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一开始听不惯英文版的主题曲,刷第二遍的时候就觉得很搭了,已经被洗脑了,好好听~
这款海报好有意境。
《久保与二弦琴》也就是电影院正在上映的《魔弦传说》,但是我很不喜欢国内引进动画片的名称都非得用这种版式,感觉好low而且低龄,还是英文《Kubo and the Two Strings》直译来的点题。后来看到网上争论说,英文名本身有误,久保其实弹的不是二弦琴,而是三弦琴,去查了一下确实是这种乐器,上面有三根弦叫三味线。但是人家英文名里头说的“strings”本身指的只是琴弦而已,并没有说是二弦琴,两条琴弦在故事的后面也有了它们自己的特殊含义,只是在译成中文的时候产生了歧义。在这里,还是用回《久保与二弦琴》这个本人比较喜欢的翻译。
用鞋拔子拨乐器……
这部电影我已经刷了2遍了!第一次看的是在比较小的影厅,屏幕太小,而且画面居然还不是全屏,感觉很不过瘾。所以二刷的时候还特地换了一个能找到的最大的高清放映厅,为了就是要看大屏,看清更多细节,虽然可惜找来找去都没有IMAX版,但胜在这次屏幕够大,画面全屏,也感到满足了。
截自花絮,虽然从来没有上过境,但人家还一丝不苟为做了久保的冒险绘制了一张详细的地图,看不见的细节更能感受剧组的用心。不过这么一看,就发现久保好像也没跑多远嘛,感觉也就在一小城市的面积里兜了个圈……
让我感到比较可惜的是这部这么好的电影,上座率竟然如此低,看了两场,每场都是空荡荡的都是十个人左右。包场的感觉虽爽,但也不由得为这部电影在国内的票房感到担忧!这部电影早在2016年8月的时候就已经在海外上映了。时隔半年,不难想象以国内的速度,早就有资源了,在分走了一批观众后,又加上电影本身也没有什么话题度和热点,现在在国内上映激不起什么水花,让人心疼。
很喜欢电影中这对姐妹俩,是鲁妮·玛拉配的,声线让人印象深刻。遗憾的是全篇这两姐妹都没露过一次面具下的脸,好想知道长什么样子?
酷炫的披风是用可拉伸的铁丝网做的,分量感十足。
就目前看来,《久保与二弦琴》应该代表着最高难度的定格动画水平了!它绝对可以颠覆你对定格动画过往的那些粗陋的认知,让人大饱眼福,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少了以前定格动画那种生硬感,以前看定格动画你会很快反应出来,因为人物身上、场景道具上的那种黏土一样的质感就摆在那里,再加上动作的流畅度,和平面动画、CG动画都有明显的不同。但是这部电影里,这种生硬感被弱化到了最低值,因为它把方方面面都做得非常细腻、非常细腻!尽可能还原各种材质最真实的质感,减少突兀,关键是动作还很流畅!从场景到人物的肢体以及表情都能直接感受出这一点,你会没那么容易分辨出它究竟是定格动画还是CG动画,尤其是在一些场景中,比如在开篇的时候,久保的妈妈在海上逃生的那一段,那波涛汹涌的海浪,跟真的一模一样,要是是用定格动画还原出来的,那真是太可怕的技术了,还有久保在森林放灯笼时,夕阳日落照在河流和森林的场景,那段光线变化,简直唯美得我超想截图当壁纸啊!我当时就在暗暗惊叹剧组里的灯光师也太牛了,这种光线还能复制出来,而且看不出破绽!还有久保的两个小姨登场时,放出那种像烟雾一样的怪物,因为一直看到烟雾里有像引爆的火药线一样的东西,害我还以为这是道具师通过引爆什么微型火药制作出来的效果,也是感慨得不行,要拍出这场追逐的大戏,得要设定多么精确的爆破路径,可能拍了好多遍才能有这样的画面!好在这些让我惊呼不已的画面,确实是CG制作或者CG辅助效果的。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特地去看了幕后花絮,不然这技术真的太屌炸天啊,现在已经远甩中国动画十条街了,要是这些都能复制出来,中国动画估计没救了……
截自花絮,电影里这个画面简直美炸!当时在想这个日落的画面也能复制出来,真是可怕的灯光师啊!
