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14 日,路透社报道称奥迪计划投资 41.3 亿元改造上汽工厂,以满足生产奥迪轿车的资质。新厂产能目标是每年 6 万辆奥迪 A7L 和 6 万辆大众新款 SUV。
上汽集团此前曾表示计划在 2022 年开售首款奥迪轿车。两家公司没有对路透社置评。
上汽奥迪合资项目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6 年。当年 11 月,上汽发布公告称,“上汽引进奥迪品牌产品进行制造、销售,并向中国消费者提供新能源汽车、智能互联移动出行服务的可能性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深化公司与德国大众的合作。”
但由于当年奥迪在华销售情况不佳,举债经营的奥迪经销商担心新合资公司会加剧销售难度、毛利进一步压缩甚至亏损,因此以暂停向奥迪提车为由向奥迪施压。财新当时引述奥迪经销商联会的话称,因销售网络过剩,奥迪经销商 2014-2016 年经营亏损合计达 280 亿元。
2017 年 2 月,奥迪和一汽大众的经销商签署“三亚声明”(因为在三亚签约),供应商要求在奥迪中国销量实现 90 万辆前不会考虑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大众集团方面则表示跟上汽-奥迪的谈判会重启,但在 2018 年之前这个项目不会实质性落地。
但到了 5 月 10 日,奥迪经销商联会控诉奥迪不承认此前达成的共识,双方摩擦再启。奥迪在经营数据报告中称,受到中国市场“暂时的特殊情况”影响,奥迪在华销量遭遇重挫,一季度下降 22%。这里指的特殊情况即奥迪、一汽、和经销商之间的博弈。
最后多方在 5 月 19 日达成和解,奥迪承认“三亚合约”中供应商的诉求,还同意上汽-奥迪成立后,在中国销售和服务的产品全部在当前的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在现有有展厅和服务区域提供销售和服务。
这等于是将汽车营销环节中最有利可图的售后业务留在了一汽大众奥迪经营网络内。2018 年,奥迪和一汽在 3 月 7 日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新组建一家独立的销售公司。上汽奥迪造车,一汽奥迪经销商卖车、挣售后维护费,这大概是经销商妥协的直接原因。毕竟利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证。
2019 年年底,彭博社在招标采购网站上发现了上汽和奥迪邀请零部件制造商参与 A7L 的招标,当时外界就认为这暗示即将与上汽达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