力的目标。

本书集结了30个父母跟孩子可以一起探索人生的大哉问,上至人类起源,下至个人价值。

编辑群强调本书有3大特色:有趣、活泼、严谨。

第一点,有趣:

本书由荣获法国青少年文学协会大奖的插画家巴斯卡.勒麦特创作,将欢乐、幽默、温馨和深度巧妙融合在一起。即使是孩子来看,也充满乐趣,因为,思考最重要的是,要能使人感到快乐。

第二点,活泼:

书中有许多可爱的小小角色,他们有着像是长了手脚的马铃薯般有趣的模样,穿梭在字里行间,偷偷躲在书页的各个角落。他们有的在玩、有的会惊叹,当然也会问问题,幷设法自己找出答案。他们长相各异,有长的、有扁的、有瘦的、有胖的;有的戴着眼镜、有的戴着帽子、有的撑着洋伞、有的拄着拐杖,他们性格多样,就像我们的社会;他们有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对各种假说进行推论,就像我们的思考想,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第三点,严谨:

哲学思考的过程,幷不是单单的提出想法而已,而是透过各种逻辑思辨,不断反复的过程,进而表达出一个观点。编辑们想办法把工作坊中,与孩子的谈话、具体的想法表达出来,过程中有不足的地方,还要不断调整与改变观点,最后以文字浅显、清晰易懂、人人可读的方式呈现。


本书提出的问题包含三大哲学主题:「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我们也可是说是人生的三个重要提问「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去哪里?」,这三个问题中分割出来的各种问题。

一、「世界观」

我们跟随着绘者的视角,从科学的角度,看到有如古代菊石般的螺旋形状,排列着生命演化的各个过程,说明人类是从何而来;又从神学的角度,以一幅幅看不到说话主人公样貌的对话框,幽默地揭示上帝是如何创造人类的。最后从现实的角度,拉回我们现在居住的蓝色星球,动物与人类各据一方,以不同的立场表达自己的想法,藉此去探讨〝人类为何而存在?〞

许多小小人们在书页上争论着,人类的存在,到底是有意义的,还是无意义的时候,一个戴着眼镜看似博学多闻的角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类存在不为了什么〞而是〝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们突然意识到,在地球上,只有人类知道自己存在、只有人类懂得思考、只有人类能够说话、只有人类对自己的生和死有意识。但,那又怎么样呢?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想,正因为人类有智力、而且有能力去爱,所以只有人类能改变世界!

二、「价值观」

本书藉由涂鸦漫画的表现手法,将人的各种感受具象化。

我们可以看到小小角色因为丢脸,而发红涨大的脸颊;因为恋爱,强烈的感觉化成一颗巨大的爱心,从身体里呼之欲出。

将〝害怕〞化为巫婆、吸血鬼、狼人或是蜘蛛等有形的角色,但〝害怕〞有的时候,是没有固定形体的妖怪,环绕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看到因为害怕而手脚被捆绑的弱者,以及勇敢面对害怕而越过悬崖断崖的勇者。

绘者更生动地将"坏事"具象化成一头鳄鱼般吐着毒舌的巨兽,看起来有点邪恶却不至于恐怖,甚至有点滑稽。这头巨兽有时候会从我们的口中冒出,有的时候,会因为与他人的巨兽相互斗争,而变得越来越巨大,有的时候,巨兽只是我们用来假装自己很厉害的面具,而有的时候,巨兽只会偷偷潜藏在我们的内心,没有任何人知道。我们看到那些太常做坏事的人,会被自己口中的巨兽包围,因此与他人隔绝,变成了一个孤单的人。

我们更常在书中看到一幅幅日常生活的情境漫画,看到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不同观点,或是一件事,在同一个人心中产生的各种不同想法。而影响这些不同的因素,取决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经历,所产生出来的,每一个不同的人。

踢着足球的小小人,指着中世纪穿着打扮的人说:「中世纪的人好丑喔!」

穿着律师服装的小小人,高举着法槌说:「有些法律规定某些话是不能说的,譬如歧视的字眼。」

聚在营火边,仰望着星空的小小人说:「创造我们的人不是上帝,是我们的马麻耶!」

面对称赞着自己的叔叔,头顶三根毛的小小人心想:「拜托~你是我爸爸的老板耶‧‧‧‧要是我不乖,回家可是会挨骂的!」

很多的时候表面看到的、听到的,跟事实的真相是截然不同的。我们认为是负面的事,也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当别人要我们做不该做的事时,因为拒绝而当个胆小鬼,其实才是聪明的。而聪明的人也不是什么都知道,也仍然会犯错,但,承认了自己犯了错、接受这些错误,还能让自己进步呢!

