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万斯的野望

本文根据《乡下人的悲歌》改写

改写=独居江南


-01-

乡巴佬公路

美国23号公路  图源网络


一辆皮卡疾驰在公路上,两边的青山快速后退。


司机是一位年仅17岁的小伙子,副驾坐着他14岁的妻子,她已经怀孕了。


一路上,还有一些年轻人,跟他们一样,朝着北方行驶。


衣物、炊具和毛毯……他们把生活用品装满后斗。有的车顶,甚至还吊着鸡笼。「咯~咯~咯」的鸡叫声,响了一路。


公路延绵不绝,天空高远辽阔,两边的风景,从茂密的山林逐渐变成繁忙的城市。


年轻人们越来越兴奋,忍不住加快了速度。他们希望可以快点到达目的地,展开新生活。


年轻人们脚下的公路叫23号公路,是美国一条南北向的国道,连接着佛罗里达州和密歇根州。


在20世纪50年代,很多阿巴拉契亚地区的乡下人,踏上这条公路,离开贫瘠的故乡,抵达代顿、哥伦布、底特律、芝加哥等城市,实现了由南向北的迁徙。因此,有人把这条公路,称为「乡巴佬公路」。


不管别人怎么说,在这些乡下人眼里,这条公路,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和梦想,是一条连接新生活和新希望的公路。


前文中的夫妻,在40年代末期,也通过23号公路,从肯塔基州的杰克逊镇出发,先抵达了代顿,随后定居在米德尔敦。


他们就是万斯的阿公(外公)和阿嬷(外婆),这对夫妻想通过这次迁徙,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并让下一代实现美国梦。


-02-

杰克逊镇

 

万斯位于杰克逊的家  图源华盛顿邮报


「不管后来去了多少地方,我的家一直没变,它就在肯塔基州杰克逊的一处小山坳里,那里有我外曾祖母的房子。」万斯说。


杰克逊位于肯塔基州东南部的煤田中心,是一个面积约7平方公里,人口约6000人的小镇。到2010年时,镇上的人口已减少至2244人。


万斯虽然没在这里出生,但12岁之前,经常住在这里。


小镇群山环抱,河水清澈。在万斯的心里,杰克逊就像天堂一样美。毕竟在米德尔敦,万斯要面对母亲身边来来去去的男人。但在杰克逊,他可以尽情释放天性。


外曾祖母家附近的山坡和森林,就是他和表兄弟们的游乐园。森林里的乌龟、蛇、青蛙就是他们最好的玩伴。


万斯的亲人们有着朴素的正义感,同时也都崇尚暴力。家族内部流传的故事,常常涉及打架斗殴。这是一个「宁可开一枪也不愿和他人争论」的家族。


小镇优美的自然风光掩盖不了贫穷和落后。镇上的年轻人在长大后,要面临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要么去小镇附近的煤矿工作,要么去工业城市,寻找新机会。


万斯的阿嬷在13岁时,意外怀孕,她和阿公要面临来自整个家族的压力。而且,留在杰克逊也看不到未来。于是,他们在结婚后离开了小镇,先去了代顿,最后定居在俄亥俄州的米德尔敦——一座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的工业小城。


在米德尔敦,他们的女儿出生六天后就去世了。之后,阿嬷生了三个小孩,但中间流产七次。万斯的母亲贝弗,是他们的第二个女儿。


1984年,贝弗生下了万斯。当时,她并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未来会成为美国政坛的风云人物。


-03-

米德尔敦

1980年代的米德尔敦  图源网络


20世纪50年代,美国处于工业化的高峰。米德尔敦并不大,但在当时却是俄亥俄州的工业中心,以盛产钢铁而闻名。知名企业阿姆科钢铁公司就坐落于此,它是米德尔敦重要的经济支柱,并参与了大量的城市建设。


那时,阿姆科对劳动力的需求极大。因此,它大量雇佣了阿巴拉契亚山区的年轻人,并鼓励他们举家迁徙,这样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社区和工作环境。


万斯的阿公也进入了阿姆科工作,薪水丰厚。后来,阿公买了大房子,让全家人过上了中产阶级的生活。


跟留在杰克逊的亲人们相比,他们好像已经实现了阶级的跃迁。然而,阿公和阿嬷骨子里依然是乡下人,坏习惯如影随行。


第三个小孩出生后,阿公开始酗酒,还疑似出轨。阿嬷原本就是一个整天揣着手枪的疯婆子,她根本无法忍受这一切,开始了变着花样折磨丈夫。


互相咆哮、打砸家具,甚至互殴……三个小孩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慢慢长大,最后都没上大学,离美国梦越来越远。


