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隆回“龙回”的传说与由来
teahillshu 2018-12-18

https://www.sohu.com/a/279743423_120043502


隆回县名始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 八月。建县时,地方党首名流绅士提议县名为松坡、望云、资滨、资北和默深等县名。时湖南省政府均未采纳,而以“隆回”二字定名为“隆回县”。“隆回”之名二字首现清《嘉庆一统志》载:? “隆回巡检司在邵州西百八十里隆回市(今司门前镇)。明洪武五年 (1372 )置,本朝因之”。清道光《宝庆府志》记载,邵阳行政区划为“明时邵阳为乡十七、厢二、里四十二....曰隆回乡,领里八..……又以县西北瑶境置十六峒(小沙江镇、虎形山瑶族乡、麻塘山乡境内),分属隆回乡而统于邵阳县一厢”。清光绪《邵阳志》记载,清时邵阳县疆域为:“明时分都四十有二,每都十甲.......国初仍为四十二里,里即都也。”? 时隆回八都为:一都司门前,二都黄泥井,三都匡家铺,四都鸟树下,五都大水田,六都六都寨,七都划船庙,八都桃花坪(一说雨山铺)。隆回建县时所划邵阳八乡一镇,基本是原隆回巡检司所辖地域。湖南省政府之所以命名“隆回县”,其“隆回”二字含义深远,即尊重了历史,又乎了众望。

“隆回”之名究竟为何而来,民间广有传说,多年来文史学者各自倾情挖掘,尚无权威定论。虽有传说,但神话不能代表史实。清道光《宝庆府志》载:“隆回”在明以前称“龙回”,后改“龙回”为“隆回”。其原因,据清光绪年《刘氏族谱》首卷载:“所有龙凤二形之地名,因圣谕禁革,理合禀遵,若作蛇鸟字代,恐失其本名,今改龙为隆”。“龙回”之所以改为“隆回”,也许是因为“圣谕禁革”的缘故。“龙回”之名,却有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一寿福爷赐名“龙回”的故事。

传说秦始皇为谋长生不老仙药,遣卢生入海求药不得,与侯生谋隐南国不返,卢生隐居首望山,侯生隐居云山,卢生常于此西望武冈侯生所隐之云山,山因名望云山。卢生在望云山隐居后,诚心参禅修练,感动了天庭。一日,天庭派神仙化变为凡人前来点悟问曰:“公品德高尚, 当效力仕途,以享荣华富贵”。卢生笑答曰:“勤劳好动享高寿, 安居乐业诚洪福,不求富来不求贵,只要清闲凉快(凉爽),以“寿福”二字为上”。神仙笑曰: “你就在此为寿福爷”。言毕一阵清风隐去,从此人们尊称他为“寿福爷”。

一天凌展,寿福爷收拾行装离山。一农夫问日:“今欲何往?”答日“往南海朝圣”,农夫抢担送行。行至山麓,前有骏马一匹,昂首长鸣,意以请寿福爷上马。寿福爷合学致谢:“毋敢劳驾!”并亲为宽带卸鞍,抚其鬃嘱曰:“复尔原形!”马一翻身化为苍龙,仰天长啸。顷刻,八龙子自天而降,与苍龙一道护送寿福爷前行。行至崀山地界,寿福爷劝群龙返回,群龙不舍,回旋于山峦间,遂开出一片平川,其地至今称“回龙寺”(在今新宁县境内)。寿福爷怒斥曰:“木本水源不可忘,怎可长久弃故乡?”苍龙无奈,只得率八龙子回到山峦峻秀奥行,往复钓连,九曲回环,似群龙竞舞的群山之中,此山后称九龙山。

寿福爷斥退群龙,与农夫继续前行,到广西全州,见那里山青水秀,地厚民淳,更喜地名全州,堪称圣地,就結草为禅院住了下来,并欲重谢那农夫返回,农夫不受,但问为何离开望云山。寿福爷回答曰:“是夕坐禅,只眼观三方,以为非福地不宜久留,今始悟忘了己坐一方,误责了名山”。并曰:“如今群龙回乡,故土增辉,可命名为‘龙回’”,且高声念偈为赠:“天下大乱,龙回无忧。天下大旱,龙回有收。”农夫拜谢登程....从此,“龙回”之名得以世代留传。

唐代,今隆回曾有“龙回关”地名,此地名首见《湖南古今地名词典》,唐开元二十九年江南西道、黔中道图,明万历十年(1582) 图中此名尚存,其地在辰水流域上游羊古坳镇附近。古人常将山脉、河流回环之势比喻为“龙”,辰水,辰者,龙也。辰水发源于隆回望云山北麓,自东北折向西南,此地山峦起伏如城垛,辰水婉转如护城河,构成隆回北部一道天然关隘、作为官方地名,因龙风之形的地名犯帝讳,故取谐音“隆回”,改“龙回”为“隆回”,明代设隆回乡、隆回巡检司,“隆回”之名始载于史。

作者介绍:黄元龙,隆回县岩口镇文化站退休职工。《隆回县地名文化集锦》编辑,《岩口镇志》副主编。致力于发掘和传播本土文化。爱吹拉弹唱,会作词谱曲,讲百家故事。


推荐文章
评论(1)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