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5
张全林
大国崛起,波澜壮阔……
当尼罗河的神秘波澜积淀埃及古文明向现代文明进发时,当多瑙河的蓝色幽雅奏响德国工业革命的乐章时;在中国,奔涌不息的长江汇聚着无数华夏儿女走向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创造着世界奇迹。 沙钢 ,一位时代钢铁巨匠以其浩荡的风骨,为大国崛起挺起了坚强的脊梁。
从小钢厂到世界500强,从45万元起家到总资产2600亿元,历经艰苦创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沙钢人将一个小型企业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清洁化、集约化、绿色发展的钢铁企业,在大国崛起中走出了一条产业报国发展之路,为民族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75年,总部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是国家特大型工业企业、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沙钢集团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坚持改革发展的方向,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的道路,奠定了沙钢发展壮大的坚强基石。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时期,沙钢集团全力创新发展新动能、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建设精品基地、打造百年沙钢”的目标,全力打造“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三驾马车,拉动企业进入全球化发展进程,闯出了一条中国沙钢成功之路。主导产品现已形成150多个系列,14000多个品种,6000多个规格。远销至东亚、南亚、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出口量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同行前茅。 成为全国最大的电炉钢生产基地,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连续11年进入世界企业500强。
钢铁工业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过去的世界列强、现在发达国家无一不是建立在强大的钢铁工业之上。
永远不忘的记意: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当年中国钢产量为1.5万吨,而日本当年钢产量为118.5万吨。1949年,中国钢产量15.8万吨,人均不到300克,连每户一把锄头都不够。而同年美国产钢7074.1万吨,战败国日本产钢311.1万吨。新中国百废待兴,工业之炊竟 “无米下锅”。
沙钢人的初心:1975年,中共中央针对全国钢产量在比上年计划少产410万吨基础上1月到4月又少产195万吨的情况,召开全国钢铁工业座谈会,邓小平的重要讲话在全国传达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国家建设需要钢,我们怎么办?
在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扬子江畔,张家港市的一个轧花厂作坊里暴发了一场钢铁报国的革命风暴。要放下手中做棉花的活,去炼钢。
凭着“国家需要”四个字,小小扎花厂拉开了创办沙钢的维幕,这就是沙钢人的初心。
沙钢人的精神;建厂没有依靠国家的一分钱的投资,在一无所有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没有资金,沙钢人由轧花厂自筹45万元开始起步;没有设备,自己动手加工设备;没有技术,外出取经学习,回来就实践操作;没有坯料,就去其它单位找边角废料。
数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沙钢生产的主导产品窗框钢终于以上乘的质量、低廉的价格和满意的服务得到了用户的一致认可。在随后的发展中沙钢人把每一分钱都用在了提高产品质量和扩大生产之中,沙钢生产的窗框钢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知名品牌,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沙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打下了坚实的发展根基。
当金色的太阳之光照亮中国改革发展征程的时候,沙钢人紧跟中国新一轮科技强国的步伐,把企业发展定位在以科技新推动的轨道上。在科技创新发展之路上,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实施了三次重大科技创新战略,点燃了大国工匠科技创新的炉火。
引进创新首开先河:1991年,在国家“要把钢铁工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上”的政策指导下,沙钢人迈出了引进创新第一步。经过组织专家多次考察论证,决定引进英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75吨电炉连铸连轧的短流程生产线。在充分利用引进设备的基础上,沙钢组织科研力量大胆创新,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经过自主创新研发改进提升了引进设备的工艺技术,建成了新的生产线。由此,沙钢点燃了科技创新之火,中国第一炉短流程钢水按预定指标凝铸成型,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第三次革命的样板”。这一创举缩短了沙钢与世界先进水平20年的差距。