万斯的母亲贝弗,是能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的学生代表,原本前途一片光明。遗憾的是,她18岁就怀孕了,然后很快结婚,又很快离婚,成为了单亲妈妈。


与此同时,美国制造业逐渐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米德尔敦的经济开始停滞不前。阿姆科也不再投钱大搞建设,整个城市的面貌渐渐衰败。到万斯出生时,米德尔敦已经失去了活力。


万斯是母亲和第二任丈夫的孩子。当他开始学会走路时,母亲又离婚了。父亲放弃了抚养权,变成了他脑海里一个模糊的影子。阿公在万斯童年时,充当了父亲的角色,教了他男人应该知道的东西。遗憾的是,在万斯13岁时,阿公就与世长辞了。


在万斯的记忆中,母亲是一位喜怒无常,说话尖酸刻薄的人。而且,她总是轻易地爱上一个男人,没多久又开始和他激烈争吵,最后只能分手或离婚。更可怕的是,母亲后来逐渐药物成瘾,甚至开始吸食海洛因。


有二年时间,万斯跟着母亲辗转于不同男人家里,他居然在其中一个家里发现了一株大麻。也就是在这里,万斯尝试了大麻烟枪。母亲对此一无所知,还找他要尿液样本,用来应付检查。


万斯向阿嬷坦承了一切,这引起了她的重视。阿嬷决定让万斯搬过来和她一起住,把他从危险的边缘,拉回到安全地带。当然,她对万斯也有三项要求:考个好分数、找份好工作,还要帮忙做家务。


一个安稳的环境,以及阿嬷的严格要求,万斯的人生终于走向了正轨。他的成绩越来越好,并且积极准备去上大学。但表姐建议万斯加入海军陆战队,因为「他们会把人锤炼出个样子的」。


万斯慢慢长大,米德尔敦却进一步衰退。工作机会减少,失业人数增加。有钱人和穷人居住完全隔离。一些人早早地逃离了这座城市,就像当年阿公和阿嬷逃离杰克逊一样。


留下来的穷人,悲观绝望,怨天怨地。他们中的有些人,不再工作,依靠社会福利生活。还有些人,经不住诱惑,自己还没长大就当了父母,甚至开始犯罪和吸毒。


就这样,米德尔敦变成了美国工业辉煌时期的一处废墟,即便是市中心,也全是被遗弃的商店和被打破的窗户。瘾君子和毒贩子,时不时出没在曾经最繁华的街道上,让整个城市变得更加可怕。


面对这样的情况,万斯在经过思考之后,还是决定入伍。他不想堕落,他要成为想成为的人,海军陆战队可以帮助他完成这个转变。


-04-

海军陆战队


没有入伍之前,万斯是一个圆滚滚的男孩,从来没有在六点之前起床。毕竟米德尔敦的人们,对这个世界没什么期待。而且,母亲一直让小孩过着动荡的生活,让他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在海军陆战队,万斯才慢慢找到希望。


入伍之后,万斯接受了严格的体能训练,变得越来越强壮。也学会了,如何凝聚一个团队,以及在团队中获得尊重。更重要的是,他历经了各种挑战,完成了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万斯这才发觉,过去一直低估了自己。


以前,万斯认为米德尔敦的人之所以考不上常春藤名校,是因为基因或者性格缺陷,但现在他认为这些都是借口。在海军陆战队,全力以赴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


正当万斯意气风发之时,他收到了阿嬷病危的消息。对万斯而言,阿嬷是一个把他从悬崖边拽回来的好外婆。因此,他急忙赶回家,在处理完丧事之后,又返回了陆战队。


2005年夏天,万斯被派往伊拉克,并当上了媒体联络官。这职位原本属于最资深的陆战队队员,但上级却选中了他。这份工作需要和记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在面对很多领导时,依然坚持立场,并对着摄影机,充满自信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万斯也没想到,自己这个乡下人的后代,居然完成了这份工作,并被授予了一枚奖章。


四年的海军陆战队生活,让万斯得到了重生。陆战队重新塑造了他的体魄、心态和品格,把他从一个懵懂的男孩,变成了一个自信的男人。


-05-

哥伦布

 

哥伦布  图源网络

哥伦布是俄亥俄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面积是米德尔敦的八倍。这座城市以其多元化的经济、教育和文化而闻名。


2007年9月,万斯进入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校区学习。这所成立于1870年的公立研究型大学,是美国最大的大学之一。


当时,学校给万斯免去了部分费用,但他仍然需要自己承担一部分。万斯的母亲自然无法帮忙,所以他需要自己赚钱。万斯不喜欢负债,于是拼命打工。高峰期时,他除了读书,还兼了三份工,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最后,身体受不了,大病了一场。