你知道吗?有时候闯祸......竟然也能让世界进步耶!

我们看到两个小小人驾驶着一架古早的飞机,画面左下方的标签写着〝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是的,那就是著名的莱特兄弟第一架、也是人类史上首次成功飞行的飞机,在当时,可是被其他人认为是危险且异想天开的举动呢!

这些各种不同的观点,形成了我们看待人、事、物的认知判断,决定了我们处理事情的方法与态度,

三、「人生观」

在书中我们还看到了,某个人奶奶的真实照片!泛黄的照片从出生、成长到结婚生子,最后成为了现在的样子。看着奶奶的人生走马灯,让小小人与奶奶一起回忆生命中的酸甜苦辣,了解人生中每一刻都有好与坏,即使变老也有好的一面。这也应证了,人类既面对无可避免又神秘的死亡,无论信仰是什么,都会希望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义,如同书页上一朵绽放的花朵,每片不同的花瓣,代表了不同的人生历程,不同的追寻目标。即使我们知道自己有一天会死,身后还有很多其他的人,所以人类是不是应该要为自己在世上的所作所为负责呢?

而我们的人生是否成功,究竟是谁说了算呢?我们的爸妈不能、我们的朋友也不能、我们的老师不能、社会也不能。很多人可以给我们建议,可以批评我们,或鼓励我们。但只有我们自己能知道什么对自己最重要!

书中的每个问题都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相互包容,却又相互制约。而面对问题,我们总是能提出更多的问题!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总结,接着来说说我的心得。

这本书虽然强调〝哲学〞大哉〝问〞,却从来没有解释什么是哲学,更不为任何问题提出解答,而是“从哲学的思考方法”切入。不过~我想若是解释起〝哲学知识〞,就算是大人也要进入庄周梦蝶的神游状态,不知是你看书,还是书看你!

在问题的设计上非常多元,但在顺序规划上比较缺乏系统性的安排,前后主题非常跳跃,即使书末规划出了概念索引,仍然没有解决上述的问题,因此比较不适合像一般的床边故事书那样,一次说给孩子听。

书籍大开本的设计,不用担心四处出现小小人的对话会太小而不易阅读,很适合摊开和孩子一起共读。我还特别喜欢有些篇章,提供一整页的空间,让孩子可以贴上画上或是写上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成为书本的一环,增加参与感。

身为父母阅读这本书时,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求快。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我们成年人大量使用标签化、模组化、快捷的方式,过滤掉无效的讯息,制定一些标准化的规则来帮助思考、认知,才得以在这复杂且快速变迁的社会中做出决策。过去的教育是一个单一输入幷输出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填鸭式教育,要求能快问快答,缺乏缓慢且深入的思考的过程。而哲学性的问题需要长时间的消化与沉淀,就像是我们吃饭,细嚼慢咽带来的,不只是事对身体的好处,更是能够细细品尝食物的美味。

这本书让我们陪伴孩子学会对比不同的思考角度,批评提出的证据,思考其中的价值,但却不强迫任何人一定要接受它。让自己的的思考更合理与周全,增加思考深度与多元性,体会真正的〝思想自由〞。

再次重新审视孩子提出的「为什么?」,我突然体悟孩子果然是天生的哲学家,一句「为什么」,看似不起眼,里面却包含着孩子对这世界的好奇与探索、对身而为人的各种渴望。

让我们懂得珍惜孩子的「为什么?」,学习和孩子一起进行哲学的思考。在AI世代的未来,我们不要成为只会执行程式的机器人,而要成为懂得思考而有智慧的人。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