截自花絮,这个天空的布景板到底怎么制作出来的,还好是数字合成……
看完这部电影,反而让我对这部电影产生了更多的疑惑,我第一次这么主动想要去找幕后的制作花絮来看,因为有很多难以置信的画面是我原先觉得定格动画很难做到的,特别是每个角色的表情都非常细腻生动,过渡自然,剧组连妈妈瞪大眼睛时产生的抬头纹这么小的细节都注意到了,制作到这个程度真的是精益求精了,简直让人拜服。我想起以前的《僵尸新娘》在当时也被人称作是定格动画的最高水平,当时看花絮的时候,还记得剧组是采用了1秒24帧的画面,而定格动画只能一帧一帧的拍,所以一部一小时多一点的定格动画电影,这中间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还有财力可想而已,特别是人物的表情,由于角色的头雕是固定的,他们没办法产生动态的表情,所以这些表情只能是一个个雕出来,要想过渡得这么自然,这可能意味角色的表情只是动了那么一秒钟!但是剧组就得准备24个有着精微表情变化的头雕。更可怕的是我坐在影院里细细观看这部电影,发现里面的角色的表情几乎不带重复的,连一个小小路人也有着细腻的表情变化,这么大的工程量,我已经不能想象剧组是怎么在2年之内完成的,而且如果是手工雕刻,这得要多少人力才能搞定!带着太多的疑问和好奇,我决定去搜幕后花絮了解一下这部定格动画到底是怎么解决和实现的!
只是看面具就能感觉到人物的表情很丰富呢,嘴巴刻画得很细腻,拍摄的时候觉得嘴巴柔软的质感展现的一览无遗。
事实证明我想太多了,人家的工作室根本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多人,因为很多东西已经能够用技术去最大的解决了,所以不需要依赖那么多传统的人力了。好比我一直好奇的头雕制作,莱卡工作室早已使用3D技术来实现了,看着花絮里的3D打印机扫来扫去短短几分钟,一批一摸一样的头雕就出来了,连颜色都给你上好了,真是快捷方便,不仅节省时间还节省成本,我估计有了这些模型后,动画师只需要根据拍摄的需要对头雕进行局部的精微调整就可以了,确实很省功夫。现在想想,即使是全手工,做手办也有倒模呢,批量生产一样的模型好像也不是什么难事,但肯定更麻烦些,毕竟如果一批模型用完了,就得重新制模,也就很难保持一致性了,还得另外上色。所以总的说来,还是用机器打印方便多了,还能保证一致性。技术革新简直让定格动画起死回生,不然感觉再过几年不会有人愿意碰定格动画了,这玩意估计得申遗……
看到哔哩哔哩上面有人吐槽说莱卡工作室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手办厂,觉得好有道理!
虽然技术拯救了定格动画,但这不意味制作定格动画就此轻松了,麻烦的东西还是一大堆,只是重复单一性的工作交给了机器完成而已,这不仅是动画发展的趋势,在将来这也会逐渐取代人类社会的工作模式吧,就像当初整齐划一的工厂流水线取代了效率不一致的工人一样。
动作戏还是要一点点的摆动才能拍摄啊
每拍一点就得停一下,换个表情,移一下动作,几分钟的东西可以拍上一个星期了,定格动画真是考验耐心。
说回电影本身,解决了批量模型的问题,还有很多不能靠批量打印解决的问题,比如有很多布景以及电影诸多的道具,还是得一点一点靠人力制作啊!这部电影有很多让人称道的地方,一篇文章真是表扬不过来!电影结束的时候有一小段花絮彩蛋,相信有不少人都看到了,是工作室如何制作骷髅士兵的过程,但这只是他们制作的场景中的一小部分。
这部电影除了跟水相关的场景外,几乎所有的场景都是搭建出来的,连同那些水底的大眼睛怪兽还有月兽(月神变身的那只)都是制作出来的模型,包括那艘树叶做的帆船也是真实搭建出来的,并非CG效果哦,那布满船身的树叶,更是工作人员一片一片贴上去的。而且工作室根据剧情需要还打造了两艘的帆船,一艘完整的,一艘断裂的,明明可以靠CG,却偏偏要靠实力克服问题,这种迎难直上的精神值得鼓掌!