大学有时会举办一些学术研讨会。 有一次会上,一位同学对伊拉克战争的发言,让万斯觉得很愚蠢。他实在受不了,希望可以尽快毕业离开这里。


万斯向学校的辅导员申请要提前离开,之后他暑假也一直上课。最终,万斯只花了1年零11个月,就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政治学和哲学学士学位,顺利从大学毕业。


-06-

耶鲁大学 

耶鲁大学  图源网络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声望的高等学府之一,耶鲁大学在教育、科研、艺术和文化等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万斯从俄亥俄州立大学毕业后,成功进入了耶鲁大学法学院就读。


耶鲁的建筑美轮美奂,历史悠久,而且每周都会有名人来演讲。同学们也都非常优秀,并且个性十足。这一切,都让万斯感到震撼。


他还发现自己在耶鲁是个异类。这里95%的学生,都来自中产以及以上的阶层。像他这样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很少。


在耶鲁,万斯除了获得了精英教育,还认识了一样东西:人际网络。耶鲁强大的校友人脉是一种优质的社会资产,底层民众对此一无所知。耶鲁的学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太多的东西,而他们也能在重要的关键节点上助力校友,比如找工作。


「原来良好的人际关系,比勤奋和运气都重要。」万斯这个穷人家的孩子,偷窥到了社会运转的秘密后,也开始培育自己的社会资产,并因此获得了工作机会。


在耶鲁,万斯的一项重要社会资产,是蔡美儿老师,她给了他很多实用的建议。另外,他也很幸运地遇到了聪明美丽的女友乌莎。在和乌莎交往的过程中,万斯发现原生家庭的阴影还在跟随着他。他居然继承了母亲的一些缺点:毒舌,喜欢逃避问题,偶尔还有暴力倾向。


混乱的家庭环境,让小孩充满不安。他们本身心智就不成熟,因此很容易就走错路。因此,万斯的母亲才会一步步走向堕落。「混乱引发混乱,不稳定导致不稳定,这就是美国乡下人家庭的最大问题。」万斯说。


幸运的是,万斯遇到了优秀的女友,帮助他慢慢改正了缺点。但这也让他离自己的家乡越来越远了。阶级流动,不单只是财富多寡等经济学问题,还关乎于生活方式的变化。万斯的生活方式已经跟米德尔敦的人们完全不一样了。


2013年,万斯获得了耶鲁的法学博士学位,成功完成了人生的跃级。但他没有想到,自己后来还会登上更大的舞台。


-07-

政治舞台

 

特朗普和万斯  图源网络


2024年7月15日,在2024年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期间,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宣布选择万斯作为他的竞选搭档。他表示,万斯是最适合在未来成为副总统的人选。


一时间,万斯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当然,大家也忘不了,他曾经是特朗普的反对者。


2016年,《乡下人的悲歌》出版。这本自传性质的回忆录,让万斯名声大噪。后来,该书连续两年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纽约时报》称它是「帮助理解特朗普胜利的六本最佳书籍之一」。


然而,当时的万斯认为,特朗普正在将「白人工人阶级引向一个非常黑暗的地方」。他甚至告诉他的耶鲁同学,特朗普是「美国的希特勒」。但随着特朗普在总统任期内实施了一些政策,万斯对他的态度开始有所软化。在之后的几年里,他渐渐变成了特朗普的忠实支持者。


有人说,万斯的这种转变是一种政治投机行为。而特朗普选万斯,则是因为他锈带城市底层白人的身份。毕竟,这个标签让特朗普更容易获得摇摆州的工人和农民的支持。


不管他们基于什么理由合作,万斯现在已然是「美国梦」的代言人。出生于锈带城市的贫困家庭,曾在海军陆战队服役,然后去俄亥俄州立大学读书,再到耶鲁法学院读博,做过律师和风险投资,写过畅销书,现在是俄亥俄州的参议员,这次又成为了特朗普的竞选搭档,万斯可以说是「美国梦」本梦了。


故事讲到这里,让我们复习一下开头。20世纪40年代末期,万斯的阿公和阿嬷踏上23号公路,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并让下一代实现美国梦,但没有成功。


现在,年轻的万斯踏上了权力角逐的政治舞台,尝试让美国「改朝换代」。在特朗普遭遇暗杀未遂的重重阴影下,他要走的是一条风云激荡的政治之路。


也许万斯会失败,但他已经在路上了。


主要参考资料:

《乡下人的悲歌》 作者:J.D.万斯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