在随后的几年内,沙钢又引进集世界先进工艺技术于一体的90吨超高功率竖式电炉炼钢、连铸、连轧硬质高速线材生产线,在沙钢厂内竖起了“亚洲第一炉”,其工艺技术装备和生产规模一跃进入国内一流钢企先进行列。
创新驱动打造精品:2003年,围绕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整体部署,沙钢人按照“加快结构调整,壮大规模优势”的发展规划,第二次打响了技术创新的战役。投资2亿元整体收购德国蒂森克虏伯在多特蒙德钢厂,建设650万吨钢板项目。
把25个足球场大的德国蒂森克虏伯钢厂拆掉,搬回国内重新拼装,这是一次震撼世界的中国动作。
在国内,有人认为是买了一堆废铁。
在德国,有人认为中国趁机落井下石抢了他们的饭碗。
在沙钢,正在上演着一场化腐朽为神奇的巨大变革。
英国《金融时报》前驻北京首席记者金奇在所著《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对沙钢收购德国蒂森克虏伯钢厂写到:“在长江的平坦冲积平原上,又严格按照在德国的样子,一个螺丝也不差地把设备重新组装。运走的设备总重达25万吨,外加40吨详尽解释重组过程的文件。”
沙钢在与国际知名企业奥钢联进行技术合作下,按照工艺技术装备15年内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总体要求,采用世界先进的冶金前沿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对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全方位进行了技术创新和提升改造。2006年,沙钢650万吨钢板生产线全线贯通投产,迈入世界钢铁行业第一方阵,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2007年,世界钢铁权威分析机构《世界钢铁市场动态》董事长彼得·马古斯曾被这一奇迹所震撼,称赞沙钢董事长沈文荣是“中国版的爱弗逊”,预言沙钢在不久的将来会成长为爱弗逊创立的美国纽柯公司那样的钢铁巨人。
再铸辉煌、打造强国基石。2016年,在落实国家转型升级发展中沙钢实施了第三次科技创新战略,启动了国内首条工业化超薄带生产线建设项目。超薄带技术是由美国纽柯钢铁公司开发的一种双辊铸轧带钢生产技术,是当今钢铁工业最具发展潜力的一项冶金前沿新技术,也是一种短流程、低能耗、投资省、成本低和绿色环保的新工艺。该生产线通过借助超薄带生产技术,大幅降低了沙钢超薄规格热卷产品的生产成本。由于不需要铸坯火焰切割、加热炉及热连轧机组,燃耗将减少95%;生产热轧薄带钢产品的水耗减少80%,电耗减少90%,节能环保效果十分显著,具有独占鳌头的市场竞争优势。
2019年3月31日,经过2年8个月的奋战,沙钢建设的中国首条、全世界第四条超薄带工业化生产线投入运行。沙钢成功实现超薄带生产线工业化生产不但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标志着中国钢铁产业以高新技术装备进入了向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时代。
将绿色理念融入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钢铁行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沙钢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这目标,几年来累计投入200多亿元,实施了近百项重大环保节能改造项目,建成了煤气、蒸汽、炉渣、焦化副产品和工业用水五大循环系统。2018年,沙钢又规划投入85亿元实施新一轮环保技术改造,全面,实施以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改造、焦炭、煤筒仓封闭项目、C型料场封闭项目、料场棚化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四大环保提标升级工程,在此同时,紧抓源头、标本兼治、多管齐下,使生态环保成为企业新的竞争力。
紧抓源头、实施清污分流:沙钢在向绿色生态迈进中,把打造碧水工程、推行清洁生产放在首要位置,投资建设了45套水处理系统该项目,在原有4万吨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焦化污水深度处理设施;投资约1.5亿元新建东区15万吨/天中水回用场预计在明年初建成投运。该项目将对沙钢生产区域的工业废水和雨水集中收集处理,制成中水替代工业净水回用,回用率达90%以上,实现了良好的环保效应。
标本兼治、严控废气外排:为了全面整治生产中对大气形成的污染,沙钢不断加大废气治理力度,建成了5套焦炉烟气脱硫脱硝设备,运行指标均达到了超低排放要求。同时建成了7套烧结机烟气脱硫装置,实现烧结烟气全脱硫。通过对脱硫脱硝提标升级改造,涉气口全部达到超低排放标准。
点面结合、实施噪声改造。针对钢铁生产企业噪声较大的特点,沙钢从技术方面和设施改造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进行控制。为了降低噪音,在合理布置噪声源、选用低噪音设备、基础减振、生产设施隔离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厂区绿化,设置厂界隔离带等措施来控制噪声对外界环境的污染,从而确保厂界噪音限值。
