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严肃向影评】不切实际地寻求激情是危险的

时隔六年,重刷《黑天鹅》电影,观感和当年有了很大的不同。

女主Nina的悲剧,可以很简单地用母亲的苛求和控制欲,自己的神经质之类来解释,但在我看来,罪魁祸首是女主自己的心魔——“一个人不顾自己的能力和本性,不切实际地寻求激情的愿望”。

 

首先,我想谈谈艺术总监大叔这个角色。

我相信这位长着法式桃花眼的大叔的本意是真诚的;他无疑是看到了Nina的弱点和可供挖掘的潜力;至于引导她去发掘自身阴暗面(诱惑力,性本能 etc.),也姑且可以理解为是为她的艺术生命负责(而不仅是为了揩油)。然而,从女主作为“人”而不是舞者/艺术家的角度而言,这一想法又是自私的,甚至是危险的。

电影里Winona Ryder饰演的前任天鹅女王Beth,不就是前车之鉴么?

说艺术总监大叔自私的原因是:他明明看到了“艺术家的自毁性质”可能造成的伤害(在Beth身上体现为酗酒和自残),却没有给予足够的警告,就把这项特质美化成一种追寻艺术者必备的美德,而强加给纯洁无辜的Nina。

这对一个年轻的、无经验的舞者可能是福,更可能祸多于福。

 

能够成功地利用黑暗本能却不被她吞噬的艺术家只是少数。对于大多数人,这种力量可能都过于overwhelming而难以驾驭——一个人首先是“人,然后是艺术家。

Nina的性情气质,本来可以不必当一个一流的舞蹈家。但,即使不能成为一流的舞蹈家,她也可以是一个出色的,中上流的舞者,艺术上求精进,人生求安稳。何苦非要用疯魔作代价呢?

其实罪魁还是自己的野心。野心大于才干,不发疯才怪。

结尾让我想起另一部关于芭蕾舞的苏联老电影《红菱艳》。同样是穿着舞鞋、以艺术家的身份在舞台上死去,我更为Nina不值,因为她为了一瞬的闪耀("I felt perfect"),却毁了本应有的更长的艺术道路与人生。

 

最后还想说:就艺术观念而言,黑白之辨,本无高下。

妈妈也好,艺术总监也好,都只了解Nina的一面。但现实是:一个人在循规蹈矩了十几年后,总会觉得作死的生活方式是件好事,反之亦然。

追求节制和精进的艺术,并不比追求挥洒自如的艺术“低下“。或者说,我对任何艺术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很low的“古典性”——可以轻快,但是精准。

想要摆脱这种矛盾,最好还是找到自身气质和职业选择之间最好的alignment——即:是什么萝卜种什么坑(有这种歇后语么)比如像村上那样每天早上六点起来跑步然后写作的人,我等懒蛋就真的很佩服啊(因为年轻时左够了)。就算他写东西太多套路,陪跑诺奖N+1次,我都觉得他老人家比那一串诺奖得主牛。

能把自我控制过成人生的人,倒真不一定是追求完美。我倒是觉得,无论放达不羁还是循规蹈矩,都是接近真实的自己的一种方式,只不过人要挑选适合自己的路径,然后再去接近它。

选错了路才是危险的——因为人都有黑暗面,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与黑暗面共同生活。

一点自警。

 

 

Lachesis

2016/12/12


推荐文章
评论(1)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