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新华书店和她的读者们 ——献礼新华书店成立八十一周年
小范的园子 2020-05-21

八十一年前,清凉山畔,新华书店于烽火之中成立;八十一年后,螽斯衍庆,新华书店在时代中前行。从“一街四角”到“遍地开花”,新华书店肇始于延安,兴盛于全国。从北至南,连贯西东,新华书店如同一条生命力卓越的长河,不断分支发散,流遍祖国各地,串联起一位位读者的赤子之心。西安,郑州,南宁……在祖国的各个角落,一幅幅独属于新华书店和她的读者们的“画像”正在徐徐展开。


旧与新 不变的是阅读的心

郑州市区内共有41家新华书店,其中最大的一家新华书店已经矗立于西太康路十九年了。采访期间正值酷暑,西太康路街道上行人零落,但书店内的氛围却十分热闹——书店的四个楼层内都有许多读者在看书选书。

三楼是教辅书籍,人流量相对较少,其中有一位三十来岁的男士王勇坐在书架间的地板上看二月河的《雍正王朝》,他捧着这本厚厚的书,神情专注。在被问到为何不在拥有更多文学类书籍的二楼看书时,他表示二楼的读者太多了,三楼这里更安静一些,更适合读书。他还说,“这么多年了,我有时间就会来这家新华书店逛逛,这似乎已经成了我的习惯。”

位于杜岭街36号的“最美”新华书店——回声馆同样人潮拥挤。作为郑州市第一家大型的24小时书店,回声馆自2016年开业至今已经积累了一大批读者。该书店的读者类型也非常鲜明。其中一类读者类型是“家长+小朋友”型。作为一家现代式复合书店,回声馆三楼和四楼的受众偏向于少儿。三四楼的书籍涵盖名家名作、儿童文学、亲子读物、脑力开发等细类,还特设了绘本馆、3D打印专区、亲子手工馆等特色体验区……在三楼里有一位妈妈抱着还不满一岁的孩子在挑选图书,并且表示“阅读要从娃娃抓起”,希望孩子长大了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据了解,家长们不仅平日里带孩子来读图书做手工,还定期参加书店开展的亲子阅读会、绘本品享会等活动。

另一个典型的读者类型是是年轻的都市白领族群,很多年轻人习惯在周末带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坐在休息区处理一些工作事宜;或者是约上三五好友,坐在书店一楼的咖啡厅里小聚,聊一聊最近的读书生活……其中一位常来回声馆的白领女士张清如(化名)表示,“我最喜欢坐在二楼有纱窗的窗台那里看书。尤其是在春天的时候,阳光若有若无地飘进来,我太享受那个感觉了。”

十九年间,人潮轮转,市民们对西太康路这家新华书店的亲切感和归属感无可替代;回声馆年仅“两岁”,新一代的读者也在这里,追寻着独属于他们的“慢阅读”时光。

 

新挑战 线上线下的新结合

位于城市新商业中心的五象书城,其人流量虽不及南宁市中心,却也是绝大多数市民的购书选择。采访中,大多数读者表示更倾向于阅读和购买实体书,电子书的阅读仍旧无法取代纸质书阅读的质感以及仪式感。初二学生高俊杰表示,线下购书能够更直观地看到书中内容,避免被网上的错误信息误导,以至出现所购书籍与实际所需不符的情况。

另有一名高一女生陈毓婕表示会在网络购书时多加分辨,寻找自己真正需要的书籍,毕竟网络购书的价格比在实体书店购买有所优惠。当被问及是否知晓新华书店有网上书店时,采访中的大部分读者表示并不了解。其中,年轻读者表示会多方比价后再决定是否从新华书店的线上书店购书。

位于城市中心最繁华商业区的南宁市新华书店可算是南宁市历史较为悠久的书店之一,自建国起便存在于此。此处的人流量比之五象书城多了不少,各个楼层都有不少的读者在选购、阅读书籍。该店一名员工表示周末的读者人数会更多一些,开学后则会有所减少。

在网络购书的渠道扩大后,该书店的读者购书量有了明显减少,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互联网浪潮的冲击。在被问及所处的新华书店是否有线上书店时,两家新华书店的店员分别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五象书城的店员表示该店开设了网上书店,具体的营销活动会依照公司安排进行。朝阳商业区的新华书店店员表示该店尚无线上书店,而有线上团购的优惠活动。据悉,新华书店未来的发展趋势倾向于线上结合线下共同发展,但仍会更注重于线下实体书店的经营管理。

 “互联网+”时代下,在当当网等网商开始推进其线下实体书店计划的同时,新华书店也在筹谋构建其“线上”大局。从开发线上书店发售平台到构造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再到发展物流配送业务,新华书店不断推动实体书店适应时代变化,满足现代读者的新需求。新华书店作为国营书店,其营运模式与当当网等网商有较大区别,但新华书店“一切为读者服务”的信念始终如一,未曾改变。


钟声起 几代人的阅读记忆

钟楼坐落于西安的中心地带,千百年来,见证古城变迁的不只有晨钟暮鼓,更有脚下的钟楼书店——从开店至今,六十五年来,钟楼书店作为一个西安人绕不开的文化符号,感知着几代人的阅读记忆和社会变迁。

一位七十多岁、姓黄的老先生表示,在改革开放初期,春风解冻,许多青年都涌向钟楼书店,争相购买课本或者是经典著作。在这里,阅读的薪火得到了传承。于这位先生,阅读已经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而钟楼书店就是一面象征着知识与进步的旗帜,永远招摇,不曾褪色。

带着女儿来买书的林新先生说,钟楼书店是他童年的文化启蒙,他小时候的大多空闲时间都在书店中度过。如今的他虽然平日工作繁忙,但还是会定期带着女儿来选购一些书籍。谈及电子书与手机阅读时,林先生认为阅读还是应该以纸质书为主,他不反对女儿使用这些电子产品去阅读,但还是坚持认为读纸质书“更有感觉”。

而读者对于它的认识与思考,更使它成为了独一无二的——钟楼书店。

(感谢小廖、小薛二位对本文的心血倾注)

从清凉山窑洞里小小的立锥之地到如今全国分店1.3万家,员工13万余人;从接受网络时代实体书店的冲击到筹谋稳中求进的探索与转型;从烽火时期的“新华书店战地文化服务队”到如今的生生不息的“新华精神”……八十一年来,新华书店栉风沐雨;也发荣滋长——无论如何,新华书店始终是她的读者们最质朴的陪伴者。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