剧组做了两搜版本的船~用心良苦哦
覆盖在船身的细节,放大看,你就知道这粘贴的工作量有多大了,只能一片片粘上去,还得粘两艘。
有好多人觉得以CG是万能的,其实CG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它还要依赖对现实的模拟,不可能凭空产生,你没见过猪长什么样子,又怎么能用CG模拟出猪的模样呢?与其这样,制作一个真实的模型,效果难道不是要比CG模拟更逼真吗?还有一点,CG的逼真程度还得取决于后期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制作预算,这么说来,CG才是最烧钱的吧,这给了很多经费不足的电影工作者一个参考,与其吊死在CG这条路上,倒不如想办法另寻出路。《普罗米修斯》的导演雷普利也说过,制作模型比用CG后期的成本要更省钱。不只是经费问题,自从CG技术普及以来,许多电影/电视工作者开始偷懒了,只想把什么问题都丢到后期去解决,而受限于CG水平问题,很多东西都制作效果又不如人意,画面除了假就是浮夸,特别是武侠片,满屏的飞来飞去和五颜六色的光效!现在的武侠不需要武打,只需要会发光就行了……感觉离开CG,他们就没办法拍武侠片了。看在胡金铨时代,人家没有钱搞这么多花样,不也把武侠片拍得溜溜的,因为别人的思路是活的,这条路走不通用另一条,总有办法可以代替解决。现在国内的技术是发展得很快,可是同时也把好多人的脑袋堵死了,一窍不通。
看花絮看到工作人员是怎么制作出这个大眼睛巨怪的,觉得他们真是太有才了,还可以机器操作它动~未必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东西,但是更考验大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吧。
月兽也是搭建的模型,电影里是如何拍出它发光透明一样的质感来呢,据说是因为摄影师用了紫外线拍了一遍,然后用真实灯光又拍了一遍,把两个影像进行合成就解决了。最后的效果跟用CG做出来的一样,很牛逼……
我强烈大家如果对这部电影有好感的话,不妨去找花絮来看看吧,听不懂英文也不要紧,只需要看看他们制作的过程,你就能感受到那种震撼了,被这群人追求完美的认真劲儿彻底打动!如果非要说这部电影有什么瑕疵的话,那可能在结局那里了,久保他外公就此由天神变成了凡人,还失忆了?这一部分我转不过来。还有不知道为什么那一群人围在外公身边说的那些话也让我听着尴尬,我丝毫感觉不到他们的善良和人情,反而看着像利己主义者,贪婪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不过看了两遍以后,我已经被这部电影完全征服了,那些小瑕疵早就在强大的画面前被掩盖住了。
应该不是真的剪纸,但是好可爱啊,用剪纸讲故事这一段简直脑洞大开……
没有人会特别留意的细节,可还是用心的弄上去,不看这张照片不知道。
为了拍一部电影,还原出了一个世界。
这部电影还有很多可以扒一扒的东西(←其实我孤陋寡闻而已……),我一直以为这家莱卡(LAIKA)工作室是刚成立没多久的新公司,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僵尸新娘》和《鬼妈妈》(童年阴影)居然都是这个工作室制作的,当然蒂姆·波顿的名气肯定要大些,风格也更强烈,所以我一直只知道蒂姆·波顿,没想到背后的功臣居然是莱卡工作室……还有一直列在我必看电影榜单但还没看的《盒子怪》也是出自莱卡之手,真是有缘啊!
感谢这位富二代骑士先生,没有他的坚持,咱们可能连《僵尸新娘》和《鬼妈妈》都看不到……看了他的励志故事以后,只能感慨有钱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啊~
动作也挺流畅的~没记忆中那么卡。十几年的东西现在看质量依然精美,好的电影真是经得起时间考验!
既然已经写了那么长了,最后就再扯点吧,美国人拍日本的故事,倒是对和风的理解比较到位,可以看到里面浓浓的和风元素,还有片尾字幕部分的那些日本木版印刷画真的很唯美,连字幕都做得这么用心,真是把电影当成了艺术品在打磨啊,看了一下字幕,里面还有民俗顾问这职位,难怪这部电影拍得这么正。后来看花絮,人家工作室全体人员还特地跑到日本去修禅,去找寻素材,电影里的道具制作还有日本的专家们把关,确保原汁原味,都做到这一步,你还能对这么有诚意的一部作品挑剔什么呢?趁电影还未下映,赶紧去刷一遍吧,刷个两遍也不吃亏!
截自花絮,意外发现拉叔居然给电影的月神配音!完全听不出来~上一年还看了拉叔的NT Live《凡人与超人》,大爱!岁月不饶人啊,拉叔的发际线让人堪忧OJZ
《 久保与二弦琴》英文版幕后花絮12没有字幕,印象最深的是那个给久保配音的小男孩在电影上映的时候已经变成一个小青年了,不仅声音变了,模样也变了,深刻地感受一部定格动画凝聚着的是电影人的生命和时光!
《久保与二弦琴》中文版幕后花絮啊哈~运气真好,就在我要推送这篇文章的时候,居然被我发现了中文版的花絮,二话不说,放上来让大家先睹为快!
(除了截自花絮的部分,其余图片还是来自网络哦~)
后记:写了好长时间这篇东西,离我看完都过了一个多星期了,好怕发完稿子的时候电影都下映了,最后再卖一下这部电影的安利,请记得去电影院支持和观看,这样才对得起这么良苦用心的一部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