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若非要溯源清楚,大概是他一脚踢走了块压住他腿的砖头那一刻,开始的。
人要自个儿成全自个儿。这是《霸王别姬》这部电影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当仅有几岁的小豆子拜入梨园师门,母亲离去之速甚至连一个背影都没有留下,唯有扑簌簌的雪片子从房檐滚落,映着苍凉的天光。那一刻,他就知道,这一辈子,谁都靠不上了,没有人管他在乎他,等同路边一条丧家狗,所有一切,是活,还是死,前路是火坑,还是大道,都全部只是自己的事儿了。
然,学戏之艰,可以用受刑来形容。
两排砖头别开了他的双腿,双手捆着,满堂传着他的惨叫。是小石头,他的师哥,故意踢开了一块砖,让他好受些,而师哥自己,挨了一顿打,又被罚三九隆冬跪在雪里头。
这个意料之外的男孩儿,给小豆子冷如冰霜的心,注入了强大的一股热能,几乎可以让他荒芜得都不能看的那颗心,死而复生,重新焕发颜色,层层叠叠生出藤蔓。
他褪去了他一身雪的破衣服,把他拉在火旁边,赤着身子用力地拥着他,原本惨淡的眸子里映着橙橘色明亮的火光。
--
《思凡》戏: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落魄的小尼姑这般说着。
身着戏服的小豆子,一张清秀娇小的脸儿怯生生地看着师傅,背来背去,却还是背出了一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他是男孩子,老在这句词儿上犯浑,不知道吃了多少打,然而,永远都进不了这戏,永远都是那句:我本是男儿郎。
当那位在梨园界有着很高地位的那坤来戏班子里选角,他师傅把他推上前去,让他唱《思凡》。
当那句“我本是男儿郎”唱出来的时候,那坤和他师傅脸沉得像乌云。
他师傅再打他,再骂他,都在小豆子意料之中,然而,他想不到的是,他师哥,已经扮上楚霸王行头的小石头,用力地把他掼在椅子上,让他张嘴。
小豆子流着泪,难以置信地望着他,颤抖着张开嘴。
他所倚赖、依靠、看重的人,他视作生命的师哥,拿着滚烫的烟斗凶狠地在他嘴里搅着。
血顺着下巴流着,淌着泪的眸子震惊之后却奇迹地恢复平静,甚至,带着一丝火苗似的生机。
他轻快地站起来,他的师兄弟们给他把路次第让开,他不急不徐地念道:“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削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身上带着绝尘绝世的自信。
这是整部电影我唯一哭出来的地方。
私认为,小豆子是在这个地方彻底入戏。尘世的一切,随着他师哥也凶狠地对待他之后便全部死去,这个俗世,已经再无人,再无事,可供他留恋。那个现实里的人,已经伴着血泪埋葬在了这里,取而代之的是一位眼眸清亮,步曳生风,以后注定要大放光彩的名角——程蝶衣。
--
身在戏中几十年,他是《霸王别姬》这出戏里的虞姬,一辈子,那份情感都托付给了项羽,为他生,为他死。他分不清眼前的,到底是他的师哥小石头,名角段小楼,还是在四面楚歌声的困境里激昂感叹的恋人项羽。
戏就是他的命,他活在戏里,即便已经终场,观众散去,程蝶衣也还是那个虞姬。
当得知段小楼要娶妻,程蝶衣哭着要和他唱一辈子戏,”差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是一辈子!”
段小楼先是无奈喟叹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后来又冷笑嘲讽“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
那个给他踢开砖头,那个在戏班子里处处护着他的师哥,那个让他入戏的人,程蝶衣一辈子都没有看穿。
北平沦陷,段小楼惹怒日本人,程蝶衣为了救他去唱戏,却令段不屑;国民党在守时,两人重归于好,程蝶衣被判为汉奸,段去请求素日交恶的秦四爷相救,后来段小楼又帮助程蝶衣摆脱鸦片的毒瘾;解放军进北平,二人再度重搭,拥有一段相对平静的时光,却没能逃过那场十年浩劫……
段小楼被人押着,批斗着,本来无事的程蝶衣穿着戏服来为师哥描脸,他抱着他的头,那样坚决和无畏,却被一同拿下批斗。火光中,所有人都失去了理智,段小楼高喊着程蝶衣是汉奸,还要和曾为妓女的老婆,那个对他情深恩重的菊仙划清界限。
或许这一刻,程蝶衣的梦就应当醒了。
他所爱的那个项羽,只在戏里是霸王。而在戏外,也和别人一样,低着头像癞狗一样认错,他师哥段小楼,就是一个普通人啊!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了啊!
戏如人生,人生却比戏要跌宕和残忍。
--
十一年后,恍如方外的一个地方,微光扬起尘埃,两人又重新扮相,唱起那出《霸王别姬》。
唱戏的间隙,段小楼又哼起《思凡》那段。
然而,从儿时那次后再不唱错的程蝶衣,突然又说:”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这一刻,他彻底出戏了。
私认为,这句戏词,是衡量他身在戏内或是戏外的一个标志。
“人这一生,要自个儿成全自个儿。”他孑然一身,无所保留地将自己全然投进戏中。戏里戏外,恍惚人生,不论是贵妃醉酒里的惺忪醉态,或是牡丹亭里那生生死死的挣扎痴狂,都是他的骨骼和肉体,是呼吸和心跳,不可分割,不能分离。甚至他自己的爱情,都带着戏中的痕迹,致使他一厢情愿地爱了段小楼一生。
正是如此的痴迷,才成全了一代名角程蝶衣。
段小楼,从始至终,一个师哥该管的和不该管的,他都管了,可谓是仁至义尽,倘若问他是否有那么一个时刻对师弟动了爱情的心,满部电影,似乎从未这种痕迹,又好像处处都是这种痕迹。然而,在我心里,他更多地展露了一名普通人的高光点和弱点,譬如帮菊仙脱困,不给日本人唱戏,帮师弟摆脱毒瘾;弱点则是在浩劫中,他为了活命,放弃了他的师弟和爱人。
整部电影用小豆子程蝶衣不知戏里戏外的一生,描绘了从民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切入点非常巧妙,内中感情格外瑰奇,在我心里,真的可以与余华老师《许三观卖血记》、《兄弟》、《活着》等此类型的书并驾齐驱。
--
出戏了。
不在戏里的程蝶衣,没了呼吸的氧气,成为了早已是死人的小豆子。在小石头身后的小豆子究竟是带着怎样的表情,我们不知道,他用本该是虞姬的那把剑,终结了自己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