多管齐下、实施固废利用。按照“清洁化、无害化、再利用”原则,加大固废物治理力度中建设第2套转底炉项目,新增年处理30万吨除尘灰能力,实现公司除尘灰等固废全量资源化处置。同时实施了五干河钢渣场搬迁项目以满足国家最新要求标准。通过建设3条钢渣棒磨处理线、2条钢渣尾渣制粉线及配套项目,建成国内一流的环保型钢渣处理生产线,实现钢渣资源化,每年数百万吨钢渣物尽其用。
经过坚持不懈对环保技改项目提升,沙钢在节能减排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了全国唯一一家荣获国家节能中心颁发的“中国能效之星四星企业”荣誉称号。
为了把钢厂建成一道亮丽的城市绿色工业风景线,沙钢把建设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生态圈作为重点工程加以推进,全力打造工业景象、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成为沿江码头工业景观样板带。
全力打造工业景象:在沙钢总部,围绕建设绿色钢企、工业景象的目标,沙钢坚持和谐共生一盘棋原则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种植多种花卉林木,打造艺术雕塑作品,以园林化,生态化、绿化、美化钢企,目前沙钢的绿色家园已有107万平方米绿化区,基本形成了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绿色景象。
构建自然生态花园工区:在焦化厂区,以“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为目标,对3万平方米厂区进行了绿化改造,打造了6个景观点。经过绿化的厂区满眼绿色,设备管廊下青草吐翠,钢铁大道旁绿树成荫,厂区门口花放奇香,行人路口鸟语欢歌,尽显生态花园之美。
打造长江工业景观样板:在海力码头,沙钢以“净化、绿化、美化”为抓手,全面推进长江码头岸电建设,按照总体规划投资7亿元在码头区域实施绿色工程建设,对7.8公里长江岸线进行整治。拆除废旧管廊,处理杂乱堆场,修整沿江驳岸,退出了生产作业空间8000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约5万平方米。
如今,走进沙钢,绿色亮丽的优美环境,迸发出了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的勃勃生机和活力,展现了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绿色发展、造福社会的绿色企业形象,以优异的成绩为实现钢铁生态圈绿色转型发展提交了满意的答卷。
近年来,沙钢集团按照“特钢更特、优钢更优、普钢转优”的战略部署,使品质卓著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风电、高铁、军工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成为托起大国重器的有力臂膀。
在重点建设工程领域:沪通铁路跨长江大桥是世界首座超过千米跨度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沙钢为其专供7.7万吨桥梁钢,成为沪通铁路跨长江大桥的钢铁脊梁。
在风电建设领域:沙钢为三峡新能源大丰项目、甘肃瓜州风电项目、广东潮南雷岭风场项目、巴基斯坦FFCL风电项目、印度风场等国内外风电风多次提供所需材料,提到了一致好评。
在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应用于东安吉2、N370风车安装船、CJ46自升式钻井平台等国内外重大船舶及海洋工程项目。
大国重器领域:沙钢东北特钢高温合金产品应用于“嫦娥工程”“天宫系列空间试验室”神舟“飞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航天工程中,为大国重器提供了材料装备。
在军工装备领域:沙钢东北特钢为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提供了关键材料,为新型万吨级驱逐舰、新型歼击机、大型运输机、舰载机重要部件制造提供关键材料,为我国军用主战装备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管线建设领域:沙钢为中俄管线工程先后提供11.25万吨优质管线钢。在中亚管线、中缅管线、为西气东输二线/三线、等国内外重要管线项目提供钢板200多万吨,是国内第一家完成基于应变设计地区用X80抗大变形管线钢板千吨级单位。
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作为中国承建中国在克罗地亚承建的最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 3.1万余吨桩基钢管复合桩所用钢板全部由沙钢提供,产品质量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沧海桑田,辉煌巨变。
在40多年的发展中,沙钢人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今天,在中华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沙钢人将以崭新的姿态和百倍的信心,努力把沙钢打造成为技术装备先进、节能环保领先,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绿色钢铁企业,以科技创新凝铸钢铁强国基石,为民族崛起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