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实生活改编,信不信由你,不要问我。
非客观第三人称
网暗恋既视感
冷静温柔姐姐:27岁微博写文大大
热情臭屁小孩:16岁高二学生党
相差11岁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很多人都在有过“一面之缘”后,草草消失在彼此的视线里,网络带来了生活的快捷,却也导致了情感的快速,没有“再见”这种所谓的结尾,就像当初没有“你好”这种所谓的开始。
小孩分班后还没有愈合的伤口在隐隐作痛,或许正是这个痛苦让她时刻提醒自己,现在的她与其说是无所谓,不如说是怕伤害,让她不再敢与任何人建立关系,她不敢给任何人发信息,在她眼里,这种行为会打扰别人的生活,所以在那次巧合之后,小孩没有再想着联系写文大大,她没有想和这个温柔的作者继续聊天的冲动,所以干脆不要打扰人家的生活。
很诧异,往后几天,作者还会时不时的跟小孩说话。
刚开始是忍不住的剧透,剧透中还带着一些悬念,“真是可爱的写文大大。”
后来会向小孩询问一些建议,说一些自己想好的情节,问小孩这些情节是否合理。
再后来似乎是遇到了创作瓶颈,会让小孩帮忙想剧情,小孩也会绞尽脑汁为作者大大排忧解难,在提供想法的同时也不忘记鼓励这个认真的姐姐。
再再后来,姐姐会直接很信任地把写完的章节发给小孩,让小孩看看有没有值得改动的地方,小孩也是同样认真地细细品读,委婉地提出意见。
她从来不会问作者大大怎么那么信任她,也没有辜负过作者大大的信任,甚至在别人弄错作者时,一向不喜欢跟别人说话的她会勇敢地挺身而出。
她相信她,她也知道她相信她。
慢慢地,小孩习惯了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博,回复信息。
慢慢地,她知道了她是一名高中生,她知道了这位作者大大是一个姐姐。
慢慢地,阴差阳错间,小孩加到了姐姐的微信,加到了姐姐的QQ,关注了姐姐的抖音。
那个时候,姐姐就是那个姐姐,她认为小孩只是她的一个忠实粉丝。
那个时候,小孩就是那个小孩,她认为姐姐只是她关注的作者。
在那一周,姐姐感受到一名粉丝的支持,心中充满了对她的感谢。
在那一周,小孩感受到一个作者的用心,心中充满了对她的敬佩。
在小孩以为她们的故事会到此结束时,是姐姐让这段故事开启了序章。
在小孩以为她们的故事会不温不火时,也是姐姐突然按下了暂停键。
是的,一周后,姐姐的这篇文章完结后,她再也没找过小孩,而小孩一如既往地不想打扰别人的生活,也没有主动联系过姐姐。微博中的对话框不知不觉间蒙上了灰,微信和QQ中的对话从未开启。
她还在写文,还会更新抖音。她也还在关注,还会为她点赞。
只是她们逐渐陌生。
两年后,小孩心血来潮的一条微信,使两人再续前缘,只是这一次,小孩莫名地执着。她只是怕这一次姐姐再突然“消失”,所以她很用力,用力到她都不知道,她对姐姐的感情莫名变了质……
这一次,姐姐还是那个姐姐,但小孩却不再是那个小孩。
种子正在悄悄生长,故事正